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第六位交通员
宋大江吹嘘起来,给在场众人胡扯一通,顺便施加一点压力。
虽说吹得有点过了,但是对面一众人不得不信,上面已经打过电话交代了,来的人可不是个善茬。
不过眼下看,这位首都来的同志意气风发,落落大方,并没有多么难说话。
郑主任专门用了八个菜来招待几位首都来的同志。
毕竟要是能拉上那边的关系,那可就了不得了。
这次接到公安部的电话,他可是立马就跳出来要主动配合工作,这可都是最上面的关系,万万不能错过。
“宋科长,这是我们本地的一些家常菜,随意品尝哈。薄片火腿,这是最能代表金华的东西了。”
“火踵蹄髈、蜜汁火方、金华煲金、华肉圆、拔丝宣莲都是本地特色,就像京城的那个烤鸭和烤肉一样。”
郑主任热心的解释着这边的特色,确实让在场众人胃口大开。
“色香味俱全,郑主任有心了,首都那边虽然口味众多,但却是缺少南方的精致和细腻。”
“那边基本是以鲁菜为主,宫廷菜、川菜、淮扬菜、东北菜为辅的大环境。”
宋大江解释道,人这次确实用心了,光看摆盘就知道非常不错。
“宋科长尝尝我们的这边的招牌,火腿。”对面几人邀请着。
品尝了一下确实是非常满意,口感不错,重要的是能放。
宋大江笑着说道:“火腿这东西不错,我觉得部里可以考虑订上一批,这东西耐储存,味道也非常好。”
“我代表部里先订购五百支吧,郑主任能用火车发过去么?”
郑主任大吃一惊,这位就吃了一口,一口啊。
就马上拍板,给公安部定了五百支,这什么情况。
我这算是给市里创收了么?就这么容易?
“我们是来找到一个叫刘志纯的老同志,好像是个篾匠。希望郑主任能多派点人查一下,就是年龄有点大了。”
郑主任听到有名字,倒是松了口气。现在已经进行了登记,只要活着,就一定能找到。
于是保证道:“我明天一早安排地方的人,对这个行业进项排查,保证三天之内找到线索。”
几人吃完饭散去,郑主任去安排去了,这边只要配合很快就能找到人的踪迹。
第二天一早,郑主任就派人通知,已经安排了本地所有的治安联防和街政府的人去排查。
宋大江也没闲着,带着几人在金华江边上看风景去了。
波光粼粼的江面,不断地反射着倒影。带着些许腥味的微风,轻拂着人的脸颊。
只有宋大江安心的望着面前翠绿的风景,而两个小弟就不懂欣赏这些东西。
二胡担心的问道:“老大,咱们不是来查案了么,咋跑到这里来看风景来了。”
“你傻不傻。”陈关西立马打击他:“咱们几个人查到明年都没用,肯定是让人地方来帮忙才行。”
宋大江笑着问道:“知道我昨天为啥订那么多火腿么?”
“为啥?”两人同时问道,他们确实不太理解。
“因为好吃。”宋大江一本正经回答。
两人对视一眼,没发现和查案有什么关系,好吃也不能买那么多啊。
“我口气这么大,又是大棒又是枣的。那个郑主任还不得好好巴结我,赶快帮我们完成任务。”
“你俩以后干什么多动动脑子,用点子智慧。”宋大江批评道。
两人明白了宋大江的用意,开始拍马屁。
“老大果然聪明绝顶,还没吃就把这边人镇住了。”
“老大真是破案的奇才,一下就抓住郑主任弱点。”
“行了,你俩拍马屁的功夫差远了,关西快给我照一张。”宋大江打断了二人发言。
在美丽的江边留下了一张照片。
等下午几人回去,果然有了答复,人已经找到了。
二胡和关西算是服了,他们还想着三五天估计都不行,谁知道一天就找到了,这可是市里啊,不是街道。
宋大江也不多等,借了车直接带着几人就赶往了他们说的地方。
几个被街政府的同志带着,在里面来回穿行,躲着地面的积水。
一个堆满竹篾的小铺子,宋大江几人下车,看着这个门店问道:“没错了,地址显示就是这里。”
几人进了铺子,在杂乱的通道中艰难的穿过到了后院,里面仍然是各种竹筐和竹篮子等,堆的满满当当。
陈关西指着一个大猪笼笑道:“二胡,你小子可别出去乱搞,小心哥哥哪天把你抓到里面游街啊。”
“放屁,老子可不像你成天看人摇床,我可是有相好得了,是个戏班的姑娘,可温柔了。”
宋大江走到后院,看见一位老者在后面,趁着天还没黑,手里拿着竹条,不停地编着一个背篓。
现在这位老爷子都七十多了,耳朵有点背,宋大江喊了几声都没听见。
走到老人面前,宋大江出示了自己的证件,向这位在抗战前线奔波过得老前辈敬礼。
老人虽然反应慢了,但是还是立马起身对宋大江回礼。
宋大江大声问道:“老爷子,您是叫刘显纯么?”
“是啊,小伙子怎么了?”
“我啊,是来调查31年12月,您从杭州送到松江去的东西,首长还记得你,说你很优秀。”
老爷子眼睛都亮了,拉着宋大江坐在院子里,抽起了烟,回忆着当年的事情。
“当年我把东西带到了松江的汉源栈房,和我接头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的,比我小。”
“我是按规矩对了暗号,交了钥匙和锁,然后给了他木牌。”
老爷子记忆还算清楚,能大致记得当时的事情。
“您还记得这人长啥样么?”宋大江问道。
“记不住了,那人有上海口音,穿的就是普通的棉袍。”
线索基本就只能到这里了,宋大江也只能作罢。
不过根据新的线索,去那边客栈查一查,说不定还有新的线索。
拿出一百块钱,递给老人。大声说道:“这是部里奖励你的,说你是值得信任的战士。”
老人笑着接过钱,非常开心。有这一句肯定,一切都是值得的。
现在他也有了儿子、孙子,开始了安享晚年的生活。
曾经的那些敌后的峥嵘岁月,在这个小店铺里,在他编筐的生活中,会逐渐消失在他的记忆里,不为人所知。
但在历史的书卷中,依旧留存着他的名字,记录着他的为祖国解放贡献的点点滴滴。
(https://www.02ssw.cc/5037_5037246/4391844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