第 158章 朱无视是一枚极佳的棋子
“因为事后,大明皇宫接连陨落六七位陆地神仙,就连太祖本人,毕生巅峰修为也化为乌有。”
“否则,以太祖之能,断不会英年早逝。”朱厚照轻叹摇头。
顾天白眼中,顿时精光迸射。
果然,大明开国之际的确发生了惊天变故。
九洲的几大开国帝王,皆非寻常之辈,诸如朱元璋与赵匡胤,俱是修为通天、气运磅礴的存在。
赵匡胤命丧“烛影斧声”之夜,背后似有佛门势力暗中操盘。
而朱元璋早逝之谜,同样疑点重重。如今看来,此事竟与他自身抉择息息相关。
究竟何等隐秘,竟能令朱元璋甘愿以自身道基,乃至性命为代价,布下如此深远之局?
“你也不必紧盯于我,关于此事,我所知亦仅止于此。”
“昔日太祖驾崩,建文登基;后太宗奉天靖难,终登大宝。”
“有关这段秘辛的记载,尽数湮灭于那场动荡之中,或许正与神秘失踪的建文帝有关。”……
“正因如此,太宗及历代大明皇室,从未停止追查建文血脉的踪迹。”
顾天白微微颔首,沉声问道:
“洪武年间这等秘事,便是你大明皇室如今底蕴空虚的缘由吗?”
他之所以发问,是因为此前途经皇宫时察觉,偌大的紫禁城内,除寥寥数道天象气息外,竟无一位超越天象的强者坐镇。
这对于一个仍处鼎盛的大王朝而言,显然极不寻常。
听罢此言,朱厚照不由苦笑一声。
“并非全然如此。”
“本朝太祖乃何等人物?纵有要事在身,亦不会不顾江山社稷。”
“事实上,当年太祖确实留下了数位强者,用以庇护皇族。”
“可惜靖难之役中,多数皆陨落在道衍手中。而道衍本人,于太宗晚年却未继续镇守大明,反而弃官远去。”
“当然,永乐帝也为后世留下了几位高手。”
“只可惜土木堡之乱爆发,不仅令大明国运几乎倾覆,更将仅存的三位地仙尽数葬送。”
言至此处,朱厚照眼中闪过一丝愤恨。
“若宫中尚有老祖级人物存世,我大明何至于此?朕又岂会被区区一个护龙山庄逼至绝境!”
“陛下息怒!”
王阳明轻声劝慰,一道温润气息随即拂过朱厚照周身,平复其躁动心绪。
“陛下勿忧,守仁虽才疏学浅,但足可为大明镇守六十载。且陛下正值壮年,来日方长,完全有时间培育出新的绝世强者。”王阳明目光如炬,神色坚定而自信。
他并非不愿多言。
儒、释、道三教修行之法,各有玄妙。
儒家重修心境,一旦心念圆满,甚至可一步登圣,成就儒圣之位。
然而相较佛道两家,儒家在延寿方面的功效却略显不足。除非如张扶摇那般,独占气运,将自身化为气运之体,方可突破寿命桎梏。
——大乾,北帝城!
顾天白至今仍未更改此城之名。
其中固有俗务缠身之因,但更重要的,是他仍在等待一个契机。
眼下大乾境内,在经历李密弼的整顿与动荡之后,大局已然趋于安定。
但依顾天白之谋划,唯有彻底掌控离阳之地,方可真正立国称制。
新朝建立之后,都城自然不会设于太安。
倒非太安不佳,而是待疆域扩至一洲之时,太安便过于偏居腹地。
若定都于此,对北方的统御势必削弱,更不利于对外征伐扩张。
相较之下,北帝城的地理位置则极为理想。
定鼎于此,可从容调度兵马,向四方推进,尽展帝国雄图。
这才是新兴王朝应有的格局与气象。
当然,这些皆属将来之事。
此刻,顾天白已悄然返回北帝城。
此次归程,他并未张扬,而是低调潜行,秘密回到大乾。
毕竟大明之事大致已了,实无久留之必要。
至于朱无视一事,他也未曾再行联络。
两人本无交情可言。
朱无视起初接近,只为求取天香豆蔻;后来态度骤转热切,不过是因感受到王阳明带来的压迫罢了。
顾天白自不可能无缘无故替其充当利刃。
原本,他心中还曾动念,欲顺道探视天牢第九层那位“不败顽童”。
然而显然,时机已过,古三通早已陨落多年。
而继承其毕生功力的成是非,则被朱无视带在身边,不在燕京。
这正是他通过上官海棠间接传递消息的缘由所在。
其一,自然是为朱无视铺就一条可行之路。
否则以朱无视当下的实力,根本无法抗衡朱厚照与王阳明联手之势。
正如朱厚照已察觉到顾天白的威胁一般,顾天白也绝不会毫无保留地助大明到底。
而朱无视,恰恰是一枚极佳的棋子。
此人筹谋二十载,心机深沉,又岂会轻易认败服输?
第二点,则关乎金刚不坏神功与吸功大法这两门绝学,其中暗藏蹊跷。
据传,金刚不坏神功乃百年前天池怪侠融合少林金刚不坏体与金钟罩所创,本质上仍属佛门武学。
而吸功大法则明显带有道家烙印,气息迥异。
佛道交融的理念,在武林中并不罕见。
天池怪侠曾是大明一代陆地神仙,可关于他的记载却寥寥无几。
从其行事风格推断,此人似有意融通佛道,以求突破凡俗境界。
然而最终却莫名坐化于天山之巅,随后才传出有传承现世的消息。
这一切表面看似寻常,实则处处透着诡异。
当然,这些也只是顾天白基于现有线索的推测。
若想探明真相,恐怕唯有完整修习这两门功法方可知晓。
但顾天白怎会耗费宝贵时间在如此不明底细的武学之上?
更何况,这两门功法不仅难以助他更进一步,反而隐隐透露出潜在危机。
正因如此,顾天白一直有意寻访古三通。
毕竟自天池怪侠之后,唯一真正修炼过这两门绝学的,便只有此人。
可惜古三通早已身死。
不过,从中仍可窥见端倪——古三通虽兼修二法,却明显主修金刚不坏神功,且似乎刻意避免二者融合。
后来即便动用吸功大法,也是因被困牢狱,迫不得已用于保命续命。
以古三通的天赋,既已深入修习,不可能看不出两门功法本源相通。
可身为武道痴者,他依旧选择分离而修,个中缘由,只可能有一个:他发现了隐患。
这也解释了为何古三通临终前传下所有武学,唯独未提吸功大法。
以佛门根基创功,又强行融入道家之力,更埋下未知祸根——
这一连串迹象,无不散发着佛门惯用手段的气息……
(https://www.02ssw.cc/5040_5040038/4298826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