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是真有东西啊
接见外国使臣可不是小事。
但他们的陛下根本就没太当回事,甚至所谓的提前商谈都没有。
弘吉剌图门上前行礼,随后说了一堆吉祥话。
那小模样叫个不卑不亢,他觉得只要自己表现的强硬就不会露怯。
但他永远都不会知道,那坐在龙椅上实际是个挂逼。
非但知道现在鞑靼内部的危机,更知道林丹汗在崇祯七年被建奴赶到青海死于天花。
而且在数月后,建奴就会对鞑靼察哈尔部发起进攻。
贡品客气话说完了,弘吉剌图门说出了自己真正的意图。
“听闻明朝乃集中原文化于一体,弘吉剌图门早就对大明丹青之术向往已久,遂斗胆为明朝陛下作画一幅。”
人家画下道来了,而且说的有理有据这没有拒绝的理由啊。
只要不是要朕的银子,你的要求朕通通满足你。
崇祯更是大方的赐了他一张矮桌,允他在大殿上席地而坐。
研磨自己来。
这番操作把弘吉剌图门也是整的一愣一愣的。
随即坐下提笔作画。
半刻钟之后将笔放下,外国使臣当堂作画这在很多人看来,就是文化挑衅。
所以当弘吉剌放下笔的那一刻,所有人的视线全部集中在了那副纸张上,想看清纸上画的到底是什么。
“弘吉剌图门的画艺不精,直接呈给陛下恐有失仪,大明文采斐然者颇重,遂奏请由两人先行品鉴,若觉得可行再行呈圣可否?”
这种要求没理由拒绝。
而这弘吉剌图门自从上殿,一举一动都是恪守规矩没有丝毫逾越之处。
崇祯点头后,弘吉剌图门先行一礼,随后笑着看似随意的点了两个人。
而看到他所点的两个品鉴之人后,整个朝堂里的所有人脸色都是为之一变。
左副都御史杨鹤,礼部左侍郎杨嗣昌。
历史上这位杨鹤是赈灾陕西的人选,到任之后他按照惯例安抚那些民变之人。
效果很好,答应了诸多赈灾条件后陕西的民变已经被控制住了。
但问题是,他答应的赈灾条件不过分可朝廷根本拿不出来。
就算能拿出来也被陕西大大小小的官员给贪了,所以被安抚的民变再次暴动且愈演愈烈。
但这能是杨鹤的责任吗?
但这样的事总得有人背锅啊,所以这位一心为国的老臣因为这事被罢官发配,最后病死在边关卫所。
而杨嗣昌,就是杨鹤的儿子。
一个御史,一个侍郎,弘吉剌图门在京城住了这么久,不可能不知道两人之间的关系。
所以他是故意的。
“两位大人请上眼,在下画艺潦草,不知两位大人能否看出在下所画的,是狼还是狗?”
这话一出,朝堂众臣脸色齐齐一变。
弘吉剌说的是两位大人,可看的却是杨嗣昌。
是狼是狗,侍郎是狗!
说完呵呵一笑。
“我们蒙古人对狼极为推崇,狼的天性便如我蒙古人不惧强敌,而且在下听闻中原也对狼有自己的见解。”
眼神看向杨鹤。
“狼行千里吃肉皆为王者,而狗,则遇屎吃屎,所以被轻视。”
说完微微躬身。
“不知在下说的可对否?”
这一下朝堂众臣的脸色更难看了,论隐晦骂人他们才是此道高手。
此刻却让一个蒙古人,在朝堂之上当着陛下的面折辱两位重臣。
遇屎吃屎,御史吃屎。
也隐晦的把杨鹤骂成只会谄媚的老狗,杨嗣昌就是条小狗。
他在笑,而且笑的很灿烂。
因为这就是汉人喜欢的东西,也是汉人最拿手的东西。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无解。
点头就是承认自己是狗,同时这两人将会让明朝的皇帝极为恼怒,最后只有黯然的结局。
不承认,那你反驳啊。
这个你们汉人自己发明出来的东西不是堪称无解吗?
王承恩偷偷的看了一眼皇爷的脸色。
结果皇爷的注意力根本就不在弘吉剌那边,此刻正在美美的享受袁妃娘娘提早扒的瓜子仁。
而有的性子比较急的朝臣已经准备出列,事关国体。
绝不能让一个蒙古人如此嚣张,但他们的脚还没迈动,便见杨鹤对着画作摇摇头。
“日饥骨立,毛长,窃牛不得,窃羊见杀,唯啖腐肉,尾垂不竖。”
“毛长因无居,腐肉亦拾余,所谓凶,徒饥耳。”
“本贱命,朝不保夕,今饱明死。”
说完抬手朝前一指,可能是年纪大的原因先指的是弘吉剌图门,最后换了位置指向那副画作。
“此非狼,乃犬也!”
这话让所有朝堂之人双眼陡然一亮,他们从未想过这位整日笑呵呵的左副都御史居然言辞如此犀利。
根本没接弘吉剌的话不说,他看似点评画作但实际说的却是蒙古人的一生。
所谓凶悍无非就是饿的,为了一口吃的拼命今天活着明天死。
还狼性?
尾巴都是夹着的,给口吃的就叫爷你连狗都不如。
这才是骂人不带脏字的最高境界,相比那什么御史吃屎侍郎是狗高下立判。
而杨嗣昌在听到老爹的话后认同的点头。
“但也不是没有些许可取之处。”
说完对着那狼头鼻子的位置一指,眼神看向弘吉剌图门。
“您看,这狗鼻画的还挺好!”
哈哈....
就在他话音落下之时,整个朝廷上爆发出哄堂大笑。
论骂人,中原才是祖宗。
要文雅的咱有你都听不懂的,要直接的咱也有比你那更犀利的。
如果你想学,我们可以给你讲一个什么叫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的典故。
若说杨鹤的反驳足够出彩,那杨嗣昌的最后一句让所有人同时神清气爽。
骂的好,骂的过瘾!
问题是,你反驳得了吗?
而父子两人看了一眼脸色难看的弘吉剌图门,随后同时转身。
“陛下,此画不堪,无资格接受圣鉴!”
崇祯微微点头。
“虽画艺一般,但也是鞑靼使臣一片孝心。”
“来人,将此画连同今日朝堂对话印于明刊,对全国发行。”
这话让众朝臣嘴角的笑意更浓。
好家伙,一开口就是一片孝心。
随后全国印发,这等外交事件定会让民众产生无比的舒爽和归属感。
而这个时候他们才明白。
为啥人家杨家父子能同在朝堂担任要职。
是真有东西啊。
(https://www.02ssw.cc/5037_5037538/4385137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