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0 章 司马懿
{司马懿你身后就是洛河,就是倾洛河之水也洗不清你们司马家篡逆之名,你只有千古的骂名了。}
这一句一出,三国前的皇帝都忍不住瞪大了眼睛,这个司马懿究竟办了什么事啊,就是当街弑君也不能有这样的骂名吧,这里面绝对还有他们不知道的大瓜,于是精神更加集中了,并让旁边的人赶紧准备好记录,省的错过什么重要的信息。
崔杼也瞪大了眼睛,他想弑君有这么大的骂名吗,不过后世好像没几个人骂他的,所以应该还有别的事吧。
曹丕时空,一些世家这时候在考虑,要不要继续隐瞒司马懿的行踪,毕竟这个骂名太大了,别到时候连累到他们。
曹丕这时候笑了,他感觉司马懿应该快要找到了,这么大的骂名那些隐匿司马懿的世家也要考虑名声了,毕竟大家都是干的脏活,但也是在背后偷偷干的,明面上还是要脸的。
曹操这时候不生气了,他感觉很快司马懿就会被人人喊打,所以找起来就方便多了。
司马懿感觉大事不好,他现在之所以没被发现就是靠着这些世家帮忙遮掩,现在有这个骂名太可能会被发现,就果断的带着两个儿子离开了这里,准备找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躲一躲。
刘备和诸葛亮也没面面相觑,他们也没想到司马懿的名声会差成这样,他们要仔细的看看了。
孙权这时候高兴了,他突然发现自己不是名声最差的人了,下面还有一个骂名更重的,以后天下人的注意力就不会集中在他是鼠辈这件事上了。
这要好好感谢司马懿啊,不过也不能让司马懿来江东,远程感谢一下表表心意就行了,毕竟他也怕被司马昭当街囊死。
{这事要从高平陵之变讲起了。
正始十年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叡。}
看到这个消息曹操和曹丕愣住了。
曹操看着天幕在想,究竟是司马懿能活,还是曹丕和曹叡短命,都把他的孙子熬死了,这究竟是活了多久啊,总不能司马懿活了一百多岁吧。
曹操很快就把司马懿能活一百多岁,这个条件排除了,那就剩一种情况了,他的儿子和孙子短命。
曹丕也是面无表情,他现在更怕另外一件事,就是他和他儿子的短命会不会让下面的世家钻了空子,虽然历史上没发生,可他们现在提前知道了消息,难说以后会有什么变故,这一下子就让他头疼起来了。
刘备和孙权也看出来曹丕和他儿子短命,不过他们也老了,后人也不是很争气,所以这个消息目前没什么用。
{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散骑常侍曹彦等人,随曹芳出行。}
曹操也不想说话了,他一时间不知道该骂谁了,这姓曹的一窝蜂都出去了,也不留一两个看家,不怕被偷家啊。
祭拜曹叡需要你们这么多人一起去,你们要是想他等以后死了葬他旁边行不行。
{虽然大司农桓范屡次劝谏,曹爽兄弟几人不要一同出城,至少要留一人镇守洛阳,但是曹爽坚决不听。
但是曹爽不知道的是,正是自己此次出城祭拜,彻底葬送了曹魏几十年来辛苦打下的江山。}
曹操现在不想说话了,他不知道是自己乌鸦嘴,还是曹爽是个笨蛋,局势都看不明白。
三国前的皇帝们可不管这些,毕竟他们几百年的基业说没就没了,这个几十年的看不上,他们只知道大瓜要来了,他们要看看司马懿干了什么。
刘备和孙权也抱着吃瓜的心,仔细的看了起来。
{在曹爽出城的第一天夜里,司马懿就决定第二天起兵反叛。
第二日叛乱开始以后,司马师凭借自己中护军的身份,率领部分禁军屯兵于司马门前面,用于控制皇宫。
司马懿则是去了永宁宫,上奏郭太后请求罢免曹爽几人的官职。
而郭太后已经被曹爽软禁在永宁宫两年了,很快就答应了司马懿的请求。
在拿到太后的诏命以后,司马懿用太后的旨意上奏天子,请求罢免曹爽。另一面任命司徒高柔代理大将军的职位,接管曹爽兵权。
任命大司农桓范行行中军领事,接管曹羲的军队,控制洛阳禁军。
桓范在接到召令以后,思考了一番决定去高平陵投靠曹爽,临行之前他还带上了大司农的印绶,在骗开城门以后就直奔高平陵。
太尉蒋济在常年遭受曹爽的打压,在听说了司马懿的事以后,直接加入了司马懿的阵营。}
曹操感觉问题不大,司马懿就占了一座城,而且还没控制住皇帝,也做不成他的挟天子,啊呸,是奉天子以令不臣。
所以综合考虑这优势在我啊。
{桓范在到达高平陵没多久,弹劾曹爽的奏折也送了过来,曹爽看后十分惊慌,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于是便私自扣下奏折,将皇帝曹芳的车架停留在伊水南岸,并迅速砍伐树木构筑防御,同时征召附近的屯田士兵过来加强防御。
这时候是司马懿也十分忧虑,他担心曹爽会背水一战,就让司马师镇守洛阳,他带着蒋济等人抢占洛水浮桥。
桓范看见这样的情况,就建议曹爽带着皇帝去许昌,再用皇帝的名义号召全国的军队进行支援,和司马懿进行对抗。
而他有大司农印绶,可保粮草无忧。}
曹操对这个桓范提的建议很满意,他看不出来哪里有问题,就是不知道曹爽怎么会输的。
{但是曹爽几人犹豫不决,迟迟下不了决心。}
看的曹操都着急了,恨不得钻自己进天幕里提曹爽做决定。
{反而派遣人员前往司马懿的营中,观望风向,查看司马懿的态度。
此时驻军在洛水岸边的司马懿,同样也是心急如焚,在得知曹爽有投降的念头后十分高兴,于是就派遣人前去找曹爽传话。
他司马懿以四朝元老的身份,指着洛水发誓:此番兴兵,不篡权,不滥杀,不伤宗亲,只为国家社稷,只要曹爽肯回来,只削兵权,留其爵位,保他安享荣华富贵。
并有四朝老臣蒋济为其担保,曹爽最终选择了投降。}
曹操则是在想,没有内战,好像也挺好的,省的被另外两家捡了便宜,不过司马昭当街弑君是什么情况,对了,一开始天幕就说倾洛河之水也洗不清司马家篡逆之名了,所以司马懿根本没有遵守洛水之誓。
(https://www.02ssw.cc/5037_5037245/4391886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