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暴君崇祯:再续大明三百年! > 第二百一十一章他要的是一句话

第二百一十一章他要的是一句话


张鹤鸣不是白给,从来都不是。

被人骂被人参奏是因为他投靠了魏忠贤,但这不代表他没有能力。

相反,这个人的心智及城府极为可怕。

对于他的临危不惧,在觉深看来无非就是惺惺作态罢了。

“以为靠那东厂的魏小贤就能救你?”

“还是以为那魏小贤能在我灵谷寺如入无人之境?”

觉深笑了,笑的极为轻蔑不屑。

他能隐藏的这么深,又经营了这么久怎么可能没有足够的力量呢?

张鹤鸣也笑了,笑的极为开心。

“你又错了,我找的帮手不是魏小贤。”

“是洪承畴!”

杀人诛心这四个字没有标准答案,但现在张鹤鸣给出了标准。

是啊,你牛逼,藏的深,暗中藏起来的势力肯定很可怕。

就算魏小贤来了你也能无声无息的把他干掉。

但,你知道的事本官也知道,所以啊,本官找的不是魏小贤。

而是统率十万大军的洪承畴。

十万呢,那可是十万大军,而且不止有人,还有马呢!

有些事对于有些人很难,但对于大军来说只需要一道命令就是行了。

觉深现在才明白,张鹤鸣借审案说出的那句没有未来是什么意思。

所以自知无法幸免之时,他决定拉着张鹤鸣一起上路。

然后...他在张鹤鸣的袖筒里看到了一个黑洞洞的火铳枪口。

人家提前就说了我怕死,所以你怎么可以天真的以为本官没有准备呢?

你牛逼,你武功高强,但你有火铳快吗?

嘭!

打偏了,一枪打在了觉深的人中部位,就是人中间的那个位置。

嗷的一声惨叫之后,洪承畴率军推门而入。

看着倒在血泊中还没死掉的觉深,洪承畴对着这位被后坐力震的龇牙咧嘴的张鹤鸣拱了拱手。

“这份情,本将记住了。”

有些事看似简单,但其背后的用意却永远都不简单。

大军平推最稳妥,但这份功劳也必定落在洪承畴的大军身上。

尤其对于他这个刚刚被启用,还没立下任何战功的将军来说尤为珍贵。

“都是为陛下效劳,何谈人情。”

张鹤鸣说着起身摆摆手:“当初厂公对本官说过,文武可政见相左,但要分清何为大义,在家国大义面前个人得失并不重要。”

拱拱手,张鹤鸣走了。

他走了,这份功劳便是彻底的归属了洪承畴。

“将军,此人为何要将到手的功劳拱手相让?”

洪承畴闻言微微摇头。

“他要的是一句话。”

“为的是将来陛下惩处魏忠贤的时候,本将能替魏忠贤说上一句话。”

他微微皱眉。

“看来世人对阉党是有偏见的,这些人并非所说的那般无耻,也并非不知何为家国大义何为感恩。”

为何来的不是魏小贤,因为没用。

不是魏小贤没能力,而是魏小贤立下再多功劳也不能替魏忠贤说上一句话。

而现在,张鹤鸣是第二个。

第一个用这种方式替魏忠贤积攒人情的,是魏小贤。

他把余懋衡的功劳让给了卢象昇,为的便是将来卢象昇也能替魏忠贤说上一句话。

灵谷寺是干净的,最起码大批僧人都是干净的。

但这原本清净之地,暗中隐藏了太多的腌臜。

后山一处山洞里,藏着近两百万两已经装车的银子,哪怕再晚来一步这些银子就会被暗中运走。

一旦银子被运走觉深逃脱,南直隶的一切都将成为无用功。

“你以为陛下不知道吗?”

袁可立坐在椅子上,对一旁的新任江苏巡抚韩日缵淡淡开口。

“如果陛下不知道,又怎会派魏小贤前来,又怎会单独给张鹤鸣一份手谕?”

“陛下知道,甚至这本就是陛下授意的,因为陛下也不想让魏忠贤死。”

袁可立说着看向韩日缵。

“其实这也是陛下对你的警告。”

这话让韩日缵瞬间一惊:“阁老,还请为下官解惑。”

袁可立轻轻放下茶盏。

“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张鹤鸣不是你的敌人魏忠贤更不是,之所以让你担任江苏巡抚,是为了让你彻底整顿江苏司法,填满江苏百姓的米缸。”

“若你把精力和注意力全部放在监视张鹤鸣,以及弹奏阉党之上,那江苏巡抚的位置就要换人了。”

韩日缵听到这里恍然大悟,随即连忙起身深施一礼。

“下官,谢阁老提点之恩。”

袁可立摇摇头。

“错了,这不是本阁在提点你,而是陛下让本阁来点醒你的。”

“你等并非不懂其中道理,只是大明官场的惯例便是相互倾轧参奏弹劾,之所以出现这等情形乃是以前的帝王想看到这样的制衡。”

“但如今的陛下不需要你们来相互制衡,陛下在殿试之时的那番话可还记得?”

韩日缵闻言点头:“民生,只要能让百姓富起来什么办法都可用...”

袁可立微微摆手。

“这样的信号难道还不够明显吗?”

“去吧,去做你该做也是陛下让你做的事,监察监督制衡这些陛下不需要你们来做。”

“最好的监察方式无非是启智于民,用民生衡量监督一地主官,远比相互制衡参奏效果要好太多。”

袁可立苍老了很多,相比被崇祯启用去往陕西赈灾才过半年,但这位老臣脸上的皱纹更深了。

先去陕西、再入河南、湖广、四川以及现在的南直隶,这位已经66岁的老臣一刻也没清闲过。

“如果按照陛下如今的布局走下去,大明必兴。”

“真好。”

崇祯登基后他还没进过京城,但对这位新帝老臣是打心眼里满意,也充满了敬佩。

每一步皆有深意,一切以民为主,不冒进不贪功。

真好。

“老爷,您的身子骨不能再操劳了,陛下已经连下三道旨意召您回京...”

袁可立摆摆手。

“无妨,老夫帮不了陛下几年了。”

“趁着身子骨还能动那就多做些,待处理了湖广之事后再回京不迟。”

历史上的袁可立于崇祯六年病逝。

如今距离他去世还有五年。


  (https://www.02ssw.cc/5037_5037538/4386645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