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暴君崇祯:再续大明三百年! > 第一百一十九章雾浓

第一百一十九章雾浓


码头。

今早的清晨没有海风,没那么冷,但雾气却是很重。

跟随黄道周而来的大船哪怕只在百丈之外,但在雾气中却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

“在下出生杭州钱塘,所以从小对水就有着别样的亲切。”

毛文龙负手而立,看着眼前雾气蒙蒙的海面率先开口。

黄道周也是看着眼前的海面,闻言淡淡回道:“钱塘江里可没有盐。”

这话让毛文龙微微挑眉。

他祖父毛玉山原本是山西人,后来举家搬迁至钱塘从事盐运生意。

“故土难离,山西没了活路自然要去一个活下去的地方。”

黄道周甩了甩衣袖。

“现在你可以回归祖地了,那让你家没了活路的八大晋商没有了。”

毛文龙摇头,伸手对着眼前的浓雾一指。

“雾太深,看不清前路,更看不清雾气对面的人是何模样。”

黄道周没有接口,也没有去看毛文龙,过了十余息之后讲了自己的出身。

“吾生于福建漳州,幼时家境贫寒,遂一边读书一边为里正放牛。”

“那年我八岁,里正让我放牛是觉得村里该出一个读书人,这样祭祖之时也不用请别村的读书人翻写祖宗牌位。”

“书是里正帮我从县城书斋租来的,笔墨则是以木棍蘸水在石板上书写替代。”

两人现在的样子,像极了离家太久思念故乡的游子互说心事。

“可能是里正觉得让我一人放牛不安全,也可能是觉得这样会分散了我的精力,所以他让一条狗随我同去。”

“我坐在树下看书,那条狗就在远处看着牛的动向,一旦发现这该死的畜生有异动,便会犬吠引我前去将那畜生赶回。”

无风的海边很静,就连那海水拍打岸边的动作都是停了下来,仿佛它要做岸边两人的倾听者。

“每日放牛归来,里正都会夸赞与我并给我一块馍馍,我很高兴,但那条狗却没有。”

“所以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发现,这条狗不再安心的看着那头随时都会异动的畜生,哪怕那畜生进入农田也不再犬吠驱赶,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那条狗距离我越来越远,对那畜生也是视而不见。”

说完转头看向一旁的毛文龙。

“毛总兵,可知那条狗为何有如此变化?”

毛文龙的眼内闪过一抹异色,因为黄道周口中的那条狗就是自己。

而那所谓的畜生,就是肆虐辽东的建奴。

“黄大人有否想过,那可能不是一条狗,而是一头虎。”

言罢也是转头看向黄道周。

“虎,是能吃人的。”

黄道周呵呵一笑:“可知为何宋有打虎英雄武松,而我大明却没有吗?”

“宋时一副虎骨售价百两金,而在大明一副虎骨售价不足百两银,只因我大明屠虎之人遍地皆有,虎食一人,然天下之虎皆要亡!”

话音落下的那一刻,安静的海边陡然起风了,就连那安静做个听客的海浪也是在瞬间猛烈击打岸边礁石。

仿佛它们也感受到了两人话中的无尽杀机。

“这是东江,某所在的东江。”

看着脸色阴沉下来的毛文龙,黄道周抬脚对着所站之地重重一踏。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毛文龙利箭般的眼神看向黄道周:“黄大人不怕死?”

黄道周哈哈一笑。

“吾死,陛下即明你心之所想,以老夫一人之命除大明祸患死得其所。”

毛文龙死死的盯着黄道周,而黄道周则是毫无畏惧的与之对视。

气氛,已经压抑到了极致。

谈崩了,接下来必然刀兵相向,而黄道周只率十余人登岛,一旦动手绝无幸免的可能。

但这位老臣却毫不在意,就如他所言,毛文龙敢杀自己,那陛下就会知晓毛文龙定会反叛。

以自己一命将毛文龙这个不稳定因素清除,将会避免日后因毛文龙突然反叛而造成巨大损失。

值得!

所以不惧。

毛文龙伸手唰的一声抽出腰间长刀,刀尖距离黄道周双眼不足半尺。

“既如此,那本将就亲手送黄大人一程。”

黄道周伸手解开披风,对着毛文龙大喝一声:“来!”

海风卷起披风拖拽进了大海,而也就在披风被卷走的刹那,毛文龙手里的长刀对着黄道周的头颅陡然劈下。

在浓重的雾气里,只留下一闪而过的寒芒。

叮!

一声脆响传来,长刀被插进岸边礁石的石缝,而毛文龙则是双膝跪地。

“臣,东江总兵毛文龙恭迎陛下旨意!”

一切,只为试探。

毛文龙见过太多钦差,见过太多满口仁义道德为大明肝脑涂地的虚伪之辈。

他是骄傲的,不然他也不会留在皮岛这个地方和建奴周旋。

但他骄傲,也让他极为看不起朝廷文官,那些虚伪贪婪,只会口若悬河见血连腿都迈不动的东西。

骄傲,代表的就是悲愤和孤独。

悲,泱泱大明竟没有真正视死如归的朝堂大臣,愤,这些掌握钱粮大权的朝臣只会钻营私利。

孤独,则是本为最该信任的朝廷官员,竟然让他戒备防范更甚建奴的地步。

眼前的黄道周,让他看到了自己心目中朝堂重臣该有的样子。

刀临头顶面不改色,就连眼睛都没眨一下。

黄道周很瘦弱,此刻去掉披风在海风之下更显瘦弱,但那瘦弱的模样看在毛文龙眼里。

却仿如一座大山般巍峨。

“没有圣旨。”

黄道周看着毛文龙缓缓开口:“陛下在我临走之前只留下一道口谕。”

崇祯给毛文龙的口谕只有四个字,但这四个字一出口毛文龙猛然抬头。

朱死毛掉!

这就是崇祯给毛文龙的口谕,所有的繁文缛节全部被删减,只剩下了这根本不符合礼制的口谕。

没有封赏,没有夸赞,有的只是这言简意赅的四个字。

“陛下在午门之外修建了一处明堂,所有朝堂大臣以及武将子嗣二十以下皆要入学,陛下为你的两个儿子留了位置。”

“陛下说现在没有找到合适的夫子,就暂由首辅大人孙承宗,内阁大臣礼部尚书袁可立,英国公张维贤,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暂代。”

“陛下也会偶尔前去。”

毛文龙听到这里脸色再次一变,随后以头触地。

“臣,毛文龙接旨!”


  (https://www.02ssw.cc/5037_5037538/4386654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