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开局截胡诸葛亮,皇叔对不住了! > 第48章 刘琦:请二乔帐前献舞!周瑜昏死

第48章 刘琦:请二乔帐前献舞!周瑜昏死


然而,周瑜不知道的是,几乎在他盘算的同时,江北刘琦大营中。

刘琦正对庞统派来的信使吩咐:“告知士元,周郎心高气傲,连番受挫,必不肯甘休。”

“而水寨新立,要小心其反扑,特别是火攻。可多设暗哨,备好拦截小船,以防不测。”

庞统接到刘琦提醒时,拊掌笑道:“主公与我所见略同,真乃神机妙算!”

庞统本就对周瑜极为忌惮,在刘琦的明确提醒下,更是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提前布下了天罗地网。

是夜,江雾再起。

凌操亲率其麾下千余精锐部曲,登上了五十艘艨艟快船。

不过凌操并未急于突进,而是凭借对这片水域了如指掌的优势,指挥船队巧妙地避开主流航道,利用江心洲,芦苇荡的阴影作为掩护,如一群熟悉水性的夜鲨,无声无息地朝着荆州军新建的前沿水寨侧翼迂回靠近,整个过程,船桨入水无声,士卒屏息凝神。

可就当凌操即将发起突袭之际,尖锐的哨响划破夜空!

“嗖——啪!”

火箭信号腾空,霎时间,沿岸亮起无数火光,把沿岸一片照的通明,无数弓弩对准了来袭的船队,更有数十艘庞大楼船斗船从暗处冲出,直接切断了凌操的退路。

甘宁立于为首的快船船头,手持双戟,看着因计划败露而略显慌乱的凌操,朗声大笑:“凌校尉,别来无恙乎?那日营中一战未尽兴,今日特来续上!”

凌操见到老冤家,更是怒火中烧:“甘宁恶贼!休得猖狂!”

而凌操也知道此时,退路已断,奇袭已败,此刻唯有死战!

面对被荆州水师前后包围的绝境,凌操非但没有慌乱,反而激起了玉石俱焚的凶性。

凌操夺过鼓槌,猛擂战鼓,嘶声怒吼:“弟兄们,后路已绝,唯有向前,擒杀甘宁,方有生路!随我杀——!”

吼声未落,凌操竟弃了大船,跃上一艘轻捷走舸,亲自操桨,如离弦之箭般脱离本阵,不顾两侧射来的箭矢与试图阻拦的荆州小船,目标明确,直扑甘宁的旗舰!

凌操这是要以身为饵,行斩首之举,要么阵斩敌将以挽狂澜,要么战死沙场以全忠义!

甘宁见凌操竟如此悍不畏死地单舟突进,不惊反喜,大笑道:“好!凌操,算你是条汉子!今日便与你分个生死!”

说罢,甘宁同样命令座船迎上。

两艘战船迅速靠近,凌操在两船相撞间,奋力跃起,跳过船舷,登上甘宁的座船,随即二人在甲板上再次展开激战,刀戟相交,火星四溅。

凌操势若疯虎,知道自己今日是难以善了,便全是搏命的打法,招招皆打算与甘宁,已伤换伤。

甘宁却如水中蛟龙,双戟翻飞,以巧破力。

两人鏖战三十余回合,甘宁卖个破绽,诱得凌操全力一刀劈空,身形微滞。

甘宁抓住这转瞬即逝的机会,双戟如毒龙出洞,一戟格开长刀,另一戟快如闪电,直刺凌操咽喉!

“呃啊!”凌操一声惨叫,手中长刀脱手,难以置信地捂住喷血的脖颈,重重栽入江水之中,染红了一片水域。

主将阵亡,江东水军更是大乱,在荆州军有准备的围攻下,死伤惨重,只有少数船只狼狈逃回。

消息传回,周瑜还未从计谋被识破的震惊中回过神来,就又收到了凌操战死、出击所部几乎全军覆没的噩耗。

这接连的打击让周瑜眼前一黑,险些晕厥过去。

而就在这时,一名亲卫走进大帐,颤巍巍地向周瑜呈上一支箭矢,箭杆上绑着一卷绢布。

“都督……此箭……乃北岸射来,指名给您……”

周瑜展开绢布,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大大的“江夏太守印“玺印,仿佛生怕他周瑜认不出这封信的来历。

周瑜本就因损兵折将憋着火,见那方印玺后更是怒火中烧,恨不能当场将绢布丢入一旁的火盆中焚了。

不过周瑜却又强压下心中火气。

他不愿让下属看见自己失态怒吼的模样,同时也想知道刘琦究竟还敢在信里说些什么。

周瑜强压着怒火往下读,但绢布上的言辞却比刀剑更锋利,字字句句直插周瑜的心脏。

“公瑾足下:闻程普老将军殉国,琦心甚惜。”

“不料公瑾竟不汲取教训,复遣凌操循旧路而来,欲行火攻之事,奈何此等伎俩,早在我与士元意料之中,聊备船只数十,静候都督前来放火。”

“今凌操将军亦已追陪程公于地下,江东连失柱石,岂不痛哉?”

“然足下犹自踟蹰江夏,岂非不智?昔闻江东有二乔,有沉鱼落雁之容,若夏口城破,吴侯殿前,不知可否邀二乔献舞于帐前,以慰三军?望公瑾熟思之,速退,以免他日睹故主蒙羞,徒增笑耳。”

这一刻,手中的一张盖着鲜红印玺的绢布,在周瑜眼中仿佛化作了刘琦嘲弄的嘴脸。

这已不是普通的双方将帅书信往来,而是刘琦刻意为之的、极具仪式感的羞辱——就是要明明白白地告诉他周瑜,这一切都是他刘琦亲手所为,每一步都在其算计之中!

噗——!

周瑜只觉一股腥甜直冲喉头,所有的冷静、所有的谋划在这一刻被这极致的羞辱和接连的惨败彻底击碎。

周瑜指着江北,想说什么,却一个字也发不出来,猛的喷出一口鲜血,眼前一黑,向后倒去。

“都督!?”

“都督昏过去了!”

中军大帐内,顿时乱作一团。

江北,夏口城外十里,荆州军大营。

旌旗招展,营垒森严,与周瑜水寨的混乱低迷形成了鲜明对比。

中军大帐内,刘琦刚刚巡视完营防归来,卸下甲胄,正悠闲地品着一杯热茶。

刘琦望着江南方向,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片刻后,刘琦忽然像是想起什么有趣的事,转头看向陪同自己一块巡视的黄忠,晃了晃手中空了的茶杯,仿若闲谈般笑道:“汉升,你说……我差人送给周公瑾的那份‘薄礼’,他此刻收到没有?看了又会作何感想?”

黄忠闻言,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表情顿时变得有些复杂,甚至可以说是……微妙。

黄忠可是亲眼看着刘琦写下那封信,知道绢布上的内容。

当时只觉得主公行事……颇为不循常理。

如今仗打赢了,不仅阵斩敌将,挫败敌军阴谋,竟还要特意写这样一封极尽挖苦嘲讽之事的信送过去。

这....这简直就是杀人还要诛心!

黄忠设身处地一想,若自己是周瑜,接连损兵折将,计谋被识破,还要被敌将如此指名道姓地侮辱主君与家眷……

想到这,黄忠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顶门,头皮都有些发麻。

以自己的性子,若受此大辱,恐怕只会觉得无颜存活于世,唯有拼死一战或自戕以明志了。

良久,黄忠张了张嘴,想评价两句,却发现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措辞。半晌,才瓮声瓮气地憋出一句:“主公……此信,怕是比万箭穿心……犹甚。”

黄忠语气里带着几分难以言喻的感慨,甚至有那么一丝不易察觉对周瑜处境的同情。

他这位主公,平日里待下宽和,智谋深远,没想到对敌之时,手段竟能……如此之“绝”。

刘琦见黄忠这般反应,不由得朗声大笑,心情似乎愈发愉悦:“哈哈哈!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素闻周郎雅量高致,心胸广阔,海内皆知但愿周郎能撑得住才好。”

刘琦笑声在帐中回荡,带着胜利者的得意,以及一丝唯有他自己才懂得,来自于穿越者的恶趣味。

黄忠站在一旁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脸上努力想挤出些附和的笑容。

但黄忠实在是跟不上刘琦那跳脱的思路,更无法从这般“诛心”之举中体会到同样的乐趣。

最终黄忠还是选择抱拳,瓮声瓮气地应和道:“主公用谋……鬼神莫测。”(主公这乐子……咱这老卒,是真领会不来啊。)

------

与此同时,夏口城,临时吴侯行辕。

孙权端坐于主位之上,面色平静地听着斥候汇报水战失利、凌操阵亡以及周瑜吐血昏迷的消息后。

孙权碧色的眼眸深处,波澜不惊,只是放在案几之下的手,不自觉地微微攥紧。

特别是当听到周瑜昏迷,军政事务暂由吕范等人代理时,孙权心中那潜藏了十余日的不满与猜忌,如同烈火投油,猛地蹿升起来!

权力的滋味,一旦品尝过,便再难割舍。

想当初,兄长孙策临终,将江东基业与外事尽托于孙权,内事委于张昭,而军事大权,则全权交给了周瑜。

那时孙权初登江东之主位置,根基未稳,内有山越未平,外有强敌环伺,对周瑜这位与兄长情同手足、威名赫赫的公瑾哥,孙权那是全心依赖,甚至带着几分敬畏的。

可这十几日来,孙权坐镇夏口,名义上是江东六郡之主,可实际政务交由张昭,军权被周瑜牢牢掌握在手中。

大军每一道军令,每一次调兵,皆出自周瑜的中军大帐。

孙权这位吴侯,更多的时候,更像是一个象征,一个需要被保护和汇报的对象。

起初,孙权还能以大局为重,强压下心中那丝若有若无的被架空感,告诫自己要信任公瑾,倚仗公瑾。

他孙权,并非不是不能容人之主。

但随后接连的失利像一盆盆冷水,浇灭了孙权对周瑜的信任!

甘宁百骑劫营,焚毁粮草,周瑜未能阻止。

石阳戍失守,程普老将军战死,周瑜未能及时救援,致使刘琦大军兵临城下。

如今,精心策划的反击,不仅被刘琦识破,更是损兵折将,将凌操也搭了进去,连周瑜自己都气昏过去!

这一切,都让孙权内心深处的不满越来越难以压制。

“这就是兄长托付的,可保我江东无恙的统帅吗?”

一个声音在孙权心底响起。

孙权看着堂下因周瑜昏迷而显得有些惶恐的城内将校,一时间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动在孙权心中滋生、蔓延——他想要亲自执掌大军!

孙权想要让所有人看到,他孙权,不仅仅是继承父兄基业的幸运儿。

他体内流淌着的,同样是和兄长孙策一样是“江东猛虎”孙坚的后裔。

父亲当年以勇武闻名天下,兄长更是凭手中长矛打下这江东六郡!

那他孙权,为何就不能亲自指挥大军,击败那个可恶的刘琦,打出属于自己的赫赫威名?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孙权就再也无法遏制。

孙权对周瑜的信任,在接连的败绩和自身权力欲望的膨胀下,正迅速消磨。

孙权甚至开始觉得,周瑜的存在,本身就成了他真正掌握军权、树立威望的最大障碍。

“公瑾抱恙,需静心休养,不宜再为琐事劳神。”

孙权缓缓开口,声音平静无波,听不出丝毫情绪:

“然军情如火,不可一日无决。即日起,成立临时军议堂,由吕范、蒋钦、韩当,共同参议军机,凡有决策,需经众议,再由孤最终裁定。”

孙权锁点的三位将领皆是资历较老,且并非周瑜绝对亲信的将领

虽然心中已经有了想法,然孙权并非冲动莽撞之人,并没有立刻剥夺周瑜的兵权。

孙权深知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此刻强敌当前,若贸然剥夺周瑜兵权,势必引发军心震荡,给刘琦可乘之机。

是以,即便要换,也要等击退刘琦,局势稳定之后,再动手清算也不迟。

而孙权也没有直接说自己要参与军事商议中,避免与周瑜发生直接冲突。

不过孙权却巧妙地改变了游戏规则。

此前,周瑜在军中威望极高,又是中护军,军事决策近乎一言而决,事后只需向他孙权通报结果便可。

如今,孙权引入多人议事,并将最终裁定权明确收归自己手中。

这样一来,决策过程从周瑜的“独断”变成了众人的“合议”,而孙权自己,则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凌驾于众将之上的那个裁判。

孙权不需要立刻跳上前台与周瑜抢夺指挥权,他只需要打破周瑜一人独揽军权的局面便可。

只要人多了,声音杂了,意见需要统一了,孙权这个作为最终裁决者的君主,其权威和存在感,便会在这反复的议事与请示中,被无形地确立和强化。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8_5038395/4356333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