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难得一见的好文章!
王主任闻言,不由得失笑:“老李,你这要求可就高了。有乡土气息、能体会到这些的老农民们,可没几个会提笔杆子给你写稿子的。会写的,又没那个经历。”
“那也未必。”李建国直起身,指了指墙角堆着的一个大麻袋,里面全是各地寄来的投稿信件,“大海捞针,也得捞。我就不信,这么多人,就没一个能写出点真东西的。”
他站起身,将那麻袋费力地抱到办公桌上,“哗啦”一声,信件像雪片一样散落开来。
王主任看了看表,时间不早了,便起身拍了拍李建国的肩膀:“行,你慢慢捞。我先回去了,你也别忙太晚,注意身体。”
“知道了。”李建国头也不抬地扬了扬手,目光已经完全被那堆信件吸引了。
王主任走后,偌大的办公室里只剩下李建国一人。灯光下,他像个耐心的淘金者,在一堆沙砾中寻找着微小的火花。
这些投稿五花八门,什么内容都有。
有热血青年慷慨激昂,指点江山,批判社会不正之风的;有家庭主妇哭哭啼啼,控诉丈夫在外拈花惹草,把出轨的证据都写成了信,要求报社登报曝光,给她主持公道的;
还有人写了首酸诗,赞美工厂里新来的某个漂亮女工……
李建国一目十行,快速地筛选着,大部分稿子他只看个开头就扔到了一边。
就在他快要失去耐心,准备将最后几封信看完就回家时,其中一封信吸引了他的注意。
信封是普通的牛皮纸信封,地址写得工工整整。他拆开信,里面的信纸是厂里最常见的那种横格纸,有些粗糙,但字迹清秀有力,不卑不亢。
标题很朴素——《我在洪水里生下了我的孩子》。
李建国精神一振,光是这个标题,就比那些“抗洪颂歌”要抓人得多。
他扶了扶老花镜,逐字逐句地读了下去。
信的开头,写的正是那场铺天盖地的洪水。
作者用最平实的语言,描述着自己一个怀着孕的女人,如何被大水围困在公社仓库里,水位一点点上涨,漫过脚踝,没过小腿,那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绝望,仿佛透过了纸张,紧紧攫住了李建国的心。
“……肚子里的娃像是也感觉到了危险,闹得厉害,一阵阵的疼。我当时就想,完了,我和这未出世的孩子,怕是要一起交代在这儿了……”
文章写到这里,惊心动魄。而转折,也在此刻到来。
是一位军人!是那抹橄榄绿划破了灰色的雨幕!
信里没有华丽的辞藻去形容那位年轻的军人,只写了他黝黑的脸庞,焦急的眼神,和那双将她从及腰深的水中一把拽起来的、粗糙却无比有力的大手。
文笔朴实得就像在拉家常,情节却又那么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尤其信中描写的军民之间那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正是报社最需要的题材!
“好!太好了!”李建国激动地一拍大腿,这篇稿子,简直是为这次的专题量身定做的!没有一句口号,却处处体现着军民一家亲;没有刻意煽情,却看得人眼眶发热。
他迫不及待地翻到信的末尾,想看看这位作者是谁。
落款处,两个娟秀的名字静静地躺在那里——
寄信人:陈洁。
李建国盯着这个名字,眉头微微蹙起。
陈洁……
他把这个名字在嘴里咀嚼了几遍,总觉得似乎在哪儿听过,有一种说不出的熟悉感。是在哪份文件上看过,还是……听谁提起过?
一时之间,却又怎么都想不起来。
第二天清晨,编辑们三三两两地端着茶缸,打着哈欠走进来,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都过来一下,看个稿子。”李建国一反常态,没等众人坐稳,便将那份稿子从茶缸下抽了出来,声音里带着一股压抑不住的兴奋。
众人好奇地围拢过来。
“老李,什么稿子啊,这么兴师动众的?”一个戴着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中年男人问道。
李建国将稿纸摊在桌面上,示意大家传阅:“你们自己看。我琢磨着,要是没问题,这篇稿子,咱们就放到头版主栏上去!”
“我听财务那边说,咱们报社现在头版的稿费,现在最高能给到上百块了。”不知是谁小声嘀咕了一句。
头版都是当期报纸的门面,一般为了万无一失,一般都只刊登国家大事或者大领导人的采访。
几乎没有直接放群众来稿的,所以众人对这份稿子很是感兴趣。
稿子在众人手中传阅,办公室里安静下来,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啧啧,写得真好啊……”最先看完的老编辑忍不住赞叹,“没有一句废话,字字句句都透着股子真情实感。尤其那段写解放军同志把她从水里拽出来的,那画面感,绝了!我看着都觉得心口发热。”
“是啊,这才是真正的‘军民鱼水情’,比那些喊口号的官样文章强了一万倍!”
赞扬声此起彼伏,李建国满意地点点头,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他清了清嗓子,目光扫过众人:“怎么样?上头版,有问题吗?”
他顿了顿,又像是自言自语般地问了一句:“对了,这个叫‘陈洁’的作者……你们有谁有印象?我总觉得这名字耳熟,是不是以前给咱们投过稿?”
办公室里安静了一瞬,大家都在回忆。
“陈洁……”坐在角落里,一个负责整理读者来信的年轻女编辑小张忽然抬起头,扶了扶鼻梁上的圆框眼镜,“李主任,您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这人我有点印象。”
“哦?快说说!”李建国立刻追问。
小张的记忆力是出了名的好,她站起身,语气带着几分不确定:“大概是半年前吧,她也投过一篇稿子,叫……叫《鸡窝里飞出的金凤凰》,写的是鸡窝里孵出几只鸭子的故事。这小故事很有趣味性,之后又不少读者来信,说想再看几篇类似的小故事。不过她那文笔……”
她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一点儿都不像她在稿子里自称的,一个‘没读过几年书的乡下村妇’能写出来的。所以,我当时就对这个‘陈洁’的真实身份有点怀疑,印象特别深。”
(https://www.02ssw.cc/5037_5037502/4386978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