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三国:曹操说我天下无敌 > 第32章 一切顺利

第32章 一切顺利


第三十二章  一切顺利

文武听说吕布和陈宫被曹操打败,来到小沛。

陈群首先提议道:“使君,战事一起,肯定会影响到小沛的收割。”

刘备思索、片刻,沉声道:“吕布这厮太可恶,是个反复无常的人,先事丁原,后董卓,忘恩负义傻杀了两个义父。”

“我帮吕布,安置何处?”

陈群抿了抿嘴说道:“如今吕布走投无路,使君对他有救命之恩,他又怎么可能对使君无礼?”

“吕布是小人,但他身边的陈宫台是东郡名仕,和陶谦是老朋友。”

“倘若使君出手相救,陈宫定然感激使君。”

“这样避免了小沛秋收,两军敌战造成灾害,又能让使君你威名传扬。”

刘备的心思,陈群自然无从知晓。

而刘备也不可能告知他。

这一刻。

刘备忍不住想起当初和林浩在一起的日子。

林浩不用他为难,就能替他出谋划策,答疑解惑心中难事。

他无奈,只能叹息一声,走一步看一步了。

如果和吕布宣战,肯定会影响小沛收割。

随后。

刘备没有耽误,下令陈到和夏侯博留守小沛,关羽和张飞去救助吕布。

此时吕布心灰意冷,被曹仁穷追不舍,以为到不了徐州就会被杀。

没想到刘备领兵来援助,杀退曹仁,让吕布看到希望。

顿时有了劫后余生的兴奋感!

“我吕布今日多亏了玄德相助,不然定会折损在这里了。”

“回头我见到陶谦,一定替玄德表功!”

吕布沾沾自喜,像见到老朋友那般。

刘备面色平静,嘴角上扬,但心里却是五味杂陈,忌惮吕布!

“吕布这厮嚣张样,是有备而来,准备和我抢徐州啊!”

真把他当陶谦的继承人,大言不惭要替刘备请功。

刘备故作镇静,撇嘴道:“奉先兄舟车劳顿,先在小沛休息几日再说。”

“我先派遣人去和陶使君知会一声,免得徐州有人挑事,冲撞了奉先兄。”

吕布不傻,听得出刘备话中意思。

“玄德,你的意思,我直接去找陶谦,徐州还会有挑事,找我麻烦?”

刘备不咸不淡道:“奉先兄和我都是客将,怎可能喧宾夺主?”

吕布沉默片刻,觉得刘备此话不无道理。

徐州陶谦虽然年事已高,但还有其他并将。

吕布呵呵一笑道:“玄德,我听你的,暂时在小沛住下,打扰几日,先派遣人知会陶谦一声。”

刘备深吸一口气,调整一下心情。

“吕布鲁莽脾气,暂时被自己给稳住了。”

“我得赶紧告知子仲和元龙,让他们得知此事,以他们俩的才智,肯定知道我意思。”

紧接着。

刘备安顿好吕布,急忙休书一封,让简雍送去徐州,说吕布已经在小沛住下。

……

此时。

曹仁被刘备阻拦,没能抓住吕布,只能返回甄诚,告知曹操。

“刘备脑子有毛病吧?居然帮吕布,难道就不害怕吕布和他抢夺徐州吗?”

曹操闻言,目瞪口呆!

林浩之前给刘备推演图谋徐州的秘密,曹操一清二楚。

刘备在小沛住下,显然是冲着徐州。

有了吕布,刘备能不能成为徐州牧,就不一定了。

郭嘉眼神一闪,若有所思道:“明公,吕布是猛虎,刘备是潜龙,俩人之间,必有一争!”

“陶谦这只老狐狸还存在,徐州内乱,近在眼前!”

“最近这些日子,明公可安心休息,不必担忧徐州了。”

曹操撇嘴一笑道:“三个豪杰争一个徐州,不管谁赢,都会元气大伤。”

“兖州就算蝗虫灾害真的到来,我也不用担忧徐州会出动兵马了。”

须臾后,曹操又补了一句:“文若对于童储提出让罪兖州士民,缴纳钱粮来脱罪,持反对意见。”

“文若说,兖州士民现在正适合好言安抚,不适宜动粗。”

“强行用缴纳钱粮来脱罪,反而败坏了兖州律法!”

“我琢磨半天,也没想出个两全之策。”

“听从文若的意见,又害怕童储会多心。”

曹操吐出浊气,心事重重。

其实,曹操很看重林浩的提议。

但荀彧在曹营地位很高,曹操不能不顾他的想法。

郭嘉耸了耸肩道:“论功行赏,有罪者罚,很正常。”

“如今蝗虫灾害是急事,钱粮囤积是兖州大事,不容忽视。”

“童储所言问罪兖州士民,缴纳钱粮来脱罪,不无道理。”

“明公可以先按照童储说的,治理蝗虫灾害,等到灭绝之后,再以士民钱粮,赈济灾民,以表爱民之心。”

曹操心中一紧:“有道理,文若是害怕我问罪兖州士民,让他们寒心,引起祸端!”

“如果倘若再赈济灾民,将功低过,兖州士民也不会埋怨我了。”

……

兴平元年。

正是秋收季节,兖州却不如人意,发生干旱,蝗虫肆虐!

百姓正等着秋收,有粮食吃,但却遭受天灾。

无情的蝗虫却直接吞噬了兖州百姓,生存机会。

各郡的流民开始到处流窜!

兖州人口达到四百多万,有八郡八十多万户人家。

当初黄巾战事,虽然兖州人口减少了很多。

但后来曹操又从青州迁移进来一些人口。

所以,兖州如今人口也不少,大概有三百多万。

林浩提出的策略,曹操及时采纳,囤积了大量的钱粮。

但还是不够,各郡流氓开始出现。

就算曹操有了充足的准备,饥荒饿死的百姓也不少。

由此一来,弄得人心惶惶。

有些士民,开始趁机拓展,开始囤积钱粮,拒绝赈灾。

曹操左右为难,很想放弃灾民,自保养军。

因为,曹操一直以来,都不是会喊仁义的人,对他而言,仁义只是一种策略!

一旦仁义影响到他的自身利益,他会毫不犹豫选择放弃仁义。

“我真是脑筋打铁,当初就不该同意赈灾这种策略。”

“兖州几百万士民,我要用多少钱粮才能保住他们?”

“眼下别说赈济灾民记功,就算我答应各郡士民,以后世代为官,估计他们也不会再拿出钱粮来了。”

世代为官,诱惑里的确很大。

但前题是要保证,这一代的人,不会被饥荒饿死的情况下。

士民们又不是傻子,他们不会为了口头承诺将家里钱粮,全部拿出来赈灾!

此时。

曹操在府衙内,焦头乱额,头疼不已。

“童储去河东郡借粮,也不知道到事情办的怎样?”

河东有家巨贾韩氏,是世族。

曹操和韩氏是交情不错,钱粮颇多,可惜已经不在了。

前不久,林浩听到曹操感概。

说起此事,林浩自告奋勇去河东韩氏借钱粮。

曹操想了想,答应下来。

并且书信一封,让林浩交给韩氏家主,向韩氏借钱粮。

郭嘉张了张嘴,但又忍住欲言又止!

曹操看在眼里,蹙眉道:“奉孝,你有话尽管直言,又没旁人在。”


  (https://www.02ssw.cc/5037_5037478/1111112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