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暴君崇祯:再续大明三百年! > 第一百二十二章那臣就畅所欲言了

第一百二十二章那臣就畅所欲言了


历史上的孔有德,投降满清后被封为定南王,镇守广西。

耿仲明,被封为靖南王,镇守福建。

尚可喜被封为平南王,镇守广东。

被后世称为三顺王,满清能一统华夏大地这三个人功不可没。

康熙即位撤藩王时,这三个人的后辈响应吴三桂叛乱,最后全部被杀。

建奴入关带甲者仅十余万,能统一偌大的中原华夏这些带路党居功至伟。

而对中原百姓的统治残杀,这些投降之人更是其中主力。

毛承禄是毛文龙的养子,最早跟随他的属下战死,留下的儿子便被毛文龙收养视为己出。

毛文龙不知道历史上他被袁崇焕斩杀后发生的事情,更不知道毛承禄在自己死后,被孔有德等人撺掇造反最后投降满清,最后莫名其妙死去。

毛承斗当时年纪小没有参与反叛,但拒绝为满清效力,至死以明人自居。

这些他都不知道。

但他却清晰的发现和自己一路征伐过来的几个兄弟,心思早已变得不再纯粹。

以前还会有所敬畏,但如今已是公然把投降建奴挂在嘴边。

这种行为深深的影响了毛承禄。

让年仅十六岁的毛承禄认为皮岛很强,认为朝廷亏欠了他们,更认为这样的朝廷不值得效忠。

以前毛文龙不出声,是因为他也看到这迷雾尽头的大明是何模样。

但如今大雾散尽,他找到了方向也该到了做出取舍之时。

“记住,吾为明臣永为明人,你等应牢记于心,明人宁战死不跪降。”

“陛下恩典更应永世牢记,不是我们够强才有了东江,而是陛下需要有东江才有了毛文龙!”

....

他留下了尚可喜,不是因为尚可喜没有动过同样的心思,而是尚可喜没有其他两人那么多的心思。

看着远去的大船,他口中再次轻声呢喃。

“路上慢点,你们两个一起还能做个伴。”

随后转身下令。

“登船,前往旅顺口。”

“既然陛下要断了建奴的粮道,那我就先烧了他们的粮仓。”

....

李邦华的玩法深得崇祯之意,信仰这个东西很微妙,光是强力禁止是行不通的。

而且华夏人有个很意思的特点,越是明令禁止的东西越是有人会尝试去碰触。

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所有人知道真相,便会自然远离。

纵观华夏后世被西方文化入侵,真正操刀让所有人变成韭菜的都是自己人。

光凭西方人自己根本做不到这一点,他们摸不清华夏人的思维更找不准华夏人的行为轨迹。

但先跪下的带路党能,他们能精准的摸到自己人的脉搏,从而成为西方资本收割华夏的走狗。

本子入侵时期,伪军的数量达到了三百万堪称全球之最,甚至超过了本子本身进入华夏的总兵力。

究根结底,还是华夏人的思维太过活跃所致。

有本子第一窝囊废之称的大阪师团,为啥生意能做得那么大?

有没有可能和这些伪军有关?

其实崇祯知道汤若望有句话说的是没错的,信仰。

华夏早期军阀混战礼崩乐坏,导致人心里没了信仰,听谁的,谁又是正确的,跟着谁才能走向光明?

那个时候的人没了信仰,甚至没了信心,对这个国家和民族没了信心,最后想的也仅仅是活着。

这不是洗白伪军,而是真实存在的。

好在华夏不是所有人都没了信仰和信心,要不然也不会涌现出那么多民族英雄,国家也不会从那么艰难的时刻重新走向辉煌。

所以信仰很重要,但绝不能是西方那种近乎病态的神主信仰。

华夏人有自己的信仰方式,祖宗崇拜制。

华夏人也有自己的神,但不是那些虚无缥缈杜撰出来的东西。

所以月刊里,他为征战沙场的武将,和一心为国为民的文臣留下大量篇幅。

这才是大明该有的信仰,也是华夏人该有的自信。

崇祯深刻知道信仰被篡改的可怕。

后世伊朗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他们的最高权力掌控者来自阿塞拜疆,这一点和历史上满清统治的华夏大同小异。

少数人统治着多数人,非本民族的人统治着数量庞大的族群。

血腥镇压,篡改文化信仰,就连手段都极其的相似。

崇祯不是宗教主义者,也无意去抨击任何宗教的好与坏,但他清楚的知道。

此种形式的宗教,绝不能在大明落地生根,更不能任由它无限制的发展下去。

就在他得到李邦华的禀报,感觉已经到了应该召见孙元化等人的时候,毕自严又来了。

现在的崇祯见到毕自严就头大,看见这老头就不烦别人。

无他,这老头的幺蛾子太多了。

他每次走进东暖阁都说是来汇报政务的,可一张嘴,那从喉咙里伸出来的小手就钻进了崇祯的口袋。

一把握住口袋里的银子死也不撒手。

这八大晋商和藩王抄家所得还未完全统计出来,这毕自严就已经从自己的内帑讹诈走了四百多万两。

“臣有一言,不知陛下可否容禀?”

“不容。”

“好,既然陛下想听,那臣便畅所欲言了。”

....

“如今科举将至,但考题还未确定,就连主考和监考者为何人亦未确定,科举将考却无考题....”

崇祯闻言挥手。

“这和你户部有什么关系,朕自有定夺,退下吧。”

“臣还有一言,请陛下容禀。”

“不允,朕不听。”

“好,既然陛下想听,那臣便畅所欲言了。”

毕自严选择性失聪,看都不看崇祯脸色一眼再次开口。

“臣以为陛下军饷翻倍之事大善,非但能让将士安心戍边,更能贴补家中老小,使得陛下隆恩浩荡。”

“然臣以为此中有不妥。”

说完抬头看向崇祯。

“以往边军向家中寄运钱财,多为熟人托带,亦或驿站熟人捎带,遂臣以为可在边关开设官方银号,方便将士存储,更能利用驿站将票据带回其家中,由其家人持票据至官号取银作为家用...”

看着那一本正经的毕自严,崇祯一把将写了一半的纸张抓在手里。

他妈的,这老东西居然想到自己前边去了。

我这随便拿出点东西,就能让朝臣震惊的人设还怎么立?

怎么立?


  (https://www.02ssw.cc/5037_5037538/4386654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