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陛下你的白月光救赎来了 > 第二十七章 月圆人团圆

第二十七章 月圆人团圆


八月十五,中秋。

这本该是举国欢庆、万家团圆的日子。往年的紫禁城,此夜必定是灯火璀璨,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帝后会在临水的亭台楼阁设下盛宴,与宗室皇亲、重臣命妇们一同赏月、品蟹、吟诗作对,宫灯如昼,月饼如山,桂花酒的香气能飘出宫墙外。民间更是热闹非凡,街市上舞龙灯、放河灯、猜灯谜,欢声笑语能直达霄汉。

然而今年,一切都不一样了。

国丧的阴云依旧沉沉地压在紫禁城的上空,挥之不去。先帝驾崩尚不足三月,按制,二十七个月的孝期才刚刚开始,一切喜庆宴乐皆在禁止之列。宫墙之内,听不到一丝笙歌,看不到一盏花灯。白幡虽在风中显得有些旧了,却依旧刺眼地悬挂着。宫人们依旧身着素服,步履匆匆,低眉顺眼,连交谈都压低了声音。月光依旧皎洁,清辉洒满宫阙的琉璃瓦,却只映照出一片异样的清冷与寂寥,反而更添了几分“月圆人不圆”的凄清。

漱玉轩内,夏玉溪起得比平日更早一些。她推开窗,望着东方天际那轮即将隐去的、略显苍白的月亮,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中秋团圆夜,她却身处这深宫重重殿宇之中,与父母姐姐相隔宫墙。往年在相府,此时早已是欢声笑语,母亲会亲自下厨做她最爱吃的莲蓉月饼,姐姐会拉着她在庭院中拜月、嬉戏,父亲则会捋着胡须,赏着月色,说些家国天下的趣闻……而今,这一切都成了遥远的回忆。

她轻轻叹了口气,正准备像往常一样,开始一日枯燥的宫规学习和账目核验,却见锦书面带一丝难得的、压抑着的喜色,快步走了进来。

“娘娘,”锦书福了一礼,声音里带着一丝神秘,“陛下身边的小李子刚才来传话,说…说陛下今日午时,在御花园的‘澄心斋’设了家宴,请…请相爷、夫人,还有大小姐和姑爷一同入宫,与娘娘…共度中秋。”

夏玉溪猛地转过身,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家宴?父母?姐姐姐夫?入宫?在国丧期间?这…这可能吗?巨大的惊喜如同潮水般瞬间淹没了她,让她一时竟怔在原地,说不出话来。

“真…真的?”她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千真万确!”锦书用力点头,脸上也满是笑意,“小李子说,陛下特意吩咐了,是极低调的家宴,一切从简,不违制。澄心斋地方僻静,已安排妥当,请娘娘放心。”

夏玉溪的心砰砰直跳,眼眶瞬间就湿润了。她万万没想到,慕容云泽会在这样的情况下,用这样一种方式,给她带来如此巨大的惊喜!国丧期间,他身为一国之君,率先垂范,禁绝宴乐,却为了她,甘冒可能引来的非议(即便安排得再低调),特意安排了这场家宴!这份用心,这份体贴,怎能不让她感动至极!

她强压下翻涌的情绪,连忙吩咐锦书帮她更衣梳妆。虽说是家宴,又是国丧期,不能穿着艳丽,但她还是精心挑选了一身料子最好、绣着暗纹的月白色宫装,发髻也梳得一丝不苟,簪上了他送的那支玉兰簪和姐姐绣的荷包,薄施粉黛,力求在素净中展现出最好的精神面貌,不让家人担心。

午时将至,夏玉溪在宫人的引导下,怀着激动又忐忑的心情,来到了位于御花园深处、依水而建的澄心斋。这里果然僻静,四周竹林掩映,只有几名心腹太监和宫女在远处安静侍立。

当她踏入斋堂时,一眼就看到了那几张她日夜思念的面孔!

夏丞相和夏夫人早已起身等候,见到女儿,夏夫人眼圈立刻就红了,强忍着才没让泪水掉下来。夏玉妗和柳文谦也站在一旁,夏玉妗看着妹妹,眼中满是激动和欣喜。他们都穿着符合规制的、低调的素色常服,但气色都很好,尤其是夏玉妗,眉宇间洋溢着新婚的幸福与满足。

“爹!娘!姐姐!姐夫!”夏玉溪再也抑制不住,快步上前,声音哽咽地唤道,泪水终于夺眶而出。她先是向父母行了礼,然后便紧紧拉住了姐姐的手,姐妹俩相视而笑,眼中都闪着泪花。

“溪儿…”夏夫人上前,紧紧握住女儿的手,上下打量着,声音颤抖,“瘦了…在宫里…可还习惯?一切可好?”千言万语,化作最朴素的关切。

“娘,我很好,真的很好。”夏玉溪用力点头,擦去眼泪,露出笑容,“陛下待我极好,苏嬷嬷也用心教导,女儿一切都好,你们不用担心。”

夏丞相看着女儿举止愈发沉稳端庄,气度不凡,眼中满是欣慰,捋须点头:“好,好,见到你安好,为父就放心了。”

这时,门外传来内侍的通传声:“陛下驾到——”

众人连忙收敛情绪,整理衣冠,垂首恭迎。

慕容云泽穿着一身玄色常服,并未着龙袍,更显身姿挺拔。他缓步而入,神色平和,甚至带着一丝难得的温和。他先是向夏丞相和夏夫人微微颔首:“丞相,夫人不必多礼,今日是家宴,一切从简。”

“老臣(臣妇)参见陛下。”夏丞相和夏夫人还是依礼参拜。

“都平身吧。”慕容云泽虚扶一下,目光转向夏玉溪,与她视线交汇的刹那,眼中闪过一丝极快的、不易察觉的柔和,随即看向夏玉妗和柳文谦,“柳卿和夫人也来了,坐吧。”

他的态度从容自然,既保持了帝王的威仪,又刻意淡化了几分君臣的拘谨,努力营造着“家宴”的氛围。

众人依序落座。所谓的“家宴”,果然极其简单。桌上没有酒,只有清茶。菜肴也都是素斋,但做得十分精致,有仿荤的素鸡、素鸭,有时令的鲜蔬、菌菇,还有几样精巧的点心,最中间放着一盘素馅的月饼,小巧玲珑。

慕容云泽率先举杯(以茶代酒),声音平稳:“今日中秋,虽在国丧,不宜庆贺,但团圆之意,人伦之常。朕想着皇后(他自然地用了这个称谓)许久未见家人,心中必定挂念,故设此简宴,邀诸位一聚,聊表心意,也全了团圆之念。以茶代酒,愿诸位安康。”

一番话,既说明了缘由,也点明了国丧的背景,合情合理,让人挑不出错处。夏丞相等人连忙举杯回应,心中对这位年轻皇帝的细心与体贴,又增了几分感佩。

接下来的时间,慕容云泽并不多言,只是偶尔问及柳文谦在翰林院的差事,或是夏丞相近日的起居,言语间透着关切,但更多的是将时间和空间留给了夏玉溪和她的家人。

夏玉溪终于有机会和父母、姐姐尽情地说说话了。她问母亲家中近况,问父亲朝务是否辛劳,问姐姐婚后生活,柳文谦待她如何。夏夫人拉着女儿的手,絮絮叨叨地说着家里的琐事,哪盆花开了,哪个厨子新学了什么菜;夏玉妗则悄悄告诉妹妹,柳文谦体贴入微,公婆待她极好,生活顺心如意,让她不必挂念。夏丞相虽话语不多,但看着女儿与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眼中也满是宽慰的笑意。

斋堂内,虽然陈设简单,没有丝竹歌舞,没有喧哗笑闹,但那种血脉相连的温情与牵挂,却如同暖流,静静流淌,驱散了国丧带来的寒意,也暂时消弭了宫墙的隔阂。夏玉溪看着父母慈爱的面容,听着姐姐温柔的话语,心中被巨大的幸福和满足填满。这种平凡的、属于家人的温暖,对她而言,此刻比任何珍宝都更加珍贵。

慕容云泽坐在主位,安静地用着斋菜,大部分时间只是静静地听着,看着夏玉溪脸上绽放出的、发自内心的、灿烂而轻松的笑容。那笑容,比他见过的任何珠宝华光都要耀眼。他知道,自己这个决定是对的。能看到她如此开心,即便只是短暂的片刻,也值得。

宴至中途,慕容云泽放下筷子,对夏玉溪温和地说道:“朕前朝还有些政务需要处理,就不多陪了。你与丞相、夫人、姐姐姐夫许久未见,正好多聊聊。澄心斋清静,你们可在此品茶闲话,申时前出宫即可。”

他这是特意将剩下的时间完全留给他们一家人独处。

夏玉溪心中涌起更深的感激,起身行礼:“臣妾谢陛下体恤。”

慕容云泽微微颔首,又对夏丞相等人道:“丞相、夫人、柳卿,朕先失陪了。”说罢,便起身,在内侍的簇拥下离开了澄心斋。他的离去,让斋内的气氛更加轻松自然。

果然,慕容云泽一走,夏玉妗便忍不住拉着妹妹的手,走到窗边,低声说起了更多的体己话。夏夫人也仔细询问着女儿在宫中的饮食起居,生怕她受了一点委屈。夏丞相和柳文谦则在一旁饮茶,谈论些朝局文章,但目光也不时温柔地落在各自妻子身上。

时间在温馨的絮语中过得飞快。夏玉溪贪婪地享受着这难得的团聚时光,恨不得将每一分每一秒都刻在心里。直到宫人轻声提醒申时将至,一家人才依依不舍地准备告别。

临别时,夏夫人再次红了眼眶,紧紧握着女儿的手,哽咽道:“溪儿,好好照顾自己,凡事…多听陛下和苏嬷嬷的,爹娘…等你。”千言万语,化作一句“等你”。

夏玉溪强忍着泪水,用力点头:“爹,娘,姐姐,姐夫,你们也要保重!女儿在宫里很好,真的,你们放心!”

送走了家人,夏玉溪独自站在澄心斋外,望着父母和姐姐姐夫远去的背影,直到消失在竹林深处,才缓缓收回目光。心中虽有不舍,但更多的却是被爱包围的温暖和力量。她抬头望向天空,中秋的圆月已悄然升起,清辉洒满庭院,这一次,她不再觉得凄清,反而感到了一丝圆满。

第二天一早,夏玉溪亲自下厨,精心制作了几样慕容云泽平日喜欢的、清淡可口的点心——桂花糖蒸新栗粉糕、松瓤鹅油卷、还有一小盅冰糖炖燕窝。她细心地将点心装进食盒,带着锦书,前往慕容云泽日常处理政务的乾清宫西暖阁。

通传之后,夏玉溪走进暖阁。慕容云泽正伏在案前批阅奏章,眉宇间带着惯有的专注与一丝疲惫。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见是她,眼中闪过一丝意外,随即化为温和。

“你怎么来了?”他放下朱笔。

夏玉溪让锦书将食盒放在一旁的几案上,自己走上前,盈盈一礼:“臣妾参见陛下。昨日…多谢陛下成全,让臣妾能与家人团聚。臣妾亲手做了几样点心,聊表谢意,望陛下不嫌粗陋。”

慕容云泽看着她眼中尚未完全褪去的暖意和感激,唇角微微扬起:“举手之劳,你能开心便好。点心朕收下了,正好有些饿了。”

夏玉溪心中一动,看着他略显清瘦的脸颊和眼下的青影,一股冲动涌上心头。她上前一步,在慕容云泽略带惊讶的目光中,轻轻地、快速地拥抱了他一下,将头靠在他胸前片刻,随即松开,退后一步,脸颊绯红,低声道:“真的…很感谢你,陛下。”

这个拥抱,短暂却充满了温度,逾越了平日宫规的矜持,是她发自内心的、最直接的情感表达。

慕容云泽显然没料到她会如此,身体微微一僵,随即,一股暖流从心底涌起,迅速蔓延至四肢百骸。他看着她羞红的脸颊和清澈眼眸中毫不掩饰的感激与情意,心中那片因国事繁忙而略显冷硬的地方,瞬间柔软了下来。他伸出手,轻轻握了握她的手,目光深邃,低声道:“傻瓜,你我之间,何须言谢。”

没有更多的言语,但这一刻的温情与默契,却胜过千言万语。夏玉溪知道,他懂她的心。

她看着他拿起一块点心品尝,眼中带着满足的笑意,然后乖巧地告退,不打扰他处理政务。走出暖阁,秋日的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她的心中也充满了阳光。这个中秋,虽然特殊,却因他的用心和家人的团聚,成为了她记忆中格外温暖而珍贵的一页。宫墙虽深,但有爱相伴,前路便不孤单。


  (https://www.02ssw.cc/5037_5037225/5032372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