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暴君崇祯:再续大明三百年! > 第三十一章他是聪明人,从来都是

第三十一章他是聪明人,从来都是


魏良卿略一思量后猛然抬头。

“陛下今日动的全是叔父麾下之人,一为掌控兵权二为向朝臣传递要对叔父动手的信号...”

魏忠贤笑着点点头。

“无论先帝还是如今的皇爷,最恨的都不是我们啊。”

“真正要动的也不是我们。”

说着抬头看向房门之外的天穹:“就如皇爷所说,从来就没有阉党,所谓阉党无非是帝王刻意打造出来的而已。”

魏良卿:“如此说来陛下一定会对朝臣动手,但想对朝臣动手就一定会先动内阁,一旦朝堂整顿完毕那叔父你也就没有存在....”

魏忠贤收回视线看着魏良卿:“痴儿,你到现在还不懂吗?”

“我们是依附皇权而生,那内阁本就是皇爷的内阁。”

说着俯身靠近魏良卿:“知道身为奴婢最大的恩宠是什么吗?”

“是皇爷的信任,是皇爷觉得你还有用,我死不重要,但却能让你活下去这才是最重要的,你明白吗?”

伸手拍了拍魏良卿的头:“你在别人眼里是垃圾是该死之人,但在我眼里你却是心头肉。”

“其实啊,皇爷已经很仁慈了,杀许显纯贬田尔耕再到崔呈秀和霍维华冯铨,全部都控制在了最小的范围,但这救不了我,可却能在一点点剪除世人口中阉党成员之下,将你一点点摘干净。”

“皇爷没说,但我们当奴婢的不能不懂,我一定会死,无论是之前做下的那些事,还是将来朝堂稳固收揽民心我都必须死。”

“但你能活着,这就是皇爷给我们的承诺啊。”

魏良卿的脸色一变再变,痴痴的看着叔父涕泪横流。

叔父从来没和他说过这些,而他自己也从未想过这些,叔父如今说出的这些是为他解惑。

更是遗言。

魏忠贤笑着再次拍了拍魏良卿的脑袋:“知道为何陛下没有杀客氏还把她留在宫中吗?”

“有人会说那是为了维护先帝颜面,更是为我准备的死法。”

“错了,都错了,那是皇爷在借此告诉我,就算死也绝不会是背负大奸大恶之名去死。”

“还不懂?”

“如果我是背负大奸大恶的罪名去死,你还能活下来吗?”

“难道这样的恩宠还不够吗?”

这一刻的魏忠贤不是人人闻之色变的九千岁,而是一个满眼宠溺的长辈。

就如他所说,魏良卿在所有人眼里都是无用垃圾,是该千刀万剐的人间污垢。

但却是他的子侄,他的心头肉。

“世人皆言恩宠,但真正懂得恩宠为何的人并不多。”

“去吧,不用刻意读书更不要去做领军之将,就如现今这般过你的日子皇爷就会保你安稳,但要时刻记住自己的一切都是皇爷给的,无论发生什么都要忠心皇爷就够了。”

魏良卿还要说什么,魏忠贤却摆摆手阻止了他。

“皇爷给的够多了,记住我的话,我们是依附皇爷存活之人。”

魏良卿走后,魏忠贤伸手摸了摸自己那并不名贵,甚至并不华丽的床榻。

这个床榻很不同,因为这个床榻并不是平整的,而是如拱桥一样中间凸起。

更不同的地方在于,这个床榻是天启亲手为他打造的。

他一辈子习惯了弓腰驼背低头走路,就导致落下了严重的腰疾,天启告诉他,躺在朕为你打造的床榻上,你的腰能挺直些,也能睡得安稳些。

而为了能让他躺在床上腰能挺直,天启还在床尾设置了一个栏杆。

躺上去的时候脚勾住栏杆,就能让腰骨贴平在拱桥状的床板上。

满是褶皱的手掌仿似抚摸至宝般在床榻上抚过。

“能得两位皇爷恩宠视为心腹,老奴这辈子值了啊。”

“真的值了。”

他的脸上带着笑意,不凄惨也没有绝望,而是发自心底的欣慰和高兴。

能得两位帝王信任重用还不够吗?

够了。

真的足够了。

......

“他是聪明人,从来都是。”

御书房里,崇祯放下方正化送上来的密信后淡淡开口。

黄立极那些人没有见到魏忠贤,因为从皇宫离去后魏忠贤直接下令关闭大门不见客。

所以崇祯确定他明白了自己的意思。

如果不明白,早朝结束后他就不是在那等着给自己送抄家的账簿。

如果不明白,他就不会从皇宫回去后关闭大门,不见黄立极那些人。

他不见,黄立极那些人就会人心惶惶,为自保就会全力支持皇帝的所有决定。

他闭门不见黄立极,就会让东林党更加的认为阉党末日已到,会更加积极的跳出来。

这就是自己的机会。

有一个不再有小心思忠心耿耿的魏忠贤,再加上司礼监掌印王体乾和听话的内阁。

大明会一步一步的走向正轨,而真正的牛人们也即将在良性的政治生态中一一归位。

尽管他知道现在陕西已经出现灾情,尽管他更知道两年后灾情将彻底爆发,皇太极也会绕道蒙古进逼北京。

可眼下最重要的就是整顿京营和二十一卫,用最快的速度肃清朝堂。

只有真正掌控京城,才能让政令畅通无阻到达大明的所有角落。

京营和二十一卫原本是大明帝王最坚实的盾牌,可如今却早已失控成了祸患。

只有彻底掌控朝堂,才能让这本应最强战力发挥出真正的作用,也才能开始真正迎接后面接连爆发的天灾。

水利最关重要。

到了崇祯后期西北数年大旱,而南方却接连爆发洪灾。

最让人绝望的是大水过后又变成大旱,如果提前修筑大型水库湖泊,洪涝泄洪蓄水,大旱开闸放水南方之灾便能缓解大半。

西北本就干旱尤其陕北黄土高原,如果在西北兴修水利提前蓄水,虽解决不了整体旱灾带来的冲击。

但能确保地势平坦低洼之地的粮食不至于绝产。

想到这他提笔在纸上写下:陕北之民全部内迁。

大旱之下陕北根本活不了人,而且北边鞑靼时常前来劫掠,既然如此朕就把陕北之民全部内迁。

将那全是黄土一滴水都没有的陕北,当成鞑靼的屠宰场好了。

就在他写下这句话之时,王承恩快步而入。

“禀皇爷,孙承宗孙阁老已到宫门之外!”


  (https://www.02ssw.cc/5037_5037538/4386663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