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无迹之杀
天刚蒙蒙亮,刑捕司后院的验尸房便弥漫开一股浓重的草药味与血腥味混合的气息。这间屋子常年不见阳光,墙角结着薄薄的蛛网,石制的验尸台冰冷坚硬,上面躺着的,正是昨夜在密室中离奇身亡的户部主事张启明。
林越赶到时,老仵作正蹲在验尸台旁,拿着一根银簪子,反复刮擦着死者的指甲缝,眉头紧锁。旁边的小徒弟捧着笔墨,等着记录结论。
“怎么样了?”林越轻声问道,目光不自觉地落在张启明的尸体上。经过一夜,死者的皮肤已泛起青灰色,原本平静的面容多了几分僵硬,但那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仍未散去,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诡异。
老仵作头也没抬,将银簪子凑到鼻尖闻了闻,又用布擦了擦,淡淡道:“指甲缝里的青黑痕迹,用皂角水试过了,能擦掉大半,剩下的就是些墨渍——我说了,文官沾墨再正常不过。耳后的那个小疙瘩,仔细看了,就是个蚊虫叮咬的包,皮下没出血,更不是什么针孔。”
他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对小徒弟道:“记吧:死者张启明,年四十二,正六品户部主事。体表无外伤,七窍无血迹,口鼻内无异物,肌肉僵硬程度符合死亡四至五个时辰特征。结合其神态安详,体表无挣扎痕迹,初步判定为突发心疾,猝死于密室之中。”
“心疾?”林越眉头拧得更紧,“仅凭这些就能断定?不需要剖尸查验内脏吗?”
老仵作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斜睨了他一眼:“林捕头是新来的,怕是不懂规矩。张大人是朝廷命官,岂是说剖就能剖的?再者说,验尸讲究‘望闻问切’,老夫干这行三十年,是不是心疾,一眼就能看出来。他面色青灰是死后正常变色,唇瓣微紫是心脉骤停的典型特征,还用得着开膛破肚?”
“可密室里的香……”
“香又怎么了?”老仵作不耐烦地打断他,“或许是张大人中途换过香,或许是小厮记错了时辰,这点小事也值得揪着不放?林捕头,查案归查案,别拿这些捕风捉影的东西来质疑老夫的专业。”
林越沉默了。他知道,在这个时代,仵作验尸全凭经验,对于毒素尤其是微量毒素的检测几乎是空白,更别说通过尸体僵硬程度和尸温变化来精准推断死亡时间了。老仵作的结论,在现有条件下似乎“合情合理”,但他心底的疑虑却越来越重。
那耳后的针孔,他昨夜看得真切,绝非蚊虫叮咬那么简单。还有指甲缝里的淡青色,即便能擦掉大半,残留的那点颜色也透着诡异——墨渍是黑中带蓝,而那痕迹是青中泛灰,绝非同一物。
“李仵作,”林越放缓了语气,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和,“我并非质疑您的专业,只是此案事关重大,张大人死在密室,疑点重重,若真以‘暴病身亡’结案,怕是难以服众。不如……让我再仔细看看?就看一刻钟,绝不乱动。”
老仵作本想拒绝,但想起昨夜王烈对林越的看重,又犹豫了。他上下打量了林越一番,见这年轻捕头眼神诚恳,不像是故意找茬,便撇了撇嘴:“看可以,不许碰!看完了就赶紧走,老夫还要写验尸格目,呈报上去。”
“多谢李仵作。”林越拱手道谢,快步走到验尸台前。
他没有急着看尸体,而是先环顾四周。验尸房角落里放着几个陶罐,里面装着不同的草药和药水,还有一把生锈的解剖刀——看样子很少用。墙角的水盆里泡着几块白布,散发着淡淡的皂角味。
林越深吸一口气,将现代法医知识在脑海中过了一遍。他知道,要找到证据,必须突破这个时代的认知局限。
他先是俯身观察死者的眼结膜。在微弱的光线中,他凑近细看,发现眼白处有极细的针尖状出血点——这在猝死案例中常见,但也可能是中毒的迹象。
接着,他将注意力放在死者的口鼻。老仵作说口鼻内无异物,但林越用手指轻轻拨开死者的嘴唇(动作极轻,几乎没碰到皮肤),闻到一丝若有若无的、类似杏仁的微苦气味。这气味很淡,混杂在草药味中几乎难以察觉,但林越的神经瞬间绷紧了——这很可能是某种生物碱类毒素的特征。
“这气味……李仵作闻到了吗?”林越问道。
老仵作凑过来闻了闻,皱眉道:“什么气味?只有皂角水和尸体的味。林捕头莫不是闻错了?”
林越没再说话,目光重新回到耳后。他让小徒弟拿过一盏油灯,凑近了仔细看。在灯光的映照下,那处“蚊虫叮咬的包”边缘,果然有一个比针尖还细的小孔,孔周围的皮肤颜色略深,像是被什么东西刺破后留下的痕迹。
“这里,”林越指着小孔,“李仵作请看,这边缘有轻微的皮下出血,不是蚊虫叮咬能形成的。”
老仵作眯着眼看了半天,还是摇头:“老夫看不出来。就算有个小孔,又能说明什么?难不成是有人用绣花针戳死了张大人?那也太离谱了。”
林越没理会他的质疑,转而检查死者的指甲。他让小徒弟取来一盆清水和一块细布,蘸了水,轻轻擦拭指甲缝。正如老仵作所说,大部分青黑色被擦掉了,但在指甲根部的缝隙里,仍残留着一点淡青色,用布反复擦拭也无法去除。
“这颜色……”林越捻起一点擦拭下来的污渍,放在鼻尖闻了闻,又用指甲刮了一点,放在舌尖舔了一下——只是极轻微的触碰,随即吐掉,用清水漱口。
一股极淡的麻涩味在舌尖散开,带着一丝金属般的腥气。
林越心中一凛。牵机散!这种毒素在古籍中记载过,无色无味,但微量即可致命,中毒者死前不会有剧烈痛苦,往往面色平静,死后指甲会残留淡青色,且口腔更重要的是,牵机散的毒发时间很慢,从服下到死亡,大约需要一个时辰,且毒发过程隐蔽,极易被误认为突发疾病。
如果张启明中了牵机散,那他的死亡时间绝不是老仵作推断的“子时左右”!
林越强压下心中的激动,开始估算死亡时间。他伸手探向死者的腋下——这里是尸体温度保存较久的部位。入手冰凉,但尚未完全僵硬,尤其是关节处,还能轻微活动。
按照现代法医学知识,环境温度在十到十五摄氏度时,尸体每小时会下降约0.8摄氏度。假设张启明体温正常时是37摄氏度,现在腋下温度约为22摄氏度,温差15度,推算死亡时间大约在18到20个时辰前?不对,这显然不对,因为昨夜发现尸体时,距离他进密室才过了三四个时辰。
林越立刻反应过来——这里的“时辰”换算错了。他重新换算:一个时辰等于两小时,尸体温度下降15度,按每小时0.8度算,需要约19小时,即九个半时辰。昨夜发现尸体是在三更,即子时(晚上11点到凌晨1点),往前推九个半时辰,正是……戌时三刻(晚上8点45分左右)!
这个时间,与张启明戌时初刻进入密室的时间吻合!也就是说,他进密室后不到一个时辰就已经死亡,而不是老仵作根据肌肉僵硬程度推断的“子时左右”。
为什么会有这种偏差?林越瞬间想明白了——牵机散会延缓尸体僵硬的速度!这就是老仵作误判的关键!
“李仵作,”林越猛地抬头,目光锐利地看向老仵作,“您说尸体僵硬程度符合死亡四五个时辰,也就是子时左右死亡,对吗?”
老仵作被他看得有些不自在,哼了一声:“自然。老夫验了三十年尸,不会错。”
“那您可知,有些毒素会让尸体僵硬变慢?”林越追问,“比如……牵机散?”
“牵机散?”老仵作脸色微变,“那是剧毒之物,服下后痛苦不堪,死前必是面目狰狞,怎么可能像张大人这样安详?再者说,牵机散入口即有苦味,张大人难道会自己喝下去?”
“若是微量呢?若是混入食物或水中,苦味被掩盖了呢?”林越步步紧逼,“若是有人用针将毒素注入体内,让他在不知不觉中中毒呢?”
他指向耳后的小孔:“这不是蚊虫叮咬,是针孔!有人用极细的针,将牵机散注入了张大人的体内。毒发时间约一个时辰,所以他进密室后不久就已死亡,而毒素延缓了僵硬,让您误以为他死在子时!”
“一派胡言!”老仵作脸色涨红,显然被林越的话激怒了,“用针注毒?亏你想得出来!牵机散哪有这么用的?再说,血液里要是有毒,老夫用银簪试过了,没反应!”
古代验毒多用银器,认为银遇毒会变黑,但实际上,银器只能检测出含硫的毒素,对牵机散这类生物碱完全无效。林越自然知道这一点。
“银簪验不出来的毒,不代表没有。”林越沉声道,“李仵作,能否取一点死者的血液,用烈酒浸泡,再加入少量明矾,看看会不会有沉淀?”
这是他根据现代化学知识想出来的简易检测法:牵机散的主要成分在酒精中溶解度低,加入明矾后可能会形成细微沉淀。
老仵作像是听到了天方夜谭,连连摆手:“胡闹!哪有这么验毒的?血液岂是能随便折腾的?林捕头,我看你是查案查魔怔了!告诉你,这案子就是暴病身亡,老夫这就写验尸格目,你要是不服,自己去找总捕头说去!”
他说着,拿起笔就要在验尸格目上签字画押。
“等等!”林越上前一步,挡住了他的手,“李仵作,此案若真如你所说,是暴病身亡,那自然皆大欢喜。可万一……我是说万一,真的是中毒呢?你我都担不起这个责任!张大人是朝廷命官,死得蹊跷,若不查个水落石出,如何对朝廷、对百姓交代?”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老仵作被他看得有些心虚,握着笔的手顿住了。
旁边的小徒弟也忍不住劝道:“师父,林捕头说得也有道理,要不……就试试?反正也不费事。”
老仵作犹豫了半天,看着林越坚定的眼神,又想起王烈昨夜的嘱咐“任何异常都不能放过”,终于咬了咬牙:“好!就依你!要是折腾不出东西来,林捕头,你可得给老夫赔罪!”
“若真是我错了,任凭李仵作处置。”林越点头。
老仵作不情不愿地让小徒弟取来一个瓷碗,又拿出一把小刀,在死者的手臂上划了一个极小的口子,接了小半碗血。然后按照林越的说法,倒入半杯烈酒,又捏了一点明矾放进去,用筷子搅拌。
起初,碗里的血液只是与酒混合,泛起浑浊的红色。老仵作抱着胳膊,冷眼看着,嘴角挂着嘲讽。林越却紧紧盯着碗底,心跳不由得加快。
片刻后,奇迹发生了——碗底渐渐出现了一层极细的白色沉淀,像是细沙一般,在红色的液体中格外显眼。
“这……这是什么?”小徒弟失声惊呼。
老仵作的眼睛瞬间瞪圆了,他快步上前,拿起瓷碗,凑近油灯仔细看了看,又用筷子蘸了一点沉淀,放在指尖捻了捻,脸色变得煞白。
“这……这不可能……”他喃喃自语,脸上的嘲讽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震惊和难以置信。
林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果然!张启明真的中了牵机散!
“李仵作,”林越的声音平静下来,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现在,您还觉得,张大人是暴病身亡吗?”
老仵作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从事仵作三十年,从未见过这样的验毒方法,更没想过,看似“无迹”的死亡背后,竟然真的藏着剧毒的影子。
验尸房里一片死寂,只有油灯燃烧时发出的“噼啪”声。阳光从窗棂的缝隙中照进来,照亮了空气中飞舞的尘埃,也照亮了那碗底的白色沉淀——那是牵机散的痕迹,是凶手留下的,无法抹去的铁证。
林越知道,这仅仅是开始。找到毒素来源,查明下毒之人,破解密室之谜……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至少现在,他已经撕开了这桩“无迹之杀”的第一道裂缝。
老仵作放下瓷碗,看向林越的眼神彻底变了,有震惊,有敬佩,还有一丝羞愧。他沉默了片刻,对小徒弟道:“重新记……死者张启明,疑似中牵机散之毒身亡,具体毒发时间待查,耳后疑似针孔,指甲缝残留不明青痕……”
他的声音有些干涩,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
林越站在验尸台前,望着张启明青灰色的面容,心中默念:张大人,放心吧,我一定会找出凶手,还你一个公道。
而此刻,验尸房外的阳光,正一点点驱散着刑捕司后院的阴霾,仿佛预示着真相即将到来。
(https://www.02ssw.cc/5037_5037218/5031926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