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身穿大秦:病弱谋士她支棱起来了 > 第10章 和朝臣打嘴仗

第10章 和朝臣打嘴仗


“这一路委实不易,我险些丢了半条命,足足修养了几个月,才将带出来的粮种种下,只是这粮种得来不易,数量稀少,为确保万无一失,九元这才想方设法隐瞒。”

昌平君一顿,不知为何,看赵九元瘦弱可怜的模样,竟心生些许愧疚。

其他人闻言,也纷纷低头不知作何言语。

“吾乃咸阳廷监,有疑惑要问询于先生,先生既然身负大才,又为何龟缩于一村舍之内,你本可以早早扬名天下,却又要沉寂于咸阳城外呢?”一人站出来道。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赵九元目光指向那人,“在下是个利禄之徒,在没有确定利益几何的情况下,何必要过于显摆自己的才华呢?”

闻言,群臣面色迥异。

就连李斯也不由得侧目。

她忽然扫视众人:“在下来秦,自然需要先查明秦之利是否足够令我动心。”

赵九元拱手对秦王道:“在下看来,秦国国都咸阳实在没什么吸引力,草棚低矮,屋舍狭小,道路虽整洁,然雨后却会泥泞不堪,商业看似繁荣,实则规矩颇多,不如在野地自在。”

嬴政心中一咽,寡人的咸阳的确不如齐国临淄那般发达,寡人祖祖辈辈都穷得很。

“可如今在下为何又要入咸阳呢?”赵九元道,“便是因为秦王愿意为我一掷千金。”

言下之意是,我是秦王高薪聘请,你又是什么东西?

嬴政闻言非但不怒,眼中反而闪过一丝激赏。

“你!狂妄!”

“你可知隐瞒,便是触犯了《秦律》!”那人眼睛鼓得老大,像要将赵九元吞进去。

赵九元辩驳道:“商君变法之后,土地便可买卖,吾户籍为秦,身有资产,为何不可买田置地?”

“吾来秦,见小坎村村民生活窘迫,于是买下些许田地,教他们田地丰产之法,让他们有饭可吃,何处犯了律法?”

“隐瞒不报?若真隐瞒,今日我又为何能出现在朝堂上?”

赵九元轻笑一声,衣袖轻拂间自有一股凌然之气:“金帛固然可喜,然九元所言万金,非指黄白之物。”

“乃是指秦王愿以江山为赌注,敢行前人未行之策,敢为天下未为之事的魄力。”

嬴政听罢,只觉身心舒畅,原来在赵九元眼中,他竟是如此明君。

她忽的转身,指向殿外咸阳城方向:“道路泥泞,可以石铺之;草棚低矮,可建高楼;规矩繁多,可破旧立新,这些皆非难事,难的是——”

她目光扫过众臣,最终定格在嬴政身上,“难的是掌权者敢不敢容下一个可扭转乾坤之人。”

嬴政已经高兴得找不着北了,而群臣只觉赵九元狂得没边了,竟然声称自己是扭转乾坤之人。

你咋不上天呢?

旋即赵九元拱手面对秦王,“大王,在下听说,为国之臣者,有利国之言而不述于君上,非忠臣也!若有所思,却不纠察审核,而夸夸其谈,空言其道者,误国之人也。”

咸阳廷监:感觉自己好像被骂了?

赵九元言辞诚恳,半点杂念也无,倒与质疑之人形成了鲜明比对:“在下不过一山野之徒,初来贵宝地,备受质疑很正常。”

“善!”嬴政双手撑在桌案上,像个好听讲的小学生:“先生大才,寡人已有所领略,诸位莫要再为难先生。”

“寡人愿以先生为我大秦左庶长,兼任大司农!”

此话一出,群臣皆惊。

尤其是李斯,一双眸子都快粘到地上去了。

赵兄究竟和秦王说了什么,竟让他一跃成为了左庶长?

自己在秦国奋斗了多年,到如今才混到上卿的位置,相比之下,他多年的努力算什么?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吾师之主张博奥精深,我参之不足百一,算不得什么大才。”

赵九元话音一转:“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今日我为大王呈上《农事诸法略考》一书,此书汇集吾师门耕种之精粹,以及吾种地两三年之心得,涉及耕、种、桑、畜、牧等几个方面。”

赵九元从袖中掏出一卷厚厚的竹简,递给嬴政。

“粮食种植有种植之法,牲畜养殖有养殖之道,其中门道非专营者不能全窥也。”

赵九元继续道:“吾师有言,民富,则国富,民强,则国强。土地与粮食乃民之根本,若我大秦的土地上长出来的粮食比六国土地上长出来的多,那么六国尽是我大秦囊中之物。”

嬴政打开后,细细看过去,越看眼神越亮,李斯也好奇地凑了过去。

嬴政按捺住激动,维持住他的帝王威严,大声喝出一个字:“彩!”

随后他将其递给李斯、尉缭等人传阅。

“这可是真的?”隗状瞪大了眼,震惊不已。

竹简上言,用此法可尽地力,让粟、稻、小麦等产量翻倍,稻田内可以养鱼,山地上可以养鸡,河里可以养鹅,还有个叫科学养猪的,什么叫做科学?

精耕细作,挖坑堆肥,改良农具,改善土壤质地、防止病虫害……每一部分都详细到能够直接去实施。

这就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农书啊。

“诸位若是不信,照做便知。”赵九元道。

“先生已为我大秦带来了新粮种,寡人怎可不信?寡人有先生,若鱼得水,秦国百姓全要仰仗先生了。”嬴政满脸笑容地说道,眼中透露出对赵九元的赞赏和信任。

渭阳君上前一步道:“大王,眼下即将入冬,正好将赵司农的增产之法传于我秦国百姓,如此方能赶上明年春耕啊。”

不等其他人开口,赵九元道:“王上,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若要将此法全国推行,便要从秦国各地招募懂得农事之人一同商讨,结合当地真实情状,改良方可用之,不可以偏概全。”

“先生言之有理,寡人即刻下达招贤令,让留在秦国的农家之人聚于咸阳,令各地郡守遴选经验丰富的农夫入咸阳,由赵卿与内史一同安排。”

“谨诺。”赵九元与内史腾拱手受命。

下朝后,赵九元拥有了自己的府邸,离咸阳宫走路只要二十分钟。

中郎将蒙恬亲自引赵九元开府,赵府大名挂牌于其上,阿珍和阿旺两人早已经将赵九元带来的东西都归置了。

除了宅院,她还得到了嬴政安排的奴仆十人,护院五人。

除此以外,还有嬴政派人送来的千金,还真是一掷千金了。

辞别蒙武,赵九元一进院子便找到躺椅,三步做两步,毫无形象地躺了上去,哪还见半分礼数周全的贵公子模样?

“哎哟,上个早朝真累啊~还要和朝臣打嘴仗,张仪诚不欺我,在战国做谋士就得有一张利嘴。”赵九元对着阿珍招了招手,阿珍扬着笑脸跑了过来。

“主子请喝茶。”阿珍将一盏茶水奉上,赵九元接过饮了一口。而后环视宅院,目光落在那一株杏树上。

“你与阿旺带着这些奴仆护院,将我在农庄内惯用之物都搬来,尤其是书房箱子里的绢帛、竹简,十分重要。”

阿珍郑重地点了点头,然后和阿旺一起带着人出了咸阳城。

秦王今日新设大司农一事在咸阳城内传开了。

听说大司农不仅献上可以亩产千斤的新良种,更是拿出了一本农书,上面囊括了农事、桑植、畜、牧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拥有此书,便可使民不饥。

一时之间,秦王为买得贤才,一掷千金的豪横之举,在咸阳城引起轩然大波,百姓议论纷纷。

“何等大才?竟令秦王如此?”

“打听到了,那人叫赵九元,原本是咸阳城外一农夫!因为身怀新粮种,为秦王所看中。”

“秦王不仅封他为左庶长,还单设了大司农,秦王当真好大的手笔。”

“新粮种?不知道是什么粮食?”

“会卖给俺们吗?”

“新粮种真的亩产比粟米还高?比金子还厉害啊?”

“听说叫什么红薯、土豆。”

最得意的还属咸阳酒楼的蔡老板,赵九元一跃成为秦王座上宾,他店里可是有赵九元亲笔所写的几十首词呢。

蔡老板赶紧抓住机会,营造了一波名人效应。

咸阳酒楼一下子变得人满为患。

赵九元听说这些传闻八卦的时候,不禁感慨:秦王一掷千金,如此八卦之闻,又可以为秦国吸引大量的六国人才了。

真不愧是搞政治的,宣传工作十分到位。

咸阳城内的农家之人此时正聚集在一处破旧的酒肆内。

“诸位,秦王设大司农,是打算重用我等农家之人了吗?”一人好奇问。

农家离木面向众人,从肩膀上的搭袋中拿出一卷竹简,上面是抄来的秦王求贤令。

离木对老师檀张道:“老师,求贤令在此。”


  (https://www.02ssw.cc/5038_5038185/4365046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