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海阔天空
汉东卫视的新闻联播准时响起时,京州市民张建国正蹲在巷口生煤炉。
电视里传来激昂的音乐,镜头扫过省委大院门前飘扬的红旗,女主播清亮的声音穿透薄雾:“经中央决定,赵立春同志任中汉东省委常委、京州市代书记......”
“老李头!快看!是赵市长!”张建国抓起煤铲敲了敲隔壁窗户,铁栏杆上的冰碴子簌簌掉落。
半年前,他还在为光明区拆迁补偿款发愁,如今新建成的安置房小区里,每家每户都装上了暖气。
电视机里,赵立春在就职发言时身后的PPT上,“新能源汽车城”的规划图正随着镜头缓缓展开。
市委书记办公室的雕花铜钟指向八点整,李达康抱着文件进来时,羊绒围巾上还沾着未化的雪粒。
他望着办公桌后伏案批改文件的身影,想起年前在大排档初见赵立春的场景——那时对方是市长,孤军深入打掉宏远集团。
“书记,这是新能源产业园二期用地审批材料。”李达康将文件整齐码在桌角,目光扫过墙上“为人民服务”的烫金大字,“需要重新布置办公室吗?李书记之前的......”
“不用。”赵立春头也不抬,钢笔尖在“陈天华市长分工调整”的文件上划出红线,“这些桌椅用着顺手。”
墨迹晕染间,他忽然想起李建群离开汉东前的那个深夜,老书记站在这间办公室窗前,用拐杖轻点地图上的云省:“立春,云汉两地日后必有联动,你我这步棋,要下得长远。”
思绪被窗外的汽笛声拉回现实。赵立春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落地窗外,光明区的塔吊正将钢铁骨架伸向灰蒙蒙的天空。
三十八岁的他摩挲着桌上的代书记任命书,烫金的“代”字在晨光中微微发烫——这个字眼既是中央的考验,也是蛰伏的序章。
“达康,把光明区改造前后的对比影像调出来。”赵立春突然开口,“我要在明天的干部大会上用。”
他记得李建群赴京前发来的加密短信:“已面见令尊,诸事妥帖。”那天京都赵家老宅里,父亲赵振邦书房的门紧闭了整整三个小时,茶香混着香烟味从门缝渗出,出来时李建群的中山装口袋里,多了枚西北建设时期的纪念章。
李达康调出的视频里,两年前的光明区还布满断壁残垣,醉酒的工人在锈迹斑斑的钢厂门口撒酒疯;而如今,物流车穿梭在大路上,职业技术学校的实训车间里,年轻技工正操作着进口的数控机床。
画面切换时,赵立春瞥见李达康耳后未剃净的胡茬——这个总把“时间就是效率”挂在嘴边的秘书,春节期间想必也没少加班。
“书记,您看这个镜头......”李达康突然凑近,身上带着淡淡的冻疮膏气味,“正月初三那天,您去慰问留守工人,这个孩子举的‘赵青天’横幅......”他的声音突然哽咽,迅速低头调整进度条。
赵立春拍了拍年轻人的肩膀。他当然记得那个孩子——父亲在被宏远集团逼的跳楼,母亲带着他在安置点住了半年。
此刻屏幕上,小男孩举着歪歪扭扭的纸牌,冻红的脸上却笑出了酒窝。
“春节回家见着叔叔婶婶了?”赵立春转换话题,目光扫过李达康崭新的藏青色西装——那是市政府统一定制的工作装,但领口处仍留着手工缝补的痕迹。
李达康的表情瞬间亮起来:“见着了!叔婶把村里祠堂都打扫了一遍,说是要摆‘状元宴’。”
他从公文包掏出个油纸包,“表妹让我给您带的糯米糍,她考上咱们市财政局了。”
窗外的雪不知何时停了,阳光穿透云层,在光明区的钢架结构上折射出细碎的金光。
赵立春咬了口还带着余温的糯米糍,甜香混着椰蓉的颗粒感在舌尖散开。他想起李建群在京都与父亲密谈后,单独留给自己的那张纸条:“云省有矿,汉东有工,天时地利,就缺人和。”
“通知下去,下午三点开常委会。”赵立春将文件推给李达康,“重点讨论新能源产业基金的监管细则。”
他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正在安装充电桩的市政工人,突然问:“达康,你说老百姓心里的好官,该是什么样?”
李达康握着文件夹的手紧了紧,想起自家堂屋墙上新挂的锦旗——那是乡亲们执意要送的。
“大概是......”他望着书记肩头落满阳光的背影,“像您这样,把‘为民’二字,刻进骨头里的人。”
暮色渐浓时,赵立春独自留在办公室。台灯的光晕里,他翻开父亲寄来的《云省矿产分布图》,铅笔在红河州的位置画了个圈。
窗外,光明区的工地亮起千万盏探照灯,恍若坠落人间的星河。手机震动,赵瑞龙发来视频请求,画面里儿子举着新组装的电动汽车模型,兴奋的声音穿透屏幕:“爸!等你把真车造出来,我要当第一个试坐员!”
挂断电话,赵立春抚摸着代书记任命书上的钢印。
这个承载着信任与期待的印记,终将在时光的淬炼中,化作照亮汉东未来的灼灼光芒。
而此刻,他已听见春潮涌动的声音——那是无数如李达康般的实干者,与这座城市同频共振的心跳。
(https://www.02ssw.cc/5038_5038196/4365096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