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名义:家里有国服,政坛你得服 > 第82章 薪火相传

第82章 薪火相传


龙历1992年的早春,京都的玉兰开得格外早。

赵刚握着青瓷茶杯,看着杯中浮沉着的碧螺春,耳边还回响着老领导刚刚说的话:"陪我去南方走走吧。"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老领导布满皱纹的脸上,那双眼睛依然明亮如炬。

三天后,一列火车缓缓驶出北京站。车厢里,老领导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田野,轻声说:"二十年了,真想看看现在的南方变成什么样了。"

赵刚翻开手中的文件:"改革开放以来,南方发展很快。深市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了现代化城市,珠、汕、厦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老领导点点头:"当年提出GGKF,有人说我们是走z道路,现在看来,这条路走对了。"他的声音里带着欣慰,也带着一丝感慨。

第一站是深市。站在国贸大厦顶层,俯瞰着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老领导久久没有说话。林立的高楼,川流不息的街道,繁忙的港口,这一切都在诉说着这个城市的崛起。

"当年这里还只是一片荒地。"老领导指着远处说,"现在已经是高楼林立了。"

在深圳的几天里,他们走访了许多企业,和当地干部、企业家深入交流。赵刚注意到,老领导总是问得很细,从企业的经营状况,到工人的生活,再到政策的落实情况。

每一个问题,都显示出他对国家发展的深切关注。

离开深圳后,他们又去了珠、汕。在珠,老领导登上石景山,眺望澳市。夜幕下,濠江两岸灯火辉煌,一边是蓬勃发展的珠海,一边是被殖民统治的澳门。

"快了。"老领导望着对岸说,"澳回归的日子不远了。"

赵刚明白,老领导心中一直牵挂着港澳回归的大事。从1982年关于港市问题的谈判开始,他就参与其中,为港市回归倾注了大量心血。

龙历1994年,赵刚陪同老领导访问英国。在伦敦,他们与日不落政府就香港回归的具体事宜进行了最后阶段的谈判。

谈判桌上,老领导以坚定的立场和卓越的智慧,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港是龙国国的领土,这一点不容置疑。"老领导在谈判中掷地有声地说,"龙历1997年7月1日,龙国国政府将如期对港恢复行使主权。"

经过艰苦的谈判,双方终于达成共识。当协议签署的那一刻,赵刚看到老领导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光。这不仅是一份协议,更是无数龙国人多年来的期盼。

龙历1997年6月30日,香

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灯火通明。赵刚站在老领导身边,看着红旗在香港的夜空冉冉升起,心中充满了自豪。经历了百年年的殖民统治,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我们做到了。"老领导紧紧握住赵刚的手说,"这是所有龙国人的胜利。"

然而,就在港回归后的第三个月,老领导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赵刚每天都守在医院,看着曾经精神矍铄的老领导一天天衰弱下去。

"不要太难过。"老领导躺在病床上,声音微弱却依然坚定,"我们这一代人,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接下来,就要靠他们了。"

龙历1997年11月,老领导永远地离开了。追悼会上,赵刚望着遗像上老领导和蔼的笑容,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从陪他南下考察,到参与港回归谈判,这五年来的点点滴滴,都成为了他人生中最珍贵的记忆。

回归后的日子里,赵刚常常会想起老领导说过的话。在他的影响下,后人继续投身于国家建设事业,将老领导的遗志传承下去。

每当他站在维多利亚港边,看着灯火璀璨的港夜景,就会想起那个坚毅的身影,想起那个为国家和民族奋斗一生的老人。

这五年,是见证历史的五年。从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到港回归祖国,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

而赵刚,有幸参与其中,与老领导一起,见证了龙国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重要时刻。

岁月流转,时光飞逝。但1992年到1997年这五年的记忆,将永远铭刻在赵刚心中。

那不仅是个人的经历,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复兴的缩影。老领导虽然离开了,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继续前行。

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赵刚望着东方的朝阳,心中充满希望。他知道,新的征程已经开始,而他们,将继续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辉煌篇章。


  (https://www.02ssw.cc/5038_5038196/4365103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