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名义:家里有国服,政坛你得服 > 第13章 嘉奖令

第13章 嘉奖令


晋西北的寒风裹着细雪掠过黄土坡,独立团的窑洞里却蒸腾着暖意。

李云龙蹲在炭火旁,用树枝拨弄着烤得金黄的红薯,突然被通讯员撞开的木门惊得跳起来:“团长!急电!师部、旅部都来了电报!还有……还有重庆发来的!”

“啥?”李云龙手里的树枝“啪”地折断,滚烫的炭灰溅在破布鞋上也浑然不觉。

赵刚接过电报的手微微发颤,泛黄的电报纸上,“嘉奖独立团全歼山本特工队”的字迹刺得他眼眶发热——这不仅是胜利的证明,更是改写历史的铁证。

消息如燎原之火迅速传遍营地。战士们举着破碗欢呼,炊事班的炊烟里都带着兴奋的味道。

孙德胜骑着新马在操场上狂奔,马刀挥舞间,积雪化作晶莹的碎玉。而此时的团部里,李云龙反复摩挲着电报,突然一拍大腿:“老赵!咱们真给旅长争了脸!”

“岂止是旅长。”赵刚展开另一封电报,延安的红印在烛光下鲜艳夺目,“连党中央都知道了独立团的战绩。

这说明什么?说明咱们的每一场仗,都在为抗战大局添砖加瓦。”他的声音不自觉拔高,想起原剧中本该覆灭的独立团,喉头泛起酸涩。

三天后,旅部派来的通讯员带来了沉甸甸的嘉奖令。旅长的亲笔信中,“虎狼之师,扬我国威”八个字力透纸背。

随信还附了两箱子弹和十支崭新的三八大盖,李云龙抱着枪笑得合不拢嘴:“好家伙!这回咱独立团鸟枪换炮了!”

然而赞誉声中,赵刚却保持着清醒。深夜的窑洞里,油灯将两人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土墙上。“老李,”

他指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日军据点,“嘉奖是荣耀,也是枷锁。山本一木折在这里,鬼子必然会疯狂反扑。”

李云龙的笑容渐渐凝固,他抓起旱烟袋猛吸一口:“狗日的!来一个老子灭一个,来两个灭一双!”话音未落,外面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总部派来的宣传干事到了。

接下来的半个月,独立团成了晋西北的传奇。延安派来的记者架起笨重的摄像机,将战士们训练的场景一一记录;各兄弟部队的代表络绎不绝,讨教歼灭特工队的战术。

李云龙站在土坡上,看着远处扛着长枪短炮的人群,突然捅了捅赵刚:“老赵,我咋感觉比打鬼子还累?”

赵刚笑着递过搪瓷缸:“这叫‘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更多人知道独立团的打法,就是给鬼子的棺材板再钉上几颗钉子。”

他望向训练场,孙德胜正带着骑兵连演练包抄战术,马蹄扬起的雪雾中,仿佛看见未来的无数场胜利。

而在千里之外的重庆,委员长的书房里,电报被重重拍在红木桌上。“小小的独立团,竟能全歼帝国之花?”

苍老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给阎老西发电,让他好好查查,这支部队到底什么来头!”

与此同时,延安的窑洞里,几位书记传阅着独立团的战报。“李云龙、赵刚……”有人在笔记本上重重写下这两个名字,“这两个人,既有无畏精神,又不失战略智慧,是不可多得的将才。”

嘉奖令如雪片般飞向晋西北。当最后一封电报送达时,赵刚正在教战士们识字。泛黄的电报纸在粗糙的手掌间传递,“英勇无畏,堪称楷模”的评语让不少人红了眼眶。

那个曾在李家坡战役中受伤的小战士突然站起来:“政委,咱们真的成英雄了!”

“不,”赵刚合上书本,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是每一个流血牺牲的兄弟,用命换来了这份荣耀。”

他转头望向窗外,李云龙正和张大彪比划着战术,破布鞋踩在雪地上发出咯吱声响。

夜幕降临时,独立团的营地亮起星星点点的灯火。李云龙拎着半坛地瓜烧闯进赵刚的窑洞:“老赵!今天咱们得好好喝一场!重庆、延安都嘉奖咱,这面子可挣大了!”

他仰头灌下一大口酒,突然压低声音,“说真的,要不是你提前布防,咱哪有这风光?”

赵刚碰了碰酒碗,烈酒下肚,暖意驱散了寒意:“老李,这是咱们共同的胜利。但记住,嘉奖越多,责任越重。”

他望向漆黑的夜空,那里仿佛回荡着未来的枪炮声,“鬼子不会善罢甘休,咱们得把部队练得更硬,才能守好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耀。”

窑洞外,寒风依旧呼啸,却吹不散战士们心中的炽热。

那些用鲜血换来的嘉奖令,不仅是对过去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期许。而独立团的旗帜,将在李云龙与赵刚的守护下,继续在抗日的烽火中高高飘扬。


  (https://www.02ssw.cc/5038_5038196/4365110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