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暴君崇祯:再续大明三百年! > 第七十章爽文一样的榆林

第七十章爽文一样的榆林


“西南之乱更甚建奴,朕打算让你前去协助秦老夫人平叛。”

眼下的西南奢安之乱对大明未来的影响,真的还要在建奴之上。

想要西南安稳,也避免奢安之乱之后再次出现的沙普之乱,所以西南必须要用最快速度解决全部隐患。

这是他穿越来的那一刻,就已经定下的基调。

如今的建奴对大明的威胁并不致命,真正致命的是内乱和仿似永不停歇的天灾。

到了此刻,孙传庭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闻言起身:“臣遵旨。”

“不知陛下给臣多少兵马?”

孙传庭是兴奋的,一个从小向往军营之人却只是个文官小吏,突然被陛下召见还能独领一军前往西南平叛。

幸福来得太突然了,但陛下开口之后孙传庭瞬间一愣。

“无一兵一卒,但可以给你二十万两白银自行招募。”

崇祯时期有几支强到离谱的军队,第一的为关宁铁骑,第二的就是孙传庭的秦军,第三的则是卢象昇的天雄军。

再往后还有洪承畴的洪兵,以及曹化淳用腾骧四卫改造而来的勇卫营。

而秦兵,本就是孙传庭自己招募的,而能让孙传庭享誉后世有他自身的强大,但更应该感谢一个地方。

榆林。

陕西榆林这个地方很神奇,神奇到看这个地方的历史就像看爽文。

而且是爽的不要不要的那种。

榆林是明朝九边之一,直面蒙古骑兵的地界。

榆林人是把上马杀敌下马种地玩到了极致,民风彪悍到了没边的地步。

收成不太好,家里孩子没嚼裹怎么办?

十几个榆林汉子就敢出关干蒙古正规军一家伙,明朝的军功是以敌人的头颅计算的。

所以你经常能看到,榆林汉子腰上绑一圈人头,咧着大嘴一身是血回家的场景。

正因为这样,榆林的小崽子根本不怕死人,甚至有榆林孩童以头骨为玩具的记载。

历史上这些人就参加过平叛奢安之乱,而到了崇祯后期这里的底子已经被掏空了。

但哪怕青壮近乎死绝,尽是老幼妇孺守城,依旧顶了李自成大军整整十三天。

城破巷战极为惨烈,史书上对这场惨烈到极致的巷战只有四字记载。

死伤相当!

死一个榆林人,就一定会干死一个李自成的正规军。

这还是被掏空青壮之下的榆林,足可见这个地方的人究竟有多彪悍。

而历史上孙传庭领命之后,大部兵源都是从榆林招募,其他还有少量延安和绥德人加入,这两个地方的民风也是极为彪悍的。

据说当初孙传庭到榆林募兵之时根本没多少银子,只是吼了一嗓子。

带卵的跟我走!

就这么一嗓子,榆林带卵的就真的跟他走了,随后秦兵之名被记录史书流传后世。

可惜,这些彪悍又热血的汉子们,最后一个一个的全部凄惨而死。

每每想到这里,崇祯都一直认为大明亏欠陕西,尤其亏欠榆林。

后世有学者这样说过,如果大明物资充沛风调雨顺,根本不用养那么多辽东军,只要把榆林卫调过去就能让建奴寸步难进。

如果再调集点广西狼兵和给发了鞋的川军过来,十年内就能让建奴灭族。

这个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足见那个时候大明能打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广西和湖南一带的狼兵如果能吃饱,出川作战如果有鞋穿的川军再加榆林卫组成的军队,光是想想都觉得可怕。

“朕给你的二十万两白银,你可以自行定夺如何使用,大明之内你也可自行募兵。”

崇祯说完又加了一句:“不得强招,更不得克扣兵卒银两,那是他们用命换来的钱!”

孙传庭闻言跪地:“臣向陛下保证,绝不强征,更不会克扣兵卒一枚铜钱。”

说完抬头:“臣有一募兵之所,还望陛下应允。”

见崇祯点头后,孙传庭开口:“陕西榆林卫!”

果然。

崇祯暗道一声果然,孙传庭果然还是选择了榆林,看来他也早就知道榆林人的彪悍。

如今有自己执掌大明,历史上的遗憾和榆林人最后悲惨的结局一定不会再次发生。

那就让这位真正的猛人,带着他的秦兵一起改写大明的历史吧。

“允!”

孙传庭再次谢恩,随后有些小心翼翼的问道:“不知陛下派遣哪位公公监军?”

这是大明惯例,每一个领军之将的身边都会跟着一个皇帝派来的太监指手画脚。

就连制定的战法都要监军太监点头才能推行。

崇祯闻言佯怒:“区区平叛西南这等小事,你也要朕派个人去教你吗?”

“没有监军,滚出去!”

孙传庭被骂了,但他的心情却是兴奋的,无比的兴奋。

而看着退出御书房的孙传庭,崇祯心中也是重重一叹。

历史上的崇祯派遣监军是不信,但给他们这些为大明付出一切之人派个太监监军。

是最大的亵渎!

这些人的忠心不用怀疑,这些人的能力更不用怀疑。

派个监军过去只会碍手碍脚,影响猛人们发挥真正的实力。

孙传庭的官职是平西南前锋将军,五军都督府都督佥事,领兵部右侍郎。

这个官职很大,大到就连孙承宗都有些咂舌的地步。

五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是虚职,但这个虚职却是正二品,领兵部右侍郎也是虚职,但却代表着孙传庭正式进入大明军队大佬的行列。

一个名不经传的文官小吏,一跃成为如此军中重臣,一时间让所有人为之侧目。

但在崇祯眼里,孙传庭当得起这样的重任。

随后召集孙承宗,户部尚书郭允厚以及左都御史李邦华、英国公张维贤的人进入御书房。

“九边欠饷已久,大明不能让戍边的将士寒了心,朕今日召你等前来就是商议发放军饷之事。”

有钱了,自然要先让大明战兵吃饱有钱拿。

如今李若琏和方正化正在紧锣密鼓的抄家盘点,内帑从未有过的充盈。

而崇祯也想看看,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到底是个何等模样。

ps:感谢欧欧黄大佬打赏的爆更撒花,大佬威武。

感谢谭健顺大佬打赏的啵啵奶茶,也感谢其他大佬打赏的为爱发电,谢谢。


  (https://www.02ssw.cc/5037_5037538/4386659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