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暴君崇祯:再续大明三百年! > 第一百四十六章文臣猛人归位

第一百四十六章文臣猛人归位


户部右侍郎刘应遇被拿下,被牵连的官员达到了三十八人之多。

内阁大臣李国普被抄家灭族,但神奇的是一个被其牵连之人都没有。

仿似陛下要杀的只是李国普一人,也仿似陛下杀李国普,真的只是恼怒其当堂欺君之罪。

新科状元刘理顺接替了刘应遇,成为了新的户部右侍郎。

王养正前往浙江台州任知府,金声,河南府知府(洛阳)。

河南省三司(布政司、按察司,督司)在开封府,郑州如今只是一个散州归驻开封的三司统领。

布政司是管理民生行政的,按察司相当于检察院和法院的结合体,督司则是统领地方卫所、屯田和军户以及协防治安的部门,相当于武装部和公安厅的结合体。

河南之前没有总兵,所以崇祯直接把督司划拨到了虎大威之下。

王家彦,任河南按察司佥事,相当于河南政法委副书记。

吴甘来,任湖广武昌府知府,用后世的说法相当于武汉市委书记。

这样的任命完全不符合明朝官员任用制度,但科举都改了,一下子中榜八千人,所以这事也就见怪不怪了。

尤其这些人全部被登录在明刊之上全国发行,这些人还没上任就已经成了名人。

连带着和这些人一起的发行的,还有崇祯在皇极殿上的那通惊世骇俗的发言。

这下子全国的人都知道了,朕派去你们那里的官不是作威作福的,而是让你们过好日子兜里有钱的。

能让你们赚钱吃饱的就是好官,隔壁县红红火火你们穷的叮当响,那这个官就是垃圾。

都察院联合吏部每年的摸底调查,如果发现一地官员到了地方啥也没干成直接撸到底。

贪腐欺压百姓的直接拿下。

但这所谓的一年一次的摸底怎么摸,陛下没说也没人知道。

可那明刊却是面向全国征稿,什么内容都行什么形式的都可以。

没说,但好像也什么都说了。

明刊不是衙门,但只要被明刊披露出来就一定会被陛下所得知,虽然现在大明的刊物只有三种且发行只有数期。

但相互的竞争爆料的比拼已经开始了。

你不披露我来披露,内容关乎销量,销量关乎在民众心里的权威性更关乎收入。

钱,很俗的字眼,但却囊括一切。

包括人心和前进的动力。

因为崇祯给明刊那些的人提成点太高了,高到能让人发疯的地步。

但这同时又衍生出了另外一个景象。

那就是百姓们将会极为配合推崇分配到他们这里的官员。

这已经和个人素质无关了,关乎到每一个人的收入和未来。

支持大人用任何方法搞钱,最终受益的将会是他们。

八千人不能把整个大明的官员全换一遍,也不是每个人被下放之后都是一地主官。

但思想和行动上的区别已经出现了。

没有被拿下的官员不改变不行动,就会如秃子头上的虱子一样明显。

而这次不再只是应付上官的监察,还有来自麾下无数百姓的监督和举报。

陕西的科举也结束了,最后被袁可立和史可法临时拉出来顶上之人,有七成合格。

另外三成则是陈经纶和徐霞客亲自挑选出来的。

随后,则是数量庞大的官员调动。

陕西近一千人被调往湖广,广东和广西。

抽调出四百六十七人去往四川,进入河南以及陕西、山西的人数则是最多的。

山东,浙江加起来都不足百人。

一场盛大的科举和官员调动任命轰轰烈烈的开始了,最后剩下两百多人去往南直隶。

而这之中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

王恭厂被更名为大明第一军工厂,徐光启得到了一个大明从未出现过的官衔。

大明第一军工厂厂长。

科举的过程中,徐光启等人也是阅卷人之一,但他们不负责打分更不写评价。

而是找人。

科举第三日的考题里,就有关于几何、火器相关的内容。

他们从这之中拎出去近四百人之多,且擅长什么的都有。

木工、瓦工、矿工、漕运....反正被挑选出来的人家里干什么的都有。

随后徐光启上奏,他决定大明第一军工厂的地址就定在密云一处瀑布之内的山谷。

崇祯直接一个字,允。

工部随后派出大量工匠配合徐光启筹建军工厂。

王徵也找到了几十个帮手,而他的名头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大明机械厂厂长。

但机械厂的地址不在密云深山里,而是皇宫里专门腾出来的地界。

这是绝密啊,相较于徐光启的保密措施更加的严格。

即天启初年,皇宫里经常传出开炮之音后,现在的皇宫被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所取代。

想要提纯金属就要煅烧,高温的炉子和煤炭并不难找,技术过硬打造火器的工匠也不缺。

但唯一缺的就是锻打,高强度高密度的锻打金属之内的杂质。

崇祯不知道徐光启能否利用瀑布水利变成动能,就连徐光启自己也不确定。

到了密云之后,发现那瀑布的落差哪怕在寒冬仍有百米,下方深潭用竹竿试探足有十丈之深。

太难。

想要变成动能就要在瀑布下方搭建水车,以齿轮的方式用水车将动能传递出来。

但水流太急太高,水车很可能还没变成动能就被水流撕碎了。

最后孙元化提出分流。

趁如今水流不急,派人去到瀑布之顶修建隔离铁墙,将瀑布分成数十道小瀑布。

下方拓宽深潭向外流出的水道,最后再用水车将深潭里的水掏空,在下方架设数十个铁制水车。

如此一来就能解决水流太大撕碎水车的问题,也能把水车架设在瀑布之下。

虽然水流变小动能不足,但他提出将锻打的金属体积缩小,以数量来提升质量。

这还是很难,因为工程量太大且如今在寒冬时节。

但就连崇祯都不得不承认,人的力量有时是无穷的。

他们真的顶着刺骨的寒风登上了瀑布之顶,随后发现修筑铁墙分流瀑布不可行,随即改用炸药在瀑布之顶炸出数十道凹槽用来分割水流。

如此非但工程量锐减,且表示在年后便可进行金属提纯锻打。

有了提纯之后的金属,迫击炮的研发将会提上日程。


  (https://www.02ssw.cc/5037_5037538/4386651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