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锦衣卫办案(四)
高中探花的消息传回陋巷,整条巷子都沸腾了。王阿婆提着刚烤好的胡饼,李娘子捧着亲手绣的锦帕,张承业夫妇更是备了一桌好酒好菜,为萧琰庆贺。巷子里的街坊围着萧琰,你一言我一语,满是羡慕与祝福。萧琰看着眼前熟悉的面孔,心中满是温暖,他知道,这份荣耀,不仅属于自己,也属于所有支持他的人。
按照朝廷惯例,新科探花需入朝为官,授予翰林院编修一职,负责起草诏书、编撰史书。入职前,萧琰需进宫面圣,接受陛下的召见。
入宫那日,萧琰身着崭新的官服,怀着忐忑又激动的心情走进大殿。陛下坐在龙椅上,面容威严却带着几分温和:“萧琰,你在张承业案与沈家灭门案中,展现出过人的智慧与勇气,秋闱又高中探花,实属难得。如今授予你翰林院编修一职,望你日后在朝中,能坚守初心,清正廉洁,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
萧琰恭敬地跪地叩首:“臣谢陛下恩典!臣定当不负陛下所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退出大殿后,吏部侍郎李大人特意留住萧琰,拍了拍他的肩膀:“萧贤侄,翰林院是个好地方,能接触到朝廷核心事务,你要多学多听多看,积累经验。若遇到困难,随时来找我。”
萧琰连忙拱手道谢:“多谢李大人提点,臣记下了。”
正式入职翰林院后,萧琰很快就适应了官场的节奏。他每天早早来到翰林院,整理文书、起草诏书,对待每一项工作都一丝不苟。翰林院的同僚们大多是文人出身,起初对这个因协助锦衣卫办案而声名鹊起的探花郎有些好奇,甚至带着几分偏见。但相处久了,他们发现萧琰为人谦和、学识渊博,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便渐渐放下了偏见,与他交好。
日子一天天过去,萧琰在翰林院的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也得到了上司的赏识。本以为日子会这样平稳地过下去,可他没想到,入职仅三个月,一场新的风波就悄然向他袭来。
这年冬天,长安周边地区遭遇大雪灾,粮食减产,百姓们面临着断粮的危机。朝廷下令从长安的官粮库中调拨粮食,赈济受灾百姓。可就在调拨粮食的过程中,负责此事的官员却发现,官粮库中的粮食数量,比账目上记录的少了整整三成!
此事很快上报给了陛下,陛下震怒。长安官粮库是朝廷储备粮食的重要场所,粮食亏空三成,不仅会影响赈济灾民的工作,还可能引发百姓恐慌,甚至动摇朝廷的统治根基。陛下当即下令,命锦衣卫与户部联合调查此事,务必查明粮食亏空的原因,揪出幕后黑手。
而萧琰,因曾多次协助锦衣卫破案,且心思缜密、善于观察,被陛下特意指派,协助锦衣卫与户部调查此案。
接到旨意时,萧琰正在翰林院整理史书。他心中有些意外,也有些担忧。官粮库涉及朝廷重要储备,此案必定牵扯甚广,远比之前的张承业案和沈家灭门案复杂。但他没有犹豫,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前往锦衣卫北镇抚司,与负责此案的锦衣卫指挥使沈炼汇合。
沈炼是锦衣卫中的老将,为人正直,办案经验丰富,之前萧琰曾与他有过一面之缘。见到萧琰,沈炼开门见山:“萧编修,陛下命你协助我们调查粮库亏空案,想必你也清楚此案的重要性。目前我们已经初步调查,发现粮库的账目混乱,负责管理粮库的官员们说辞不一,此案恐怕不简单。”
萧琰点点头:“沈指挥使,我明白此案的严重性。不知目前我们掌握了哪些线索?”
沈炼递给萧琰一本厚厚的账目:“这是粮库近三年的账目,我们初步核对,发现每年都有部分粮食去向不明,而且账目上的记录存在多处涂改痕迹。负责管理粮库的是户部郎中赵德,我们已经传讯过他,可他一口咬定账目无误,粮食减少是因为储存不当、受潮发霉,还拿出了一些所谓的‘损耗记录’。”
萧琰接过账目,仔细翻阅起来。果然,账目中有很多地方的数字被涂改过,而且 “损耗记录” 上的签名笔迹潦草,看起来很可疑。“沈指挥使,我觉得赵德在撒谎。储存不当导致粮食损耗是正常的,但损耗率不可能这么高,而且账目涂改痕迹明显,‘损耗记录’也很可能是伪造的。我们必须进一步调查赵德,以及粮库的其他官员。”
沈炼认同地说:“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赵德在户部任职多年,根基深厚,背后可能有人撑腰,我们调查他,恐怕会遇到阻力。而且粮库的其他官员,要么与赵德串通一气,要么害怕被报复,不敢说实话,想要从他们口中套出真相,不容易。”
萧琰皱起眉头,陷入了沉思。他知道,沈炼说得有道理。官粮库亏空案涉及到户部官员,很可能还牵扯到更高层级的官员,想要查清此案,必须小心谨慎,找到确凿的证据。
“沈指挥使,不如我们先从粮库的底层人员入手?” 萧琰突然开口,“粮库的看守、搬运工这些底层人员,他们虽然职位低微,但每天都在粮库工作,对粮库的情况最了解。或许他们知道一些内幕,只是因为害怕被报复而不敢说。我们可以想办法接近他们,让他们放下顾虑,说出真相。”
沈炼眼前一亮:“这个主意好!底层人员没有太多的利益牵扯,也没有那么多的顾虑,只要我们能保证他们的安全,或许他们真的能提供重要线索。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去粮库,接触那些底层人员。”
萧琰与沈炼带着几名锦衣卫,乔装成粮商,来到了长安官粮库。粮库位于长安城的东郊,占地面积广阔,四周有高墙环绕,门口有官兵把守,戒备森严。
他们先是在粮库附近的茶馆坐下,观察着粮库的情况。茶馆里坐了不少人,大多是与粮库有生意往来的粮商,或是粮库的底层工作人员。萧琰注意到,角落里坐着一个中年男子,面色憔悴,独自喝着闷酒,看起来心事重重。从他的穿着和言谈举止来看,很可能是粮库的工作人员。
萧琰端着酒杯,慢慢走到中年男子身边,坐下笑道:“这位兄台,独自一人喝酒,可是有什么烦心事?”
中年男子抬头看了萧琰一眼,眼中带着几分警惕:“你是谁?我们认识吗?”
“在下是外地来的粮商,想在长安做些粮食生意,今日来粮库附近看看情况。” 萧琰笑着说,“见兄台面带愁容,想必是遇到了什么难事,若是不嫌弃,不妨和在下说说,或许在下能帮上一点小忙。”
中年男子犹豫了一下,看了看萧琰,又看了看周围,见没人注意他们,才压低声音说:“唉,别提了。我在粮库做看守,最近粮库出了大事,粮食亏空了三成,朝廷正在调查。赵郎中把责任都推到我们这些底层人员身上,说我们看管不力,还威胁我们,若是敢乱说话,就把我们抓起来治罪。我们真是有苦说不出啊!”
萧琰心中一喜,知道自己找对人了。“兄台,你是说,粮食亏空不是因为看管不力,而是赵德在撒谎?”
中年男子点点头,声音更低了:“何止是撒谎!我在粮库做了五年看守,每年都有好几次,夜里有人偷偷把粮食运出粮库,赵郎中对此视而不见,还帮他们掩盖。那些运出去的粮食,恐怕就是导致粮库亏空的原因。”
“你知道那些粮食运到哪里去了吗?是谁指使的?” 萧琰连忙追问。
中年男子摇了摇头:“我不知道具体运到哪里去了,每次运粮食的人都蒙着脸,而且行事非常隐秘。不过我曾无意中听到赵郎中与人谈话,提到过‘王大人’,说要把粮食‘交给王大人’。至于这个‘王大人’是谁,我就不知道了。”
萧琰与沈炼交换了一个眼神,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凝重。这个 “王大人”,很可能就是此案的幕后黑手。
“兄台,多谢你告诉我们这些。” 萧琰从怀中掏出一锭银子,递给中年男子,“这点银子你拿着,算是在下的一点心意。你放心,我们会保证你的安全,不会让赵德伤害你。”
中年男子连忙推辞:“不行不行,我不能要你的银子。我告诉你这些,只是因为我实在看不惯赵德的所作所为,也不想被他冤枉。只要你们能查清真相,还我们这些底层人员一个清白,我就心满意足了。”
萧琰看着中年男子真诚的眼神,心中十分感动。他收回银子,说道:“兄台放心,我们一定会查清此案,还你和其他底层人员一个清白。你以后在粮库也要多加小心,若是发现什么异常情况,随时联系我们。” 他说着,递给中年男子一块锦衣卫的令牌,“拿着这个,若是遇到危险,可以凭此令牌找锦衣卫求助。”
中年男子接过令牌,感激地点点头:“多谢二位!”
离开茶馆后,沈炼对萧琰说:“萧编修,看来这个‘王大人’就是此案的关键。长安城中姓王的官员不少,职位较高的有户部尚书王凯、礼部侍郎王浩等人。我们需要逐一调查这些姓王的官员,看看谁与赵德有勾结,谁有能力指使赵德偷运粮食。”
萧琰点点头:“沈指挥使说得对。不过我们不能打草惊蛇,调查要秘密进行。我们可以先从赵德入手,监视他的行踪,看看他与哪些官员有往来,尤其是姓王的官员。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核对粮库的账目,找出更多证据,证明赵德偷运粮食的事实。”
沈炼赞同道:“好,就按你说的办。我立刻派人监视赵德的行踪,同时让人重新核对粮库的账目。你也多留意翰林院和户部的动静,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线索。”
接下来的几天,萧琰一边在翰林院正常工作,一边暗中留意户部的动静,尤其是户部尚书王凯和礼部侍郎王浩的行踪。同时,沈炼派去监视赵德的锦衣卫也传来了消息,说赵德最近频繁与户部尚书王凯的管家接触,每次见面都十分隐秘,还会交换一些包裹。
萧琰得知消息后,立刻与沈炼汇合。“沈指挥使,赵德频繁与王凯的管家接触,这绝非偶然。很可能赵德偷运粮食,就是受王凯指使,那些偷运出去的粮食,也很可能交给了王凯。”
沈炼皱起眉头:“王凯是户部尚书,掌管全国的财政、粮食,他若是指使赵德偷运粮库的粮食,那后果不堪设想。只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身为户部尚书,俸禄优厚,难道还缺钱吗?”
萧琰沉思道:“或许不是为了钱。最近长安周边遭遇雪灾,粮食紧张,王凯很可能是想囤积粮食,等到粮食价格上涨后,再高价卖出,从中牟取暴利。也有可能,他是想将这些粮食送给某个势力,作为勾结的筹码。”
“不管是哪种原因,我们都必须尽快找到证据,揭穿王凯的罪行。” 沈炼坚定地说,“不过王凯是户部尚书,位高权重,我们没有确凿的证据,不能轻易动他。否则不仅抓不到他,还会打草惊蛇,让他销毁证据,甚至报复我们。”
萧琰点点头:“沈指挥使说得有道理。我们需要找到更确凿的证据,比如王凯囤积粮食的地点,或者他与赵德勾结的书信、账目等。”
就在这时,负责重新核对粮库账目的锦衣卫传来了消息,说他们在粮库的一个废弃仓库里,发现了一本秘密账目。账目上详细记录了赵德每次偷运粮食的时间、数量、去向,其中大部分粮食都运到了王凯在城外的一处庄园。
“太好了!有了这本秘密账目,我们就有了王凯和赵德勾结的证据!” 沈炼兴奋地说道。
萧琰也十分高兴:“沈指挥使,我们现在就带人去王凯的庄园,搜查囤积的粮食。只要找到粮食,王凯就再也无法狡辩了!”
沈炼立刻下令,调集锦衣卫,前往王凯在城外的庄园。萧琰也一同前往,协助沈炼搜查。
王凯的庄园位于长安城的西郊,占地面积很大,四周有高墙和守卫。锦衣卫们悄悄包围了庄园,然后迅速冲了进去。庄园里的守卫见状,想要反抗,却很快被锦衣卫制服。
萧琰和沈炼带着人,在庄园里仔细搜查。很快,他们就在庄园的一个大型仓库里,发现了大量的粮食。这些粮食的包装、印记,都与长安官粮库的粮食一致。
“果然在这里!” 沈炼看着仓库里的粮食,眼中闪过一丝厉色,“王凯这个奸贼,竟敢挪用官粮,囤积居奇,真是罪该万死!”
就在这时,庄园的主人,王凯的管家冲了过来,看到仓库里的粮食和锦衣卫,吓得脸色惨白:“你们…… 你们是谁?竟敢擅闯王大人的庄园!”
沈炼拿出锦衣卫的令牌,厉声说道:“我们是锦衣卫,奉诏调查粮库亏空案!王凯指使赵德偷运官粮,囤积在此地,证据确凿!你若识相,就乖乖交代王凯的行踪,否则,休怪我们不客气!”
管家浑身发抖,哆哆嗦嗦地说:“王…… 王大人不在庄园里,他…… 他去皇宫了,说是要向陛下汇报工作。”
沈炼冷哼一声:“他倒是会选时间!来人,把管家押起来,同时派人去皇宫,向陛下禀报此事,请求陛下下令,捉拿王凯!”
“是!” 锦衣卫们应声上前,将管家押了起来。
萧琰看着仓库里的粮食,心中感慨万千。这些粮食,本应是用来赈济受灾百姓的救命粮,却被王凯这样的贪官用来牟取暴利。若不是他们及时发现,不知会有多少百姓因为缺粮而饿死。
派去皇宫的锦衣卫很快就传来了消息,陛下得知王凯指使赵德偷运官粮、囤积居奇的罪行后,龙颜大怒,立刻下令将王凯拿下,打入天牢。同时,陛下还下令,将王凯庄园里的粮食全部调拨出来,用于赈济受灾百姓。
萧琰和沈炼带着锦衣卫,押着管家回到了锦衣卫北镇抚司。随后,他们又提审了赵德。在秘密账目和管家的指证下,赵德再也无法狡辩,只能如实招供。
原来,王凯早就觊觎官粮库中的粮食,想要通过偷运粮食、囤积居奇来牟取暴利。他找到赵德,许以重金和高官厚禄,让赵德协助他偷运粮食。赵德贪图富贵,便答应了王凯的要求,利用自己管理粮库的便利,多次在夜里偷偷将粮食运出粮库,送到王凯的庄园。为了掩盖罪行,赵德还故意涂改粮库的账目,伪造 “损耗记录”,将粮食亏空的责任推到底层工作人员身上。
赵德还招供,除了他之外,户部还有几名官员也参与了此事,他们负责协助赵德涂改账目、掩盖罪行,王凯则会给他们丰厚的好处。
得知这些情况后,沈炼立刻下令,捉拿参与此事的户部官员。很快,这些官员就被一一抓获,打入天牢。
粮库亏空案终于真相大白,长安城中的百姓得知消息后,无不拍手称快。朝廷将王凯庄园里的粮食调拨出来,及时送到了受灾地区,缓解了百姓的粮荒问题。百姓们对陛下的英明决策赞不绝口,也对萧琰和沈炼的公正办案表示感激。
此案结束后,陛下在大殿上召见了萧琰和沈炼,对他们进行了嘉奖。陛下赏赐给萧琰黄金百两、绸缎千匹,并将他晋升为翰林院侍读,负责为太子讲学。沈炼也被晋升为锦衣卫都指挥佥事,掌管锦衣卫北镇抚司的事务。
退出大殿后,沈炼笑着对萧琰说:“萧侍读,恭喜你晋升!这次粮库亏空案,多亏了你出谋划策,我们才能顺利查清真相,抓获罪犯。”
萧琰拱手道:“沈佥事客气了。此案能顺利告破,全靠沈佥事的领导和锦衣卫兄弟们的努力,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
沈炼拍了拍萧琰的肩膀:“不管怎么说,你都是大功一件。以后若是再遇到什么案子,我还希望能和你合作。”
萧琰笑着点头:“能与沈佥事合作,是我的荣幸。”
(https://www.02ssw.cc/5040_5040028/5030491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