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此心安处,即为大唐
永安镇的木栅栏缺口,像一道丑陋的伤疤。
幸存的唐军府兵,靠着盾牌,大口喘着粗气。
在他们身边,那些拿着锄头、扁担的官奴,也一个个瘫坐在地上,身上不是血就是泥。
一个断了胳膊的唐军校尉,正被一个高句丽妇人笨拙地包扎着伤口。
那妇人一边流泪,一边用从自己衣服上撕下的布条,死死勒紧校尉的臂膀。
校尉疼得龇牙咧嘴,却拍了拍那妇人的肩膀。
“大嫂,谢了。你这手劲,比俺婆娘还大。”
妇人听不懂,只是一个劲地摇头,嘴里用蹩脚的汉话重复着:“肉……肉汤……还有。”
镇子中央,几口大锅已经重新架起。
这一次,锅里炖的,是唐军带来的军粮,还有刚刚战死的靺鞨人的战马。
热气腾腾的肉汤,不分彼此,分给每一个活下来的人。
一个唐军小兵,把自己的那碗,递给了一个刚在战场上用身体帮他挡了一箭的高句丽少年。
那少年看着碗里的肉,又看看小兵,咧开嘴笑了,露出一口白牙。
高坡之上,返回安东城的队伍,一路沉默。
程咬金骑着马,嘴里不住地咂舌。
“他娘的,俺服了。那帮小子,拿着烧火棍就敢跟骑兵玩命,比俺手下有些兔崽子还猛!”
房玄龄坐在马车里,根本没听程咬金嚷嚷。
他手里拿着炭笔,在一卷羊皮纸上飞快地写着什么,嘴里还念念有词。
“印刷之术,国之利器。当设书局,广印蒙学、农时、算术之书,遍发天下州县……耗费几何,收益几何……”
他的脸上,是一种近乎狂热的兴奋。
只有孔颖达,独自骑着一匹马,落在队伍最后面。他看着远处夕阳下,那座正在拔地而起的安东城,眼神空洞。
一整天的见闻,像一把大锤,把他脑子里那些根深蒂固的东西,砸得稀碎。
当晚,叶凡正在帅府的沙盘前,重新规划安东都护府的道路网。一个亲兵走了进来。
“元帅,孔祭酒求见。”
叶凡放下手里的小木旗,点了点头。
“请他去城楼。”
安东城的城楼上,月光如水。
叶凡提着一壶酒,两个杯子,走上城楼时,孔颖达正凭栏远眺。
老人的背影,在夜风中显得有些萧瑟。叶凡把酒和杯子放在城垛上,自己倒了一杯。
“孔夫子,喝一杯暖暖身子。”
孔颖达没有回头。
“武国公,你可知老夫今日,看到了什么?”
他的声音沙哑,听不出情绪。叶凡喝了一口酒,没说话。孔颖达缓缓转过身,他看着叶凡,看了很久。
“老夫看到,一群高句丽的降民,高喊着‘大唐万胜’,用血肉之躯,去保护大唐的府兵。”
“老夫看到,你所谓的‘性本恶’,教出来的,是一群为了保住饭碗,就敢悍不畏死的疯子。”
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声音里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疲惫。
“你用铁和血,抹去了一个族群的记忆。又用米和肉,为他们塑造了一个新的灵魂。”
“老夫皓首穷经,读了一辈子圣贤书,却从未想过,‘教化’二字,可以如此行事。”
孔颖达的目光,扫过城下那些星星点点的灯火。
那每一盏灯火下面,都是一个刚刚拥有自己家园的“新唐人”。
“于道,”孔颖达的声音很轻,“你是魔。你让子告亲,让民忘祖,视人伦纲常如无物。”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声音却变得更加沉重。
“于国,你却是圣。你用最短的时间,最粗暴的手段,让这片土地,真真正正地,刻上了‘唐’字。”
叶凡终于开口了。他指着下方的万家灯火,声音平静。
“孔祭酒,你看他们。”
“对他们而言,没有那么多大道。仁义道德,填不饱肚子。祖宗牌位,挡不住刀子。”
“能让他们活下去,能让他们安居乐业,能让他们的孩子有饭吃、有衣穿,不用再担惊受怕的地方,就是故乡。”
叶凡举起酒杯,遥遥对着城下的灯火。
“此心安处,即为大唐。”
孔颖达的身子,微微一震。
此心安处,即为大唐!
这八个字,像八座大山,压在了他的心头。
他一生所追求的,不就是让圣人之道,光照四海,让天下万民,皆沐唐风,心向长安吗?
可他用了一辈子,也只是在长安城里,教出了一批懂得引经据典的士子。
而眼前这个年轻人,只用了不到一年,就在这片蛮荒之地,教出了一群愿意为“大唐”二字去死的百姓。
他输了。输得一败涂地。
孔颖达沉默了很久很久,久到夜风吹凉了叶凡杯中的酒。
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走到叶凡面前,撩起官袍的下摆。
然后,对着叶凡,行了一个标准到无可挑剔的大礼,深深地,拜了下去。
“老夫……受教了。”
这一拜,不是拜叶凡。
是拜他身后的那座城,是拜城里的万家灯火。
叶凡没有去扶。他坦然地受了这一拜。
“回京之后,”孔颖达直起身,他的腰杆,似乎比之前更弯了一些,“老夫会将此行所见所闻,一字不差地,禀明陛下。”
巡查团走了。带着房玄龄那份足以让户部所有官吏都发疯的计划书,带着程咬金满肚子的惊叹,也带着孔颖达的沉默。
安东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工地上的号子声,学堂里的读书声,还有新开的集市上,南来北往的商贩讨价还价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独属于这座边疆新城的交响乐。
叶凡的日子,又变得“清闲”起来。
每天不是去工地看看水泥路的铺设进度,就是去印刷厂看看新教材的印刷数量,偶尔去军营转一圈,看看秦怀玉操练新兵。一个月后。一骑八百里加急的快马,冲进了安东城。
信,是直接送到帅府的。
信封上,是李世民那龙飞凤舞的字迹,写着“武国公亲启”。
可叶凡拆开后,看到的,却是另一番娟秀而熟悉的笔迹。是长孙皇后的信。
叶凡的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信不长,内容也很简单。
“守拙,安东之事,陛下阅孔爱卿奏报,甚为欣慰,于朝堂之上,三赞‘此为不世之功’。”
看到这里,叶凡的脸上并没有喜色。
他知道,皇后的信,重点从来都在后面。
“然,朝中非议未平。有御史弹劾,言你于边疆拥兵自重,教化之法,类同前隋暴政,恐有自成一国之心。”
叶凡的眼神,冷了下来。他看着那句“自成一国”,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年关将至,陛下已下旨,认命江夏王李道宗为新的安东都护府大都督,待与江夏王交割完毕,便即刻回京述职。”
“凡儿,速速回京。让朝堂上那些人看看,你仍是我大唐的武国公,而非安东的土皇帝。”
信的最后,还有一行小字,笔迹柔和了许多。
“另,长乐甚念。”
(https://www.02ssw.cc/5038_5038524/4352841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