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5章


阴历与潮汐有关系。

不过植物生长和一年四季,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有关系,太阴历无法反应季节的变化,所以又把太阴历和太阳历合起来,阴阳和合形成了农历。

一年四季跟着阳历走,月份跟着阴历走。

阴历一个月是29天或30天,所以12个月是354天,与太阳历365天差了11天。

为了弥补这个差距,设置了19年7闰法。

每19年有7个月份是没有二十四节气里的中气,这7个月被定为闰月。

闰月是阴历纪年法里才有的。

而算命理的话,一般使用的是干支历,不考虑闰月。

当然,这只是一般情况,个别门派好像也考虑。

就好比说时辰,正常古代十二时辰,是以11点为分界点,11点-1点叫子时。

有人却加入了24小时制,把12点之前叫做前子时,算作前一天,把12点之后叫做后子时,算作后一天。

24小时制也不是中国研究出来的计时法,为什么会影响到排八字,我不是很清楚,反正用的人也不少。

估计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数据统计吧。

我对八字不是很懂,以后有机会咱们可以一起研究一下大数据。

尤其是子时出生的人可以私聊我,咱多弄几个八字案例,用不同门派的理论推理一下运势就知道哪个准了。

✌︎︎(  •̀  ᴗ  •́  )✌︎︎

由于时代的变迁,不但24小时制影响了命理,春节日期的改变也影响了属相的界定。

以前的春节是以立春为准的(用的是太阳历),民国才改成了正月初一(以太阴历为准)。

古代说的岁首或者太岁,都是以立春开始算的。

如果以正月初一换属相的话,就会出现八字甲子年出生的人,但是不属老鼠,而是属猪或者属牛的情况,哈哈哈。

关于到底是“以古为鉴”,还是与时俱进,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

《道德经》第十四章:“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意思是:掌握自古以来的规律,去理解今天身边发生的所有事,能够古往今来无所不知。

但帛书版的《道德经》却把“执古之道”写成了“执今之道”,意思是老子提倡与时俱进?

古代的书很多都是手抄本,不同的版本是因为不小心抄错了,还是添加了抄写者个人的理解,我们不好妄议。

我个人是比较认同曾仕强教授的说法的。

他提倡“持经达变”,意思是通过掌握不变的原理,来应对万变的现象,

他说,“当整个社会都充满了变的时候,这个社会是永远不能安定的。”

有变有不变,或许才是人们在迷茫中前行的倚靠。


  (https://www.02ssw.cc/5038_5038234/4363304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