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窥探玉堂
空间里,灯光稳定而明亮。郑小河站在穿衣镜前,仔细端详着自己。镜中的女子,身着一件新得的墨绿色暗纹提花绸旗袍,是前两日刚从苏曼珍店里取回的。颜色沉静而不显老气,剪裁极是合体,恰到好处地勾勒出腰线,又留出了足够活动自如的余地。料子滑腻微凉,触感陌生又熟悉,是这时代顶尖的工艺与材质。
她抬手,将脑后的发髻稍稍整理,插上一根素银嵌小颗墨玉的发簪,样式简单,玉质却温润通透,是前世某次旅行时购得的纪念品,搁在如今,倒显得别致而不落俗套。脸上薄施脂粉,用了空间里英国顶级养肤粉底,皮肤透出一种自然的光泽,眉形修剪得干净利落,唇上点了一抹豆沙红,不张扬,却提气色。
脚上是一双仅穿过两次的黑色麂皮高跟鞋,鞋跟不算骇人听闻,却足够让她挺拔起来。全套行头,加上那个皮质尚可、款式简洁的手提包,她看起来,就像一位家境良好、颇有品味、但并不如何炫目的年轻女士。足够走进那些地方,而不至于被门童轻易拦下。
她要去“偷师”。
目标早已选定:位于静安寺路附近的“仙乐斯美容沙龙”和更远些、在霞飞路西端的“露华浓女士会所”。
这两家是上海滩顶负盛名的去处,专为上流社会的闺秀名媛、太太姨太服务。她从那些太太小姐们的闲聊中,无数次听到这两个名字,伴随着对那里最新引进的“南洋按摩手法”或“巴黎新款烫发水”的赞叹。
她的“清爽理发室”与它们隔着天堑。但将来若想立足,甚至……完成某些更特殊的任务,她就必须知道那“天堑”之上,究竟是怎样的风景。
第一站是“仙乐斯”。门面并不如何阔绰,一块黑底金字的小巧招牌,两扇沉重的磨砂玻璃门,门口站着一位衣着笔挺、神情淡漠的白俄侍者。郑小河深吸一口气,推门而入。
一股温热、馥郁又复杂的香气立刻包裹了她。那不是单一的花香或脂粉气,而是多种昂贵香氛、洗发水、烫发药水、甚至还有淡淡咖啡和点心甜香混合的味道,形成一种独特的、属于“高级”场所的气息。内部光线柔和,地上铺着厚厚的地毯,吸走了所有杂音,只有隐约的流水声、轻柔的音乐声、以及压低的、矜持的交谈声。
装潢是西式的,沙发宽大舒适,茶几上摆着最新的外国画报。几位穿着讲究的女士或坐或卧,有的头上卷着发杠,覆着热毛巾,闭目养神;有的刚做完面部护理,脸上光洁滋润,正对着小镜子细细端详;还有的则在美甲,技师低着头,动作轻巧娴熟。
一位穿着浅紫色制服、盘发一丝不乱的女经理迎上来,目光在郑小河身上迅速一扫,脸上露出职业化的微笑:“女士您好,请问有预约吗?”
“没有预约,”郑小河回以得体的微笑,语气带着一点恰到好处的遗憾和好奇,“只是路过,久闻仙乐斯大名,想进来看看环境。不知是否方便?”
她的态度落落大方,衣着打扮也无可指摘,女经理眼中的审视淡去些许,但仍保持着距离:“抱歉,女士,我们这里通常都需要提前预约,以便为您安排最好的技师和服务时间。不过,如果您只是想初步了解一下,我可以带您简单参观一下公共区域。”
“那太好了,麻烦您。”郑小河点头。
女经理引着她向内走去。沙龙内部比外面看起来更深,用屏风、珠帘或高大的绿植巧妙地分隔出不同的区域:剪发区、烫发区、美容区、美甲区,甚至还有一个供客人休息等待、享用茶点的小客厅。每个区域都保持着相当的私密性。
郑小河的目光飞快地扫过一切。她注意到那些理发椅是意大利进口的,可以调节高低仰角,皮垫厚实;烫发的电器设备看起来笨重但崭新;美容床上铺着雪白的亚麻布;技师们穿着统一的制服,动作轻柔,说话声音极低;客人们使用的护肤品、化妆品瓶子大多精致,许多是看不懂外文的进口货。
价格表被巧妙地隐藏在接待台的珐琅名片架后面,但郑小河还是瞥见了一眼。一个最简单的洗剪吹,价格几乎是“清爽”的二十倍。一套基础面部护理,够顾秀芳和家明一个月嚼用。
“我们仙乐斯使用的都是最新、最顶级的产品,很多直接从欧美运来。我们的技师也都经过严格培训,有的还曾赴东瀛深造。”女经理语气中带着淡淡的骄傲,但介绍得并不十分热情,显然并未将郑小河视为即刻的潜在客户。
郑小河适时地表现出惊叹和赞赏,又问了几句关于产品和服务项目的问题,女经理的回答流利而标准,透着一股训练有素的敷衍。
略坐片刻,喝了一口侍者送上的、味道普通的柠檬水,郑小河便起身告辞,语气诚恳:“今日真是大开眼界,谢谢您的介绍。等我安排好时间,一定提前预约来体验一番。”
女经理微笑着送她到门口,笑容无可挑剔,却也未多做挽留。
走出“仙乐斯”,外面的空气带着初冬的清冷,冲淡了鼻尖那浓郁的香气。郑小河慢慢走着,心里默默盘算:地段顶级,装修豪华,设备进口,产品噱头足,价格高昂,服务流程标准化,目标客户明确。优势明显,但似乎……缺少了点独一无二的东西。一切都很好,很标准,但也因此显得有些……模式化。
她叫了辆黄包车,前往下一站——“露华浓女士会所”。
“露华浓”的位置更为僻静,是一栋独立的小洋楼,带着一个小小的花园。门口没有显眼的招牌,只有一个不起眼的铜牌刻着名字,需要按门铃才有人来应门。
开门的是一位年纪稍长、穿着香云纱旗袍、气质沉静的中年女士,她打量了郑小河一眼,目光更为细致,却少了几分商业化的审视:“您好,请问找哪位?”
郑小河再次祭出“久闻大名、慕名参观”的说辞。
中年女士微微颔首:“请进。今日会长恰好在招待朋友,不便打扰。若不介意,我可带您略看看一楼陈设。”
“露华浓”的内部风格与“仙乐斯”迥异。这里更像一个高级私人俱乐部或家的客厅。家具多是中式花梨木,搭配着丝绒软垫,墙上挂着水墨字画,博古架上陈列着瓷器古玩,空气里弥漫的是清雅的檀香和茶香。安静得出奇,几乎听不到机器声。
这里似乎没有明确的功能分区,每个房间都布置得雅致而舒适,服务更像是嵌入在闲谈与休憩之中。一位穿着锦缎旗袍的女士正斜倚在榻上,一位老技师在用一套玉质的工具为她做面部按摩,动作缓慢得近乎仪式感。另一位则坐在窗边的明式椅子上,由人伺候着用凤仙花汁染指甲,旁边小几上摆着一壶清茶和一碟精细点心。
没有价格表,没有任何商业痕迹。一切都在无声地宣告:这里不是有钱就能来的地方,需要的是身份、圈层和引荐。
中年女士的介绍也极为含蓄:“我们这里注重的是身心调养,手法多是传承的古法,配合一些自家调制的方子。来的多是些老朋友,图个清静自在。”
郑小河立刻明白了。“露华浓”卖的不是技术,是圈子,是身份,是一种低调的奢华和排他性。它的客户群体可能比“仙乐斯”更顶尖、更固定。
她没有多问,只是安静地欣赏了一下厅堂里的一幅兰花图,真诚地赞了一句“这画意境真好”,便礼貌地告辞。中年女士送她到门口,态度依旧平和,甚至在她离开时微微颔首示意。
站在“露华浓”门外的街道上,郑小河的心情反而比在“仙乐斯”时更凝重些。“仙乐斯”的模式,她或许还能凭借超越时代的技术和审美理念去挑战甚至超越。但“露华浓”所代表的那种根植于深厚人脉和阶层壁垒的“圈子文化”,却是短时间内难以逾越的鸿沟。
黄包车拉着她穿行在渐渐亮起霓虹的街道。她看着车窗外流光溢彩的店铺、行色匆匆的路人、以及更远处黑黢黢的里弄巷口,心里那间未来沙龙的轮廓,反而在两次窥探后,变得更加清晰,也更加复杂。
它不能是第二个“仙乐斯”,她也成不了“露华浓”。她需要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既能提供顶尖甚至超越时代的技术和体验,又能巧妙地融入这个时代的审美与规则,或许,还要能为她那隐秘的身份提供最完美的掩护。
技术,她有的是。审美,她自信能引领。但那份足以让特定阶层认可和接纳的“底蕴”与“安全感”,该如何营造?
她微微蹙起眉,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手提包光滑的皮质。路还很长,需要摸索的东西,还有很多。但至少,她今天看到了,嗅到了,也触摸到了那“玉堂”门槛外的砖石。
这就够了。第一步,总算迈出去了。
(https://www.02ssw.cc/5037_5037129/4394238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