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明黑帆 > 第93章 蝎子粑粑

第93章 蝎子粑粑


议事结束后。

    林浅走出军官餐厅,看了眼天色,只见天色已晚,一弯新月斜挂天边,南澳城内却还是一派繁忙景象。

    南澳城没有宵禁,也没有税金,岛民通过劳作,赚了不少银两。

    而且因为生产力不足,岛上的物价比岸上要贵许多。

    导致潮州商贩像海鸥见了腥鱼肉般,往南澳聚集。

    商贩们前段时间,还是天亮后驶来,天黑前坐船回去。

    渐渐有商贩发觉,晚上友商都回岸上,可岛民还会外出闲逛,这段时间无人竞争,正可趁机大赚一笔。

    于是越来越多的商贩开始两天一回岸上,甚至三四天一回岸上。

    这种跨夜经营的模式,让南澳城的夜市初具雏形。

    林浅自打来南澳岛后,忙得昏天黑地,还一直没有时间好好去打量一番。

    正好他破开水门需要买些材料,还需要用到些人力,不妨就趁此机会逛一逛。

    林浅带着白浪仔下船,走到街头。

    只见主干道两旁的商铺还是有些空旷,但沿街摆摊的商贩已挤成一团。

    十字路口等热门区域,商贩更是拥挤,占道经营十分普遍。

    早在南澳城设计时,林浅就把道路设计的非常宽广,甚至预留了行道树和路灯的位置。

    加上岛上现在尚无车马,人人都是步行,所以这些商贩占道经营,倒不会阻碍交通。

    而且岛上现在仅有两百多人的民兵卫队,主要负责监视海盗俘虏干活。

    并没有警察、城管等机构,这些商贩就算是把路堵上了,也没人会管。

    这种秩序与混乱并存的状态,倒真有点像海盗共和国那种气质。

    不过南澳岛上的混乱只是暂时的,等林浅忙完了黄岩林氏的事情,有了充足的银子,就会着手解决岛上秩序的问题。

    林浅二人沿主干道向南行,一路上见到最多的就是卖鱼摊位,其他主食副食、饮品甜品、水果干果、布匹服装、家居百货,简直应有尽有。

    大明商品经济之繁荣可见一斑。

    最令林浅大跌眼镜的,就是岛上竟然还有个卖书的摊位。

    在这个人均文盲的岛上卖书,也真是蝎子粑粑独一份了。

    林浅来了兴趣,走上前翻阅那些书籍。

    摊主见来了生意,立马掏出火折子,吹燃了,殷勤的点着灯笼,打在旁边。

    借着灯笼火光,林浅饶有兴致的翻看那些书。

    只见大多都是写情爱小说,譬如《金瓶梅》、《卖油郎占花魁》、《赵五娘舍身救夫》、《刘府马车逸事》等。

    随意翻看,见书都是雕版刻印的,印的精美,甚至还有配图,甚至图的数量还不少。

    这下林浅明白为何岛上会有书摊了。

    摊主露出个男人都懂的笑容:“客官若不满意,我这还有些图画更多的。”

    林浅把书放下:“你这有炭笔吗?”

    摊主一愣,拿出一个布兜:“有,上好石墨。”

    大明炭笔主要是木工做活时标注之用。

    这个摊主从别人口中得知,南澳岛上正大兴土木,料想应当炭笔需求大,便带了三十余只笔上岛,结果没想到画书可比笔买得好多了。

    炭笔是一根包在粗布里的石墨条,形制和后世铅笔差不多了太多。

    林浅接过笔,凑在灯火前看了看,确认是用的是纯净石墨,放下笔道:“笔我全要了。”

    白浪仔掏银子付钱,摊主喜滋滋收了,暗想晚上做生意果然是对的,要是回去早了,平白丢了一件大单。

    林浅又对那摊主道:“这种石墨笔你有多少?”

    摊主一愣:“客官要多少?”

    “先来二十斤,不够再找你定。”林浅淡淡道。

    这下轮到摊主大跌眼镜了。

    为防他不信,林浅还让白浪仔先付了一半定金。

    摊主拍胸脯保证,明日就是全潮州的姑娘都没有眉笔用,也把林浅要求的石墨笔找来。

    林浅见此人有些机灵,便借机打探道:“你们来岛上经商,不怕县里知道吗?”

    摊主有些奇怪:“县里一直都知道呀,给县衙班差的孝敬不断,就没人追查。”

    “县太爷不管吗?”

    摊主脸上浮现迷茫神色:“您说哪个县的县太爷?潮州府沿海三个县,都十多年没有县太爷了。”

    林浅颇感诧异,连忙追问。

    摊主摇头道:“另外两个县是怎么回事,我不知道,但是澄海县上一任县太爷,还是万历三十五年卸任的……

    也许是万历三十六年?记不清了。

    反正自那之后,就再没有知县来过。

    不单我们潮州府这样,听说隔壁漳州府、惠州府也都这样。

    好在这几年海上太平,没有县太爷也没什么打紧,大家日子还是一样过。”

    林浅又和摊主多聊了两句,渐渐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感情还是万历皇帝怠政的功劳,奏折通通留中,造成的地方缺官不补。

    好在权利没有真空,地方胥吏和宗族大户们渐渐将知县的权利瓜分,靠着制度惯性,也能支撑下去。

    在这种半无政府状态下,老百姓上岛做生意,自然无人约束了。

    正当要走时,林浅又看到摊主手边有张纸,上面用模印了密密麻麻的字迹。

    林浅仔细一看,纸张左上角写着邸报二字。

    林浅来了兴趣,拿起查看,只见这份邸报上发行日期是大约半个月前,内容是新皇登基恩诏等。

    未及细读,摊主见林浅有兴趣,便道:“这邸报只有一份,客官想看便送你好了。”

    林浅好奇问道:“这邸报从哪来的?”

    摊主道:“自然是找大店买的。”

    摊主一番解释,林浅才明白,明代邸报由内阁刊印后,发行各个省份,一般省内刊印,配给官员。

    但东南百姓热衷时政,识字率又高,省内还会将邸报雕版发放各书店,各书店印制后售卖民间。

    真的就和后世报纸没什么两样,晚明江南文化之盛可见一斑。

    林浅让白浪仔又给了他一两银子。

    摊主摆手拒绝:“邸报送给客官的,这怎么使得。”

    林浅道:“往后每期邸报,都往岛上送来,这些是你送邸报的辛苦钱。”

    摊主闻言,接了银子,口中连连保证。

    林浅离开后,将邸报小心折叠,贴在怀中收好。

    又朝青梅坊走去。买了一斤铅丹,这东西在大明又叫“红丹”,是治疮疡的常见药。

    路上又路过布摊,买了一匹棉布。

    林浅叫白浪仔拿着,朝俘虏营的方向走去。

    整个南澳城,越往南走,就越显荒凉,一直走出城外数里,便能看到林木繁茂,土地崎岖的荒僻景象。

    十余个简易的窝棚搭在林子边上,里面乱糟糟的铺有茅草。

    海寇俘虏们十个一组,脚上戴着成串镣铐,躺在窝棚中。

    这些人刚结束一天的辛劳不久,准备休息。

    在茅草窝棚四周,还有处单独的棚子,几十号民兵手持长枪,坐在棚子中看守。

    林浅找到民兵的队正,把准备的东西拿出,说道:“让俘虏们起床,来活了。”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8_5038172/1111105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