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抗战:从军校校长到军工之父 > 第 143章 电弧炉与新电厂

第 143章 电弧炉与新电厂


直到傍晚。

一个小鬼子都没获得名额。

鬼子是慕强的,林风的表现完全征服看了他们,在政策、工资的双重压力下,只好老老实实的跟着各分厂人员走。

为了保险起见,上级给各分厂都安排了一个排的战士警卫。

这些战士会看守俘虏、保护分厂的技术们。

这场辩论交流会、迅速在全城传开、随后朝着全国各地扩散。

林风的才学传遍全国,吸引了更多学术界的注意。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大量国内外学术派骄子认为,这肯定是八路故意宣传,纷纷准备前往晋省挑战林风。

同时也引来了鬼子、军统的关注。

接下来的两周时间,林风穿梭在各大工厂。

累了就直接在工厂办公室椅子上睡觉、起来时,正看见张楚眼巴巴的看着他。

“说吧又是哪里的设备坏了。”

小鬼子使用时,根本不考虑设备维修的事情,设备都是超负运行。

一旦设备出现了什么问题,都是从本土调集零件过来。

现在小鬼子撤了,不少设备坏了没有备用件。

鬼子技术急得干瞪眼,却没啥办法,这关系到他们能不能回去。

还怕这群人将设备坏了赖在他们头上。

林风察觉到身旁有人,睁开了眼睛、身前桌子上放着一大堆图纸、草稿,看着张楚问道,“又啥坏了。”

张楚叹息一声,“校长,这次问题有点严重,电厂发电的叶轮机故障、还有锅炉管材。

小鬼子这些设备早就有问题,一直压着修,本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大修,结果一直拖。”

“电厂无法发电,咱们的钢厂、炼铁厂等分厂全停了。”

“还有炼钢厂那边,鬼子也报上来一些零件需要换,这些设备都是从霉国进口的,咱们...”

钢铁厂机组大,柴油发电机根本带不动。

林风揉了揉脑袋,电是工业血液,没有电万万不行。

晋省当初采购的设备在国际上也是先进的,只是小鬼子来了后,将部分先进设备带走,缝缝补补,让这里的的设备能用就行。

整个晋省设备都是燃煤火电机组,采取低温低压设备,效率实际上不足20%。

这也就是晋省煤炭资源丰富,才能这么浪费。

林风在全省工业大摸底的时候就发现了设备问题,带领全体工人掌握设备后、就钻进办公室、将设备图纸画出来。

晋省现在整个发电机组加起来都不足8000千瓦,只能勉强支撑整个晋省的工业设备生产,还有就是指挥部,鬼子高层住所用电。

林风示意张楚坐下,将一叠图纸交给对方说道,“先别管那些,将柴油发电机集中用在机器厂,生产这些零件出来。”

“这些发电设备,还有钢铁厂设备都是老掉牙设备,发电设备都是1933年前的,小鬼子又拆又换的,问题很多,这次修好了,后续也有很多问题,三天一大修、五天一小修,所以我决定自己研发建造新的发电厂。”

张楚眼睛瞪的溜圆,激动的站了起来,“校长咱们能行吗?里面涉及的零件太多了,咱们都没有啊。”

“不仅仅是零件,还有材料。”

林风当然知道,笑着说道:

“所以我给你的只是咱们能做的部分图纸。

能做的自己做,不能做的,我联系在军校留学的朋友,他会帮我运输一批设备过来。”

张楚激动的站了起来,电是工业基础,也是工业血液,他们没有电,工业粉尘发展不起来,连忙好奇问道:

“院长,咱们做多少千瓦的,还是3000千瓦的吗?”

林风摇了摇头,云淡风轻的说道:

“这次我们做的是六万千瓦的高温高压蒸汽汽轮技术,还有自动化控制模块”

“什么!”

张楚骇然的站了起来。

他又又失控了。

六万机组是什么概念?

他们现在全省加起来也就7000多千瓦。

院长要研究六万千瓦的机组?

“别一惊一乍的,坐下,总图纸我已经做出来了。

你的任务就是将这些零件保质保量做出来,剩下的我去想办法。”

“凭借咱们这些人还差点意思,我得去找组织申请,再调集一些人才过来,你先去吧”

张楚立下军令状,保证完成任务,拿着图纸到工厂加班加点制作。

林风将全套图纸、计划书做出来后,开始筹划成立六万千瓦发电机组新建项目启动会。

这里面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了,不是一个人就能搞定的,何况林风也不想全身心陷入到电厂项目。

除了电厂,还有钢厂。

只要将总框架定好,剩下安排靠谱的人去执行就好。

林风当晚就跟老旅长做了汇报、上报给组织。

组织非常重视,全面肯定并支持了林风的计划。

这些年组织送出去不少青年才俊去留学,就是为了这一天。

在组织的号召下,国内外、毛熊等西方号召爱国人士回国支援。

麻省大学顶尖实验室。

史密斯教授惊愕的看着眼前学生,感觉不可思议的说:

“刘,你真的要回去吗?那边正在打仗,工业基础接近0,你回去没有任何意义。”

刘海旭是他最出色的天才学生,也是实验室新学生导师。

他带领整个小组攻克了多个电力学、雷达上的问题。

整个小组共7人,都是华夏人。

刘海旭已经迫不及待了,语气坚定的说:

“老师,我已经决定了,不论哪里如何贫瘠,但那里是我的根,我出国留学,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回去报效祖国。”

“现在,祖国需要我。”

同组的华夏学生纷纷跟了过来,坚定不移的说:

“老师,我们也要跟刘组长回去”

“那真的太令人遗憾了,好吧,你们若是想通了,随时欢迎你们回来。”

毛熊。

数十位各领域的学子毅然决然离开那里,在组织的帮助下前往晋省。

回来前,他们心情激荡,但一路上,看着祖国大地战火纷飞沉默了,内心更加坚定,一定要改变这里。

这只是一例。

在组织的号召下,许多爱国人士不顾艰难险阻,不顾重重困难回到祖国。

回到祖国后,立即前往晋省。

还有许多想来戳穿、挑战林风的文人,一番交流下来,纷纷臣服、决定留在这里。

短短半个月时间。

林风的科创部,增加了百余位骨干。


  (https://www.02ssw.cc/5038_5038259/4361795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