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暴君崇祯:再续大明三百年! > 第二百八十五章圣人说了,一切从简

第二百八十五章圣人说了,一切从简


马士英在临死前到底和崇祯说了什么,这是个谜。

但这个谜,在这一刻被解开了。

没人会想过,一个小小大同知府却是天下心思最为通透之人。

更没人知道,孔胤植的布局被马士英推算的一清二楚。

那是个人才,而且长了颗七窍玲珑心的大才。

但这个大才不能留,因为他的才华都用在了怎么掏空大明之上。

其实崇祯很孤独,如果一定要提两个能让他畅所欲言没有顾及之人,在他心里只有两个。

一个是马士英,另外一个他以为是孔胤植。

但事实证明,孔胤植不是。

他只是一个站在巨人肩膀上,拥有的太多吃的太饱自以为掌控天下的半成品。

如果拥有他这些能量底蕴的是马士英,崇祯一定会很狼狈,甚至有可能会步历史上崇祯的后尘。

当初的马士英在听完崇祯说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后,他给出了一个精准的总结。

打破惯例,藏富于民。

房产开发也好、物资种类丰富也好,亦或者让百姓不停有要买的东西,不停劳作去填补未来的花销也罢。

都是为了让百姓有个奔头。

消费才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而这个源动力的前提就是创造就业岗位。

增添大明所没有的东西,才能彻底摆脱农业为主的单一社会模式。

全民种地能吃饱,但永远都没有余钱。

没有余钱妇人就买不起胭脂水粉,就买不起新布,孩童上不起学,生病请不起郎中,衣衫上依旧满是补丁,依旧蓬头垢面卫生条件也永远提不起来。

买不起胭脂,卖水粉的铺子就赚不到钱,买不起布,织布的人就没有收入,孩童上不起学学堂就建不起来,夫子就会失业。

看不起病医学院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去求学,郎中也没了收入,衣衫满是补丁裁缝就会饿死。

社会是个大循环,只有种地的百姓吃饱其他人就得饿死,国库就会空空荡荡。

国库空空荡荡军队。基础建设都无从谈起,从而陷入死循环。

钱,很俗。

但能让人变的体面,想要改变大明未来走向就要先让百姓有奔头。

藏富于民,才是一国真正的底蕴。

这一点马士英看出来了,但这位衍圣公看不出来。

非但看不出来,反而以阴谋论进行嘲讽批判。

崇祯很失望但也很庆幸,庆幸坐在那个位置的是孔胤植而不是马士英。

相比马士英,孔胤植真的只能算个半成品。

所以马士英在临死前说,如果臣早知陛下所思所行,马士英一定会选择做个清廉忠臣。

结束了,这场闹剧该结束了。

孔圣依旧是受世人敬仰的孔圣,天下为公大一统的理念崇祯很认可。

但孔圣是孔圣,孔家是孔家。

抗战期间第77代衍圣公孔德成,在本子没打过来之前表明要抗战到底。

可在本子打来之后就和国民党迁都重庆,留在曲阜的孔家人帮助日伪维持地方秩序。

后来又跟着老蒋去了台湾,衍圣公的名头被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2008年去世其长孙承袭这一名头。

在后世那特殊的十年里,就连门口那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都被砸碎了。

神像被毁。

孔圣永远都要受世人敬仰推崇的,但圣裔这个特殊族群没有存在的必要。

孔胤植进京第三日,大批请奏迁圣祠的信件到达礼部。

按杨嗣昌推测,这个过程会持续最少半年以上,但明刊直接盖棺定论。

应衍圣公请求,应全国民众伺圣之心已不可挡,请求应允迁圣祠。

但却被崇祯否决。

圣祠不可轻动,扰圣罪大且与祖制相悖。

可钦天监监正叶震春当即回禀,臣昨夜得孔圣召见....孔圣言当顺民心佑大明,此为大善!

人家能通灵嘛。

能得太祖旨意自然也能得圣人召见,而且他当堂禀奏。

太祖也同意了,而且特意指示孔圣天下为公不得铺张奢费,若是大张旗鼓反而与孔圣理念不合。

啥意施?

意施就是说,一切从简!

不必修建庞大庙宇更不要修建阻挡世人参拜高墙,在京城之外的崖壁上雕琢巨大圣人像即可。

看着那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叶震春,就连孙承宗都是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这难如登天的事,竟然被这么个东西几句话就给办成了。

迁圣祠那可是天大的事,单单一个修筑庙宇就是一个巨大工程花费极甚。

但叶震春几句话,就把修筑庙宇的钱省了,甚至...除了在崖壁雕琢圣人像之外啥都没有。

雕刻圣人像也是个巨大工程...所以他又得圣人托梦,先画一个就行!

你雕刻不也得先画出大致图案嘛,先画一个,然后一边接受世人参拜香火一边慢慢雕琢。

这实在太扯了,扯到最后孙承宗等人也不得不出面,请求在崖壁之下修筑一处圣堂。

用来给上香参拜之人歇脚之地,要不实在不成样子。

可能是太入戏了也可能是真的通透了,哪怕这个提议崇祯都点头了可叶震春不同意。

圣人说了,一切从简。

太祖也说了,铺张奢费是对圣人的大不敬。

不可!

怪事年年有今天特别多。

到了最后,竟然变成崇祯联合诸多大臣,好言相劝一个屁大的钦天监监正。

修一个吧,嗷。

就修一个好不好,保证不太大也保证不铺张浪费行吗?

叶震春就是不同意,最后崇祯‘无奈’下令,那就问策于民吧。

百姓说修就修,百姓说不修那就依照民意来办。

这一幕,被印发明刊向全国发行问策于民。

就如孔胤植所说,这问策最后也会把信件集中到皇帝的礼部。

礼部说民意是啥就是啥。

民意很快就统计出来了,不同意!

要以圣人意志为主,要听从太祖劝告。

可随后叶震春又得圣人托梦,吾受天下人香火自当天下人皆为后裔。

曲阜撤销圣人祖地名头,孔家人不再世袭衍圣公之名有德者居之。

孔家后裔嫡亲血脉入京城辅助打理圣人像,曲阜县令也不再由孔家担任。

伺圣田亩产业尽数归还朝廷,孔家人世代苦读不得入朝为官!

圣人的意志谁敢反驳?

而且这和圣人学说极为契合,人人皆为圣裔与有荣焉。

孔家人不再入朝为官,那就会腾出大量空缺,十年寒窗的普通人机会也更多了。

谁会反驳呢?

事情到了这一步,所有人都以为结束了。

可这位很是活跃的钦天监监正再一次当堂禀奏。

圣人又给他托梦了。

凡孔家为官者皆辞官归祖。

孔家核心一脉侍奉孔庙,但旁支入朝为官者不计其数。

一个托梦,让出自孔家之人全部远离朝堂。

一个不剩!


  (https://www.02ssw.cc/5037_5037538/4378460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