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1 章 千年龙虎榜幕后的故事
【大宋真是人才济济啊,那么大宋一定是一个强盛的国家吧。】
这个评论一出,赵宋的前几个皇帝们就像被喂了屎一样恶心,至于南宋的皇帝根本就不把这个当回事,他们已经躺平了。
其他时空的皇帝们哈哈大笑,他们佩服后世人的嘴,真是骂人不吐脏字啊,不愧是什么都学后世人,也幸好他们这里没有,要不然非得让他跟他九族一起走。
【这么多的人才,居然扶不起来一个赵宋,可以想象出来赵宋的皇帝们有多废了。
那有什么办法,皇帝都不把国家当回事,一天天的就想着赔钱,新兴的地主士绅就更不把国家当回事,王韶拓地两千余里,转手就被司马光送还给了西夏,这是宋军拼死血战才拿回来的领土啊。
司马光砸缸的时候,是不是用脑子砸的,怎么能办出来这种事,果然姓司马的没一个好东西。】
这个开地图炮的攻击却没多少反对,偶尔出现反对的也都是晋朝的那些宗室。
曹操摸着胡子对天幕上东西表示赞同,这一句话说到他的心坎里了。
司马懿也在看天幕,不过他的脸上没什么表情,他现在昼伏夜出,正在悄悄前往辽东。
司马昭和司马师现在的城府还不够深,气的脸都黑了。
赵煦看到这里气的一脚就把面前的桌子踢飞了,这件事现在还是他心里的痛啊,要是宋军打输了,失去这块地盘他也没这么大的气,可是这土地是白白送过去的,这让他很是恼火。
赵顼这时候眼睛一眯,把地盘送出去,现在还没有这事,也就是说这是未来发生的事,看来不应该让司马光留在中枢了,让他回去养老去吧。
宋哲宗时期的司马光看着天幕还在辩解,这都是为了大宋的边关安宁啊,这怎么能这么说。
不过他旁边的同僚,已经和他拉开了距离。
赵匡胤更是气的头发都起来了,拿着棍子就找赵光义去了,见面以后话也不说直接抄棍子就打。
“哥 哥,这真不关我的事啊,这都是那个司马光干的啊,你要打就打司马光去。”
“这都是你后人选出来的,我够不着他们还够不着你啊。”
然后又传出来赵光义的惨叫。
刘彻正在幻想,这个司马光要是在匈奴那边该多好啊,他也就不用为了打仗辛辛苦苦的想办法,收割全国的财富当军费了。
嬴政对这个司马光很是嫌弃,看来这个宋朝里面也不一定都是大才啊,还有这么一个祸害,他要是有这样的臣子,直接推出去打死。
李世民对于这样的人也很难评,因为他第一次见,一时间都想不起来怎么形容了。
李长风下一条视频就出来了。
(千年龙虎榜的幕后故事)
所有人都好奇了起来,刚才讲的那个龙虎榜上的人都那么厉害,难道说这里面有什么隐情吗,忽然他们想到了作弊,不过看到后人对这一批考中的的人都是持夸奖的态度,应该说的不是作弊吧。
赵顼看着苏轼两兄弟好奇的问“你们知道是什么事吗?”
两个人同时摇头表示不知道,他们也想不明白啊。
皇帝们把作弊排除以后,也被勾起了好奇心,他们想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幕后故事。
{我们都说嘉佑二年的科举是水平最高的科举,我们今天就来讲一下这场科举背后的故事。
首先就是欧阳修,他在阅卷的时候搞了一件大事情,就是所有的太学体的卷子,有一个算一个通通落榜。}
所有人瞪大了眼睛,这个太学体究竟是什么啊,怎么一个都不要这也太随意了吧,这里面要是有人才怎么办。
{为什么太学体要通通落榜呢,我们要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太学体。
太学体是流行于宋朝时期的险怪奇涩的文体,特点是追求生僻字和扭曲句式,虽然文章看着高深莫测,实则空洞无物。
欧阳修认为这种文风不适合科举考试,科举考试应该言之有物,平易自然。
而且在开考前也明确的告诉所有人,不录取太学体的考生,所以才有了这件事。
于是放榜之后,不少人就开始对欧阳修口诛笔伐了。}
皇帝们点点头,这也符合他们选材的要求,毕竟他们不可能要一些只会夸夸其谈的人,他们更需要的是干实事的,而且开考前也说了,所以这些还写什么太学体的被淘汰一点也不冤。
{这里面有没有人才,严格来说是有的,就比如刘几就落榜了,不过他在下一次科举考试的时候换了一种字体,就当上了那一届的状元,也证明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而且欧阳修办的这件事很成功,使得不良风气得到了扭转。}
皇帝们也侧目了一下,没想到落榜的里面也有高手,看来这个科举也是根据主考官的风格来的,所以以后他们举行科举的时候要轮换主考官,争取多挖掘一些人才。
{还有一件事,就是欧阳修在阅卷的时候,看到了很像自己学生曾巩写的卷子,于是为了避嫌就没有让他得第一,结果这是苏轼的卷子。}
不同时空的人同情了一下苏轼,没想到这个死后贬出人籍的名人还有这种遭遇。
赵顼则是没想到还有这样的事,同情的拍了拍苏轼的肩膀。
不过苏轼则是一脸无所谓的表情,反正科举排名而已又不能代表什么,就比如他在后世比章衡出名。
{另外一件事,还是关于苏轼的,我们都知道苏轼是豪放派大诗人、大文豪。
可是当年他在科举上考诗赋是什么表现呢,答案是没过,谁能想到未来的大文豪,豪放派大宗师,考诗赋居然没及格。
他全靠策论拉分,偏科的苏轼以第二名进入了殿试。是不是所有人都以为,苏轼只会写诗发牢骚,但是治国策论才是他的强项。}
宋朝往后,读过苏轼诗词的人都大跌眼镜,他们没想到苏轼科举的时候居然诗赋没考过,这真是令他们意外啊。
{当然龙虎榜里的这些人,都无愧于欧阳修顶着骂名的选拔,他们后来有的成为重开宋代风气的文学家,有的成了为往圣继绝学的经学家,有开疆两千多里的军事家,有积极变革的政治家,还有工科人才,水利专家等。
说到底并不是龙虎榜成就了这些人,而是他们成就了千年的龙虎榜。}
宋仁宗年间的欧阳修正在受同僚的恭维,可是他却谦虚了起来,毕竟他还没有主持过这一届科举呢,受不起同僚的夸奖啊。
而且现在所有人把他捧得太高了,到时候他选的人才不怎么样,可就丢人丢到家了,所以他现在要低调,而且祈祷点到名字的人别得意忘形了,要不然他可不会手下留情。
(https://www.02ssw.cc/5037_5037245/4391887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