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阁皂山下 > 第25章 工艺落后

第25章 工艺落后


袁守正去小卖铺买了些日用品,还有凉席。刚刚去宿舍的时候,他就看到陈薇床上还没铺凉席,爱一个人能注意到所有的细节,他默默把东西放在门口,留了张便签纸后离开。袁守正觉得,爱应该是无声的。

宿舍有两个楼梯,他选的下楼楼梯和陈薇相反,他刚下去,陈薇就上来了。陈薇看到门口的东西,打开后看到了纸条,上面写着:“薇薇,很高兴你能来这里工作。我不善言辞,这些东西你收下,我看你好像没买,别拒绝,这只是为了感谢当年陈叔叔的知遇之恩。”

陈薇抿了抿嘴,收下的这些东西明显显得有些无奈。陈薇心思并不在此,这几年,她慢慢从袁守正的信里读懂了袁守正的心意,所以后来给袁守正的回信越来越少。陈薇如今处理感情的事情上,越来越有分寸感,她不想让袁守正误会。

如今她心里想的只有林建国,今天她一来,林建国就给了她一个下马威,她知道未来的路还长。但今天这通电话,让她更有信心了。

然而,在提取车间,确实是让陈薇的日子陷入了一场无止尽的消耗战。说到底,她是个正儿八经的大学生,但是在提取车间却有些屈才了,这里的工作就是在需要消耗体力。

她的工作非常单一,就是将数百斤的原料从仓库搬运至投料口,重复性地操作离心机卸料,承受那巨大的噪音和震动,拿着长长的棍子疏通有时会堵塞的提取罐底部阀门,这是一项既需要力气又暗藏危险的活,高温高压蒸汽可能喷出造成烫伤,还有没完没了的设备清洗工作,接触各种具有腐蚀性或刺激性的残留物。

或许这就是林建国的目的,他就是要消耗陈薇的意志,让她知难而退,也让她没时间“作妖”。

进厂以后,陈薇尽量回避与袁守正的接触,倒是肖明经常会来找她,或许是因为那本《本草纲目》里的字,或许是某种特殊的缘分,她并不反感与肖明的接触。

某天,肖明作为技术员来到车间要一个数据,看到了陈薇一个人在扛足以超过她体重的桶料,他震惊不已,立刻上前帮忙,顺便也把一旁坐在旁边闲坐的人骂了。

“小后生,不该你管的,我劝你少管。你可知道她是谁吗?”

“是谁也不能这样安排工作,凭什么你们闲着,她一个人干活,我要去车间主任那里投诉你。”

“有种你就去吧。”

陈薇刚想拉住了冲动的肖明,他已经被“她可是陈树荣的女儿,你最好离她远点”拉住了。

“原来的厂长陈树荣?”肖明反问道。

“不然呢?”

肖明看着陈薇,她并没有拒绝,心里很清楚,这些人都是故意为之,但她明显从肖明的脸上看出了震惊,之后肖明以工作为由离开了车间,之后她就明显很少见到肖明了。

精于算计的肖明就嗅到了风向,陈薇是厂长畏罪自戕陈树荣的女儿,林建国掌权,陈薇身份敏感且明显不受待见。他几乎是立刻调整了策略,迅速与陈薇拉开了距离,让原本在深受车间排挤的陈薇更加清楚了人情比纸薄,大家要的都是利益。

很快,陈薇就在车间里听到了肖明的消息。车间主任王德胜的独生女赵娜也是统计员,她相貌平平,性格有点娇气,常来车间,于是大家开始传言赵娜和肖明在谈恋爱。王德胜口中的肖明变了,是个极其“聪明”的人。每天早早到岗,不是为了干活,而是抢着给车间主任办公室打开水、擦桌子;他家境不宽裕,中秋却总能“凑巧”提着些时令水果或老家特产去领导家“坐坐”;工作中,他能精准揣摩领导意图,业务能力也极强。短短3个月,王德胜口中的肖明俨然成了他的准女婿,还被王德胜调到提取车间当了小组长。

如陈薇刚来厂里的感受是一样的,这里的用人随意到没有任何标准。有关系的就能上位,如今的工厂已经从当初300多人扩大到400人了,能做事情的三分之一都不一定有。原来陈薇并不理解父亲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坚持搞承包制,现在的她,更能体会到当初父亲为何那么积极地推动了。

打破大锅饭,多做多得,这是最公平的,也能合理地筛选掉那些吃闲饭的。但他的思路却动了这群人的“蛋糕”,这让陈薇更加坚定地认为自己证明父亲的决定是没错的。

有几次,她看到老师傅在进行参数调整、提取液浓缩、醇沉等精细操作时,她都忍不住靠近几步看一看。但每次,不是被老师傅一句不咸不淡的“小陈啊,这边没你事,去把地拖一下”支开。或者就是被组长锐利的目光逮个正着:“陈薇,你的岗位在那边,别到处晃悠,碍事。”

但陈薇也没有恼,基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她每天下班比别人晚,等大家都走了之后自己慢慢摸索,仔细观察后,发现现在提取车间其实用的工艺还是非常早,比起江中制药要落后很多。

一次,她晚上进入车间的时候,遇到了一位老师傅,吓得她赶紧解释:“我下班忘记那东西了。”

那人没说话,只是没好气地说了句:“大晚上的,谁管你来干嘛,爱干嘛干嘛。”

说完,那她便离开了车间,这时陈薇才注意到,她是老师傅李立华,是提取车间少有的女工人,她跟别人不一样,平时不爱说话,看起来很孤傲,车间平时很多人都喜欢坐在一起说闲话,但是她从来不参与,也没有像大家一样会排挤她,只是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事情。可能她曾经也是自己一类人,不然按照她的年龄早该是小组长了,如今她依然跟陈薇一样,就是一个干着基础工作的人,不过是负责最重要的记录工作,很多时候重要的关键点都需要她把控。

虽然李立华依然是那样我行我素,但在陈薇看来,李立华不管事,就是帮助她。她相信一句话,当敌人站在中里面的时候,就是帮她。当朋友站在中里面,就是反对自己。

之后的每一天,陈薇都晚上去车间,奇怪的是都能碰到李立华,她依然是那般态度,都是陈薇来了就走了。两人就像是形成了某种默契,你不问我,我也不问你。

陈薇在重点研究车间情况后,根据自己翻阅的书籍向组长提出过几点建议,比如调整某个提取罐的投料顺序或许能提高效率;某个温度控制节点如果稍作修改可能更利于有效成分溶出;甚至提出是否可以建立更详细的设备清洁记录以防交叉污染。

陈薇把写好的满满的几页纸拿给了已经当了她组长的肖明手里。陈薇认为这个车间的人说到底确实读书都不是很多,肖明就算是比较现实势利,但起码读了大学,有见识。她相信他能够真正的理解自己写的东西。

但肖明拿到的时候,连看都没看,而是满脸鄙夷,用嘲讽的语气将她顶回去:“呦,你这是拿了在省城药厂的那点本事放到这里来了。赶紧拿回去吧,我们这里不是雷卫国,不吃你那套。”

肖明在车间已经不止一次暗搓搓地说她在之前实习的时候是榜上雷卫国,但陈薇也不想跟他一般见识,尽力和气地解释:“这是工业改革方案,你看下,应该对我们目前流程改进有帮助。”

原来的杜组长教见状挖苦道:“大学生就是不一样啊,理论一套一套的,刚来不久就会教我们这些老师傅做事了,还给我们写改进方案呢。”

说着他朝着所有的工友摔了摔他手中的材料,继续说道,“看来她对你们的工作有意见。”

众人投来异样的眼光,陈薇赶紧解释道:“大家误会了,我只是觉得有些工艺可以改进一下。”

“改进什么?犯人的女儿还有什么资格在这里指手画脚。”

“就是,看不上我们车间呀,不满意你可以赶紧走,不送,别在这里碍眼。”

肖明再一次成功煽动了大家的情绪。她简直无法想象眼前这个人居然是那个曾经写出那么清洌文字的人,那一手好字曾惊艳她和父亲的人。几个月前,刚见面时,他也不是这样,即使因为她的身份,但也不至于这么不分青红皂白。

陈薇只有默默地低下了头,既感慨于自己再次信错人,也失望于多年的教育居然改变不了一个人的偏见和本性。对于人心,她再一次被震惊到,与此同时,她在余光里撇到了在一旁默默工作的李立华,她依然是没说一句话。

现在提取车间对于陈薇来说,该掌握的技术差不多了,她也确实想要的是去其他车间,本来她就是想在各个车间、工序都了解情况,既然组长都提出来了,她就借坡下驴。

“好,我去跟领导提一下。”

陈薇的这句话明显有点让组长有些发蒙,但是几秒过后,她忍不住笑着说道:“哈哈,你还敢威胁我,有种你去呀。”

她也没有浪费时间,便去找了孟谭清要求换过工作岗位,但是孟谭清却以“现在工作岗位比较紧张,各个岗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让她再等等。”

这种套路话,陈薇怎么会不懂呢?但她也无能为力,现在能做的只有等待机会。

最近,一个利好消息,正通过广播、报纸传来,党的十四大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在改革目标模式上取得了共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20世纪90年代的中心任务。

上半年,邓爷爷同志南巡深圳,发表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讲话,字字句句如同惊蛰春雷,炸响在长期徘徊于计划经济思维下的神州大地。“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的号召,瞬间点燃了全国上下的经济热情。

而下半年,这一消息如强劲暖风,很快便吹到了制药行业。一夜之间,制药厂的订单纷至沓来,各个车间的生产任务陡然加重,机器轰鸣的时间延长了,加班加点的通知也贴满了公告栏。

林建国对此自然是欣喜若狂,他开始在各大会议上标榜都是他最近这段时间到外面调研的成绩,是他搞活了工厂。他大会小会不断强调:“形势一片大好,这是我们厂打翻身仗的关键时刻,所有人必须统一思想,开足马力,一切为了生产,一切为了效益。”他不断下达死命令,要求各车间千方百计扩大产能,挖掘一切潜力,甚至不惜突破既定的生产规程和工时限制,全力追赶这波市场浪潮。

这股追求“效率至上”的旋风,自然也毫无例外地席卷了炮制车间。现在的袁守正跟陈薇一样处境堪忧。


  (https://www.02ssw.cc/5037_5037993/4353950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