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刚穿越,被千古一帝抢走半块饼 > 第26章 朝堂首秀

第26章 朝堂首秀


咸阳宫,麒麟殿。

大秦帝国的朝会,正在此处举行。

殿内,百官肃立,鸦雀无声。高高的王座之上,秦庄襄王身着玄色王袍,面色略显苍白,但依旧维持着君王的威严。

而在他身侧下方,最靠近王座的位置,设有一席,那便是相邦吕不韦的座位。

他闭目端坐,神情自若,仿佛这座大殿之内的一切,都尽在他的掌握之中。

太子嬴政,则立于群臣之首,与宗室公子们并列。

他身形尚小,在一众高大的成年人之间,显得并不起眼。自归秦以来,在这样的大朝会上,他始终扮演着一个沉默的、近乎于透明的“学习者”角色。

陈寻,则连进入主殿的资格都没有。他只能以太子伴读的身份,与几名宿卫,远远地,站在殿外的白玉阶下,紧张地,等待着。

今日,就是他们计划发起的日子。

朝会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军务、农桑、律法……一项项国事,被呈报上来,再由吕不韦与几位核心大臣商议后,提出处理意见,最后,由秦王点头,予以通过。

整个过程,流畅、高效,但也冰冷得,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嬴政,只是这台机器旁一个安静的旁观者。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今日的朝会将如往常一样,平淡地结束时,一个清朗的、属于少年的声音,突然,打破了殿内的沉寂。

“父王,儿臣,有本要奏。”

一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聚焦到了那个小小的身影上。

是太子嬴政。

他从队列中走出,来到大殿中央,对着王座,恭敬地,行了一个大礼。

殿内,响起了一阵微不可闻的骚动。太子殿下,要奏事?这是他归秦以来,头一遭!

吕不韦那双微闭的眼睛,也缓缓地睁开。他看着那个站在殿中央的、自己一手扶持起来的少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

“哦?”

秦庄襄王显然也有些意外,他强打起精神,温和地问道。

“政儿有何事要奏?”

“儿臣近日巡视关中各地,见民夫修渠,将士戍边,皆为我大秦之基石。然,民夫所食,多为粗粮淡食;将士所用,亦常有盐铁短缺。儿臣日夜思之,寝食难安。”

嬴政的声音,清亮而沉稳,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之内。

“儿臣以为,国之所以强,在于民富兵强。而民富兵强之根基,在于盐铁之利。”

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在场的臣子们,都纷纷点头。

“儿臣偶得一法,”嬴政话锋一转,抛出了真正的目的,“可将我大秦所产之池盐,提炼为洁白如雪、味纯无苦的精盐。其法简易,成本低廉。若行此法,我大秦不仅可让军民,皆食得价廉之良盐,更可将此‘雪盐’,贩售于六国,换取万金之利!不出三年,国库之丰,必将倍于今日!”

这番话,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了千层巨浪!

国库收入,倍于今日?

所有大臣的脸上,都露出了震惊的表情。

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是御史大夫茅焦。

他同样是吕不韦的门客,负责监察百官,也负责……维护相邦的意志。

“太子殿下,”他出列说道,“盐铁之政,乃国之大计,自商君变法以来,已有定制,行之百年,未曾有失。殿下所言之‘新法’,闻所未闻,恐是异想天开,若贸然推行,扰乱市场,动摇国本,其责谁负?”

“茅大夫此言差矣。”

一个清瘦的身影,从百官队列的末尾,缓缓走出。

是李斯。

他如今,凭借着那次“廷尉之棘”的功劳,已经从一个小小的仓吏,升任为廷尉府的议法史,终于,有了站在这座大殿之上的资格。

“太子殿下所言,非是‘变法’,而是‘利法’。”

李斯的声音,清晰而有力,“以旧法为基,行利国利民之新术,何来动摇国本一说?昔日孝公若非力排众议,行商君之新法,何来我大秦今日之强盛?”

他巧妙地,将“变法”这个敏感的词,偷换成了“利法”,又搬出了孝公和商鞅这尊谁也无法反驳的“大神”。

茅焦的脸色,顿时有些难看。

这时,另一位主管少府、与吕不韋关系密切的大臣,又站了出来。

“太子殿下仁厚爱民之心,臣等感佩。但此法,终究只是殿下之‘偶得’,未经实证。若因此大兴土木,耗费钱粮,最终却一无所获,岂非劳民伤财?”

这是最稳妥,也最难以反驳的理由——风险论。

然而,嬴政似乎早已料到此节。

“大人所虑极是。”

他平静地说道,“因此,儿臣并非请求立刻在全国推行。儿臣恳请父王,准许儿臣在咸阳城郊,建立一处小小的官营作坊,先行试之。所需工匠钱粮,儿臣愿自东宫用度中,先行垫付。若此法不成,所有耗费,皆由儿臣一人承担,绝不劳烦国库分毫!”

“若此法成了,”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其利,尽归国库,以充军资,以济万民!”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以退为进。既表现了自己的担当,又将自己,置于了“为国分忧”的道德高地之上。

大殿内,一时间,竟无人能再提出反驳之词。

所有人的目光,都下意识地,投向了那个自始至终,都未曾发一言的男人——相邦,吕不韦。

吕不韦缓缓地睁开眼。

他看着殿下那个虽然身形尚小,但脊梁却挺得笔直的少年,眼中,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神情。有欣慰,有惊讶,也有一丝……被冒犯的,不悦。

他知道,这不是一次心血来潮的“童言”。

这是一次有预谋的、准备充分的、针对他权力的……试探。

但他,不能反对。

因为,太子殿下的每一个理由,都站在大义之上。为国,为民,为君父分忧。他若强行打压,只会落得一个“妒贤嫉能,阻碍强国”的口实。

“太子殿下,”吕不韦终于开口了,他的声音,依旧温和醇厚,充满了长辈的慈爱,“有此强国富民之心,实乃我大秦之福。仲父,心甚慰之。”

他先是给予了肯定,随即话锋一转。

“只是,殿下千金之躯,当以学业为重。此事,便交由少府去办吧。仲父,会亲自督促。”

他想用这种方式,将这个计划的“主导权”,不着痕迹地,从嬴政手中,夺过来。

然而,嬴政,似乎也在等他这句话。

只见嬴政猛地转身,对着王座上的秦庄襄王,再次,深深下拜,声音,甚至带上了一丝哽咽。

“父王!父王日夜为国事操劳,以致龙体违和。儿臣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儿臣不才,愿亲身监察此事,为父王分忧,为相邦解劳!若此事能成,或可让父王,每日能多歇息片刻。此,乃儿臣一片孝心!恳请父王,成全!”

这一拜,这一番发自肺腑的“孝心”之言,成了压垮天平的,最后一根稻草。

“孝”之一字,大于天。

秦庄襄王看着自己这个归来不久,却已然锋芒毕露的儿子,眼中,闪过一丝动容和欣慰。

“准了。”

他缓缓地开口,声音虽然不大,却带着君王的,最终裁决。

“此事,便由太子,全权督办。少府上下,务必全力配合,不得有误。”

“儿臣,谢父王!”

嬴政重重地,叩首在地。

当他再抬起头时,他的嘴角,勾起了一抹无人察觉的、胜利的弧度。

他,赢了。

在咸阳的朝堂之上,他第一次,从那位权倾天下的“仲父”手中,堂堂正正地,为自己,也为陈寻,为他们那个小小的团队,赢下了一片可以自由施展的……

试验田。


  (https://www.02ssw.cc/5037_5037678/4382533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