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穿成寡妇,还要艰难逃荒? > 第134章 秋事

第134章 秋事


望海村的秋,是被第一缕带着海腥味的凉风送来的。

清晨推开院门时,夏晚月总先看见院角那棵大树上的叶子,昨夜还泛着深绿,今晨就镶上了圈浅黄,风一吹,几片叶子打着旋儿落在青灰色的水泥院墙上,像给墙添了几笔温柔的画。

后院的菜园最是热闹。

现代改良的番茄藤蔓虽没了盛夏时的疯长,却仍倔强的挂着几颗晚熟的果子,红得像小灯笼,藏在黄绿相间的叶子里。

生菜长得更泼辣,一丛丛挤在畦里,叶片肥厚得能掐出水来。

李知夏每天早上都要挎着小竹篮,摘一把最嫩的,中午拌上麻油和醋,就是清爽的小菜。

最让人欢喜的是墙角的丝瓜架,藤蔓虽已开始枯萎,却仍吊着几条胖乎乎的丝瓜,夏晚月常摘下煮汤,奶白色的汤里飘着翠绿的丝瓜,连小白都能喝下小半碗。

院旁的红薯地早就收完了,只留下翻耕平整的土地,散发着湿润的泥土香。

村民们学着夏晚月的法子,在地里种上了耐寒的萝卜和白菜,远远望去,一片片嫩绿的菜苗铺在田间,像是给盐碱地盖了层绿毯子。

每天清晨,都能看见村民们扛着锄头去地里,除草、浇水,嘴里哼着望海村的渔歌,声音混着海浪声,在秋光里飘得很远。

李温言的读书生活也添了秋的意趣。

陈秀才的私塾后院种着两棵桂花树,入秋后便缀满了细碎的黄花,风一吹,满院都是甜香。

李温言每天放学回来,衣襟上都沾着桂花香,手里还攥着陈秀才给的桂花糕,说是先生奖励他背书快。

他会把桂花糕分给妹妹和小白,自己则坐在院中的石凳上,就着夕阳的光,把当天学的《论语》再读一遍,声音清亮,和着远处归航渔船的汽笛声,格外动听。

夏晚月的卤味铺也添了秋日的新花样。

她从空间里取出晒干的桂花和陈皮,卤制时加入少许,做成了桂花卤鸭和陈皮卤肉。

刚推出那天,铺子前就排起了长队,城里的老主顾尝了,都赞这卤味里有“秋的味道”。

知府夫人王氏更是派嬷嬷来,一次买了好几斤,说要给知府和孩子们当零嘴,还特意传话,让夏晚月多做些,等过几日府里办秋宴,要用来招待客人。

台风过后的大海,在秋天也变得温顺起来。

傍晚时分,夏晚月常会带着孩子们去海边散步。

夕阳把海面染成金红色,海浪轻轻拍打着沙滩,送来各式各样的贝壳和小海螺。

李知夏和小白在沙滩上追逐打闹,捡着漂亮的贝壳。

李温言则帮着娘提着小篮子,偶尔会弯腰捡起几只被冲上岸的小螃蟹,说要带回家给小白玩。

远处的渔船披着晚霞归航,渔民们的笑声和渔网收起的哗啦声,混着潮声,组成了望海村最温暖的秋日图景。

夜里的望海村,更添了几分静谧。

院外的虫鸣声渐渐稀了,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和远处海浪的轻拍。

月光洒在水泥院墙上,把院子照得一片明亮。

秋风从窗缝里钻进来,带着桂花的甜香和大海的咸香。

……………

清晨。

夏晚月刚把小白叫醒,就听见院外传来正里洪亮的声音。

“各家各户都把茱萸插起来咯!晌午去村头晒谷场吃糕、喝菊花酒哟!”

她笑着起身,从空间里取出提前备好的茱萸枝。

这是她前几日特意去后山采摘,又用草木灰腌过保存的,枝桠上还缀着细碎的小红果,看着格外精神。

李温言已经主动搬来梯子,帮着把茱萸枝插在院门两侧和屋檐下,青绿色的枝叶衬着红果,瞬间添了几分节日的热闹。

李知夏则抱着小白,把一小枝茱萸别在弟弟的衣襟上,一本正经的地说:“小白要平安呀!”

刚收拾妥当,隔壁张婶就挎着个竹篮上门,篮子里装着刚蒸好的重阳糕。

糕体雪白,上面撒着一层金黄的桂花和饱满的红枣,热气裹着甜香扑面而来。

“晚月妹子,刚蒸好的糕,快给孩子们尝尝!正里说了,今年的重阳糕各家都要多做些,一会儿带去晒谷场,大家一起吃才热闹。”

夏晚月赶紧接过,也从厨房端出刚卤好的鸭翅和肉,装进干净的食盒里。

“张婶,这是我家的卤味,一会儿带去给大家分分。你等我会儿,咱们一起去晒谷场。”

说着又给孩子们换上干净的衣裳,李温言穿了件藏青色的粗布长衫,李知夏则是粉色的小袄,小白裹着件鹅黄色的斗篷,姐弟仨站在一起,像三棵精神的小树苗。

往晒谷场去的路上,家家户户的院门都插着茱萸,巷子里满是村民的笑声。

有的人家举着刚炸好的油饼,有的提着酿好的菊花酒,还有的孩子手里拿着彩色的纸鸢,蹦蹦跳跳地跑在前面。

正里正带着几个后生,在晒谷场中央搭木桌,木桌上已经摆好了好几盘重阳糕和一坛坛菊花酒,坛口封着红布,看着格外喜庆。

“晚月丫头来啦!”

正里看见她,笑着招手,“快把东西放这儿,你家的卤味在我们惠州,可是相当有名的,今儿可得多尝几口!”

周围的村民也跟着起哄,李温言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却还是挺直了小腰板,帮着娘把食盒里的卤味摆出来。

没过多久,晒谷场就热闹起来。

木桌旁围满了人,大家手里拿着糕,喝着菊花酒,说说笑笑。

正里清了清嗓子,站在高处说:“今年咱们望海村好收成,大家跟着晚月丫头都挣了不少钱,这都是托了晚月丫头的福!大家心里得有数  ,要知道感恩,别做那些小肚鸡肠的事。

好了,今天重阳节,我也不多说了,咱们吃好喝好,也盼着来年风调雨顺,日子越过越红火!”

村民们纷纷鼓掌,有人举起酒碗,喊着“越来越好”。

有人夹起一块卤鸭翅,赞着“还是夏家娘子的手艺好”。

李知夏拉着小白,在人群里找小伙伴玩,两人手里拿着重阳糕,你喂我一口,我喂你一口,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

李温言则跟着陈秀才,坐在一旁听他讲重阳节“登高避灾”的典故,偶尔还会帮着给长辈递酒碗,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夏晚月坐在木桌旁,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心里满是暖意。

她端起一碗菊花酒,轻轻抿了一口,酒里带着菊花的清香,格外爽口。

远处的海面在秋日的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村后的青山依旧挺拔,院里的茱萸香随风飘来,混着食物的香气和村民的笑声,在晒谷场上空久久回荡。


  (https://www.02ssw.cc/5038_5038438/4354472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