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名义:家里有国服,政坛你得服 > 第93章 父子谈心

第93章 父子谈心


正月初七,京城的年味尚未散尽,四合院的红梅在寒风中零落。赵振邦站在廊下,目送赵继征的军车消失在胡同口,又看着苏雪提着行李箱登上前往云省的列车。

冷风卷起地上的鞭炮碎屑,他裹紧大衣,转身看见书房的灯还亮着——父亲赵刚正在等他。

推开雕花木门,檀香味混着淡淡的烟草味扑面而来。赵刚戴着老花镜,正在翻看一本泛黄的《孙子兵法》,书页间夹着的红绸书签微微颤动。上面还有那些书里的英雄人物的亲笔签名。

听见脚步声,老人摘下眼镜,浑浊的眼睛里映着跳动的烛火:“坐。”

赵振邦在藤椅上落座,望着父亲斑白的鬓角和眼角深深的皱纹,忽然想起同事们私下的议论。

“老赵,你爸当年在抗日战场上,带着一个营硬抗日军联队三天三夜!”“听说解放后搞经济改革,他拍桌子把反对派说得哑口无言!”

那些遥远的传奇,此刻与眼前这个略显佝偻的老人重叠,让他心中涌起复杂的情绪。

“我这把老骨头,不知道还能撑多久。”赵刚打破沉默,枯瘦的手指摩挲着书脊,“怕是等不到抱重孙的那天了。”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墙上挂着的全家福,“立春在乡镇干得不错,但赵家的路还长。你得为他,为子孙后代想。”

赵振邦身子前倾,认真聆听。父亲的话让他想起初入官场时的豪情壮志,想起在云省日夜奔波修路扶贫的岁月,也想起如今跻身七十二人后的如履薄冰。“爸,您的意思是......”

“别想着子承父业。”赵刚突然提高声调,苍老的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我做到丞相,你也想坐那个位置?赵家两代人,一个丞相就够了。”

他起身走到窗边,望着漆黑的夜空,“权力就像腊月的炭火,离得太近会灼伤自己。你没看见其他那些家族,表面客客气气,背地里都盯着权力的蛋糕?赵家树大招风,容不得半点冒进。”

赵振邦心头一震。这些年,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想着如何做出政绩,如何推动改革,却从未如此冷静地思考过家族的处境。

青岩镇的“立春路”、云省的脱贫成果,这些耀眼的成绩,何尝不是把赵家推向风口浪尖?

“你的仕途终点是什么?”赵刚转过身,“听我的,凌烟阁24功臣就是你的终点,到那时候就退下来。你弟弟也是一样。甚至说我会让他早点退下来。”

他走回书桌前,从抽屉里取出个红绸包裹的物件,层层打开,竟是无数枚锈迹斑斑的勋章。

“这是我在抗日战场上得的,抗日时期参加运动,后面被副总指挥点名任独立团政委,后至延安管理后勤,辅助翔宇管控地下组织,再到开国户部副尚书,做那时候只想着保家卫国,哪懂什么权力斗争?可等进了中枢,才知道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如果不是老政委点将,我兴许还在当年被贬的机械厂继续当个技术工人。当然了,做个工人没有什么不好的,但是管理后勤对于我来说可以更加的海阔天空嘛。”

赵振邦盯着那一串勋章,喉头发紧。他突然明白,父亲看似平淡的退休生活下,藏着多少惊心动魄的往事。

那些在会议上拍板经济特区的果敢,那些在改革浪潮中力排众议的魄力,背后是用鲜血和智慧换来的政治敏锐。

“如果退休,就去中央D校当个讲师或者主任。”赵刚重新坐下,端起凉透的茶抿了一口。

“别小看这个位置。表面上是教书育人,实际上是培养后备力量。在那里,你能影响的不是一时一地的决策,而是未来十年、二十年的执政骨干。”

赵振邦恍然大悟。这个看似没有实权,却是孕育政治理念、锻造干部队伍的关键岗位。

父亲在任丞相时,就常说“治国先治吏”,如今这番安排,既是对他政治生涯的保护,更是为龙国的长远发展谋篇布局。

“爸,我明白了。”他站起身,向父亲深深鞠躬,“您放心,我不会让赵家蒙羞,更不会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

赵刚点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将勋章重新包好,放回抽屉:“去睡吧。记住,赵家的人,永远要把人民放在第一位。权力是用来做事的,不是用来守的。”

离开书房时,赵振邦回头望去。父亲的身影重新埋首于古籍中,台灯的光晕将他的影子投射在墙上,单薄却坚毅。

这个从抗日烽火中走来,历经开国建设、改革开放的老人,用一生的经验为后代点亮了一盏明灯。

而赵振邦知道,自己要走的路,既要延续赵家的担当,更要走出属于自己的、无愧于时代的印记。


  (https://www.02ssw.cc/5038_5038196/4365102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