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沽名钓誉的人
第九十五章 沽名钓誉的人
“就是啊,凌先生!”
“陛下对太监的限制,可是十分严格。”
“皇宫之中,如果真的有这样的太监,陛下也绝对不会饶恕他!”
徐妙云说道。
朱元璋的脾气,她还是知道。
一旦发现此事是真的,绝对会将那个太监斩首示众。
朱元璋对这样的事情,态度也是零容忍。
“哈哈哈哈!”
“你们说的话,的确也是事实。”
“但你们可知道,谁一出生就当太监呢?”
“那些太监在进宫之前,也会学些很多的知识。”
“甚至一些小太监,他们也被抓近宫的。”
“他们的心里,真的不想当太监!”
凌峰大笑道。
他口中说的那名太监,实际上是他自己猜测的。
历史时空之中,那名太监在永乐朝,才将自己的能力展现出来。
但这名太监,进宫的时间倒是很早。
十二岁的时候,就被抓紧宫里。
燕王朱棣就藩的时候,这名太监被赐给了他。
跟随朱棣之后,太监的能力也被发掘出来。
他当初在宫里的时候,不敢展现自己的能力。
因为,他担心受到皇上的责罚。
“进宫之前,就学到了很多知识?”
“现在宫里的大部分太监,他们的年纪都是十几岁啊!”
“怎么有时间学习那些东西呢?”
“凌先生,那名太监叫什么名字?”
……
二楼!
朱元璋听到凌峰的话,也是开始猜测起来。
“这个人,原来不是朝廷里面的。”
“由此可见,又是一位世外高人了。”
朱元璋说道。
既然那人不在朝廷之中,那就只有在民间了。
朱标听到朱元璋的话,眉头随之一皱。
“这……”
“难道又是一位沽名钓誉的高人吗?”
“但我对那些所谓的高人,高就没有丝毫的想法!”
朱标暗自道。
他心里对那些世外高人,早就有了一定的心里阴影。
大明刚刚开国的时候,他们对那些所谓的世外高人,也是极力拉拢。
这些所谓的高人,可是代表着民间的意愿。
只要他们对大明表示友好,在民间的影响还是十分巨大。
百姓,也会臣服大明的统治!
但朱标后来发现,那些人之中绝大多数都是沽名钓誉之辈。
实际上,他们压根就没有什么本事。
隐居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官。
一个个的态度,还是如此傲慢。
大明对这件事情,也是花费了很多人力财力。
最后的结果,却是得到了一丁点的回报。
甚至可以说,得到的回报丝毫没有。
正是因为如此,朱标才放弃了这个念头。
自己务实一些,不是更好吗?
干嘛要去寻找那些所谓的世外高人呢?
但这件事情,倒是有些奇怪。
大明朝廷没有寻找那些人,他们却自己出山了。
而且,还放下姿态,要求做官。
但这些人的野心,大明朝廷还是看了出来。
对这些人,感到更加的失望。
“父皇,难道咱们又要去深山老林,把那些所谓的世外高人给请出来吗?”
“实际上,那些高人压根就不存在。”
“依我看的话,还不如一把火直接把山给烧了。”
“我倒要看看,他们真的不出来吗?”
朱标说道。
“标儿,你看看自己说的什么话啊?”
“就算没有那些高人,也不至于一把火将山给烧了吧!”
“你心里对那些人有气,我知道!”
“但也不能把气撒在那些人的头上啊!”
朱元璋说道。
同时,他给了朱标一个白眼。
他在自己的心里,对那些所谓的高人也是越来越失望。
真正的高人,绝对不会隐藏在深山老林之中。
“标儿,有句话,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
“父皇,什么话?”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那些真正的高人,绝对不会去什么深山老林。”
“否则,他们就会脱离百姓!”
“一旦脱离了百姓,他们跟无根之木又有什么区别?”
“只有那些隐于市井之中的高人,才是真正的高人。”
“凌峰,就是这样的典范!”
“父皇,你说得对!”
朱标听到朱元璋的话,倒是十分信服。
因为,这也是他的心里话。
一个真正的高人,绝对是生活在百姓之中。
只有跟百姓相结合,才有治国的理论。
那些隐于市井的高人,才是真正的高人。
凌峰口中的那位高人,朱元璋和朱标也开始认可。
他跟凌峰一样,也是隐居于市井之中。
虽然做着一些初鄙的工作,但他们同样有自己远大的志向。
他们在自己的心中,时刻想着国家和百姓。
对于凌峰口中的那位高人,两人也是十分期待。
接下来,两人继续听着楼下的谈话。
但凌峰的话,却让朱标更加奇怪。
“这到底怎么回事?”
“这个人既没有在朝廷,也没有在市井,更是没有隐居深山老林?”
“可是,他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朱标说道。
不过,他们终于知道了答案。
“太监?”
“这怎么可能?”
“宫中不但有带兵打仗的太监,而且,还是一个海军?”
朱标惊讶道。
听到凌峰的他,他直接站了起来。
怎么可能呢?
宫中的太监,他的选择也是相当高。
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年幼的人。
从小入宫,绝对没有机会学到那些带兵打仗的东西。
就算是有些年长的太监,对他们的调查也是十分仔细。
不但不会识字,而且,也没有什么学习的经历。
可以说,进宫的太监,一个个都是文盲。
一些治国的理论,根本就不会让他们涉及。
可是,大明怎么有这样的一个太监呢?
朱标的目光,看向朱元璋。
他想要从自己父皇这里,得到跟他一样的看法。
不过,他却发现。
朱元璋站在那里,正在沉思。
难道他的心里,得到了什么启发?
然而,此时的朱元璋,他心里还真的想到某个人。
这个人,几天前他还真的见过。
上次他观看船舶图册的时候,由于太监总管刘和不在。
于是,朱元璋就随便找来一个小太监。
那名小太监,当时看到船舶图册和航海图的时候,相当入神。
海外的很多事情,他也是十分了解。
尤其对造船一事,也有一定的研究。
朱元璋知道他的清白之后,这才将他放过。
今天,听到凌峰的话,他在想了起来。
“凌峰口中的人,难道是他?”
“父皇,是谁啊?”
“宫中的太监,真的有凌峰说的那个人?”
“好像还真的有!”
朱元璋虽然点头,但他的眼神之中却是十分不解。
朱标,更加不解!
宫中怎么有太监,还熟悉海军的事情呢?
自己的父皇,又是怎么知道的?
既然父皇知道,又怎么没有处罚那个太监呢?
宫中的秘密,凌峰又是怎么知道的?
这个凌峰,到底是什么来头?
他的情报,又来自什么地方?
(https://www.02ssw.cc/5038_5038342/1111105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