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帮李二杀穿玄武门的我软饭硬吃 > 第251章 为八月大佬加更!

第251章 为八月大佬加更!


工部的中央作坊,被严密看守起来。

进出的匠人,都需经过搜身盘查。

段纶的命令下达后,工部最顶尖的造纸匠、雕版师、制墨师,都被召集到这间宽阔的工坊里。

他们的脸上,有被委以重任的兴奋,也有一丝丝对未知的茫然。

叶凡的指示,就像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他们知道山顶有宝藏,却不知道路在何方。

“武国公所说的‘水印’,老夫已尝试数次。”

一个年近六旬的造纸老匠,弓着身子,双手捧着一张半干的纸,递到段纶面前。

纸对着光,隐约可见几缕扭曲的线条,说是龙,更像一条烂泥中的蚯蚓。

“这竹丝编制的模具,已是老夫平生所见最细密的。”老匠人叹了口气。

段纶接过纸,细细查看。纸浆在龙形模具上,厚薄确实有别。可那些不均的纤维,让图案变得模糊。

“武国公的要求,是‘骨子里都刻着大唐’。”段纶说。

旁边的制墨匠人,也在经历类似的挫折。他们的案桌上,摆满了烧焦的矿石粉末,以及各种散发着怪味的油料。

“这油墨,熬炼的火候,稍有偏差,便要么稀如水,要么硬如石。”一位印染师傅说。

他手指间,黑色的墨渍洗不干净,却透着一股失败后的沮丧。

他用指尖蘸了点新调制的墨,印在试验用的桑皮纸上。

墨迹干后,触感依旧平滑。没有叶凡所说的“立体感”。

雕版师们,则更为艰难。

他们,用刻刀在紫檀木块上,尝试刻画那些比发丝还细的文字。

“师傅,这刀尖一碰,木屑就崩。这‘大唐钱庄’四个字。

别说刻进一片龙鳞,就是刻进一个米粒大小的方寸,也是痴人说梦。”

年轻的雕版学徒,手里握着的玄铁刻刀,颤抖着。

刀刃已经卷了几次。

老雕版师沉默不语。

他自己的木块上,也只有寥寥几笔残缺的刻痕。眼睛,早已布满血丝。

工坊里,弥漫着一股无形的压力。

叶凡再次走进工坊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幕:造纸池边,匠人们眉头紧锁,一遍又一遍地滤纸。

研磨台上,墨汁飞溅,却始终未能达到要求;雕刻区,木屑纷飞,刻刀与木料的摩擦声。

他没有立即说话。

只是默默走过一个个工位,拿起一张张失败的样品,轻轻摩挲,对着光看,甚至放到鼻尖嗅了嗅。

段纶跟在他身后,欲言又止。

叶凡走到造纸池边,指了指那张浸泡在水中的竹丝模具。

“这竹丝,过于粗糙。竹节处的纤维,会吸附更多的纸浆,导致纸张厚薄不均。”

他声音不大,却让周围的匠人,都放下了手里的活计。

“要‘纸中有骨’,骨骼需细密。”

叶凡拿起一根晾晒在旁的桐油纸。

“将这桐油纸,裁剪成发丝般细的丝条。再将这些丝条,用织布的手法,织成模具。”

他用手在空中比划着。

“织?”老匠人瞪大了眼睛。

这等精密的模具,织布的手法?

“不错。用桐油纸浸泡过的细竹丝,纤维更加柔韧,受水后不易变形。

网眼要密,让水流均匀通过。模具编制时,将浸染了特殊颜料的蚕丝,按龙形纹路,错落有致地织入其中。”

“如此一来,造出的纸张,纤维自然缠绕在蚕丝周围。

对着光,龙形自显。且每一条纹路,都由细密的蚕丝构成,难以仿制。”

老匠人身体一震。

将竹丝改为桐油纸浸泡的蚕丝?

再将普通织法,变成复杂织纹?这不仅是造纸,更是艺术!

叶凡又走到研磨台前,拿起一把研钵。

“矿石研磨不够细。粉末越细,与油的融合度越高要达到‘墨中有形’,油墨的配比,至关重要。”

叶凡继续说道。

“桐油一斗,需加这辰砂粉末七钱,牛角灰三钱。先文火熬煮桐油,去除杂质。

油温七成热时,分七次将粉末加入。每加一次,都需搅拌百下,直到油粉完全融合,不见颗粒。”

他拿起一个装满清水的木碗。

“这搅拌,并非蛮力。需轻柔,均匀。每一次搅拌,都让油墨中的气泡排出。

油墨的精髓,在于‘凝’字。凝而化形,方能立体。”

印染师傅听得连连点头。这熬墨的技法,竟如此讲究。他们过去只求色浓,从未想过“凝”这一层。

最后,叶凡来到雕刻区。他拿起一块刻有残缺图案的木块,又拿起一把最小的玄铁刻刀。

“这刻刀,磨得还不够。刀锋钝,下刀则颤。要‘印中有魂’,下刀需稳,心神需静。”叶凡说。

他接过学徒手中的刻刀,闭眼片刻,深吸一口气。然后,他将刻刀在磨石上轻轻磨了几下。

刀锋,瞬间变得犀利。

“刻这微缩文字,并非只靠眼力。更要靠手感,靠心神。”叶凡说。

他拿起一块细腻的紫檀木。指尖轻轻一点,刀尖已经落下。刀锋在木头上游走,速度不快,却流畅至极。木屑如细沙般落下,没有一丝崩裂。

片刻后,他放下刻刀,将放大镜移到木块上方。

段纶和所有雕版师都凑了过去。

透过放大镜,他们看到了。在米粒大小的方寸之间,刻画出了四个比发丝还细的字——“大唐钱庄”。

每一个笔画,都清晰可见,仿佛用针绣在木头上。

“这……这真是人力所为?”老雕版师声音颤抖。

“这刻字,不是刻形状,是刻神韵。”叶凡说。他拿起一枚新制的印章,沾了点墨,轻轻一按。

“这龙身上的每一片鳞甲,都是‘大唐钱庄’的字样。

肉眼看是龙鳞,放大看是文字。这便是‘骨子里刻着大唐’。”

叶凡的声音,就像拨开了他们面前的迷雾。

造纸匠人,重新调整了竹丝模具的编织方法,并尝试用更细的蚕丝。

制墨师父,按照叶凡的指导,重新熬制桐油,细心研磨矿石,耐心地搅拌油墨。

雕版师们,则磨砺了刻刀,平复了心绪,再次尝试微雕。

三天三夜。

工坊里的人,几乎没有合眼。段纶亲自守在工坊外,不许任何人打扰。

第三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棂,照进工坊时。

造纸池边,老匠人颤抖着双手,将一张湿漉漉的纸,轻轻拿起。纸张纤维均匀,薄如蝉翼。

他对着阳光,纸面赫然浮现出一条栩栩如生的盘龙图案。龙的身体,纤毫毕现,在光线下,宛如在纸中游动。

“成了!”老匠人声音嘶哑,却带着抑制不住的狂喜。

制墨区,印染师傅小心翼翼地将新的油墨,涂在一块试验木板上。

墨迹干透,他用指尖轻轻触摸。细微的凸起感,清晰而真实。

“有了!就是这个感觉!”印染师傅惊喜地喊道。

雕刻区,老雕版师颤抖着拿起放大镜,对准了学徒刻出的木板。

在镜片下,一片龙鳞中,那四个微小的字,赫然在目。虽然有些地方还不够完美,但已经能清楚辨认。

“武国公的指点,如拨云见日!”老雕版师激动得老泪纵横。

段纶冲进工坊。他拿起那张带有水印的纸,对着光,又拿起那块刻有微雕文字的印章,蘸上新墨,印在纸上。

他用放大镜细细查看。

纸中的龙影、墨迹的立体感、印章的微雕,三者结合。

即便以他的老辣眼光,也找不出任何破绽。

“武国公……武国公的智慧,真乃鬼神莫测!”

段纶看着手中的半成品存单,嘴唇哆嗦。他再次拿起那枚雕刻着细微文字的印章,反复摩挲。

这已不是普通的印章,它承载了超越时代的精妙。

叶凡站在窗边,看着工坊里一片欢腾。


  (https://www.02ssw.cc/5038_5038524/4348777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