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陛下,臣等附议!!!
“出路二:若无意入仕为官,可自请离府,领受朝廷所赐‘垦荒令’。携其家眷、仆役,赴帝国新拓之疆土,如百越、河套、河西等地,开垦荒地。其所垦之地,朝廷承认其所有权,前十年免征任何田赋,十年后按新拓之地田赋标准减半征收,二十年后方与内地常田同赋。其所垦之地,可由其子孙后代继承。”
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如千斤重锤,狠狠地敲在无数勋贵的心坎上。
垦荒!
减赋!
继承!
这不再是打发累赘,而是为家族开辟新的财源和退路!
李斯最后补充道,这句话如同最后一击:“凡选择以上两条出路之庶子,其父兄所属之宗室勋贵本家,可依其庶子所授官职品秩高低,或所垦荒地数目多寡,按新法核定,于本家每年应缴之食邑赋税总额中,获得相应份额之‘优抚抵扣’。此为朝廷体恤勋贵门庭为国输送人才、开拓疆土之功。”
死寂。
绝对的死寂。
冯去疾张着嘴,赤红的眼睛瞪得溜圆,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眼前这个来自楚国的客卿。
他脑中一片空白,只剩下一个念头:他那三个不成器、年耗千石粟、还时常惹祸的庶子…竟然可以换赋税抵扣?
赢傒脸上的愤怒彻底凝固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度的惊愕和急速的盘算。
杨端和握紧的拳头不知不觉松开了,虎目中的杀意被强烈的计算取代。
胡毋敬浑浊的老眼眯起,里面闪烁着复杂难明的精光。
那些一直沉默、冷眼旁观的朝臣中,许多人呼吸陡然变得粗重急促起来。
他们的家族,哪个没有几个甚至几十个郁郁不得志、困于府中、耗费大量钱粮、甚至可能滋生祸端的庶子?
这些往日被视为负资产、亟待处理的庶子,如今竟成了…可以换取实利和朝廷优抚的资源?
就在这诡异至极的寂静中,一个沉稳洪亮的声音从班列中后部响起,打破了僵局。
“陛下!臣,有本奏!”
众人愕然望去。
只见郑国,这位以主持修建郑国渠闻名天下、素来寡言务实、只问钱粮赋税而不参与党争的重臣,大步出列。
他根本看也不看脸色铁青的冯去疾等人,对着丹墀之上的嬴政深深一揖。
郑国知道关中良田早已开发殆尽,税赋增长艰难。
河套、河西、百越之地沃野千里,却苦于无人耕种。
勋贵庶子携仆役垦荒,朝廷几乎无需投入,即可得新赋税源!
其本家还能因此获赋税抵扣,实乃鼓励垦殖之妙法!
郑氏亦有数名庶子,若送入将作监或令其垦荒,岁省粟米数百石,更能换得赋税优抚,善!大善!
“李相所陈新法细则,尤以‘次子、庶子子出路’二条,臣以为,实乃固国本、安社稷、增国赋之良策!”
郑国声音洪亮,条理清晰,直奔利益核心。
“其一,此策可化解勋贵大族内耗之忧。庶子有出路,则家族内怨自平,祸乱之源可消。其二,为国库开源节流。庶子入仕或垦荒,皆为国效力,创造价值,而非坐食府库之蠹虫。其三,充实新地,巩固疆土。庶子携家眷仆役垦殖新地,实为朝廷以最小代价实边之良方!其四,激励勋贵为国育才。本家因庶子之功而得赋税优抚,必更重子弟实务教化。此策一举四得,利国利民亦利勋贵!臣,附议新法!”
郑国话音未落,又一个语速极快的声音紧跟着响起。
“陛下!臣,附议郑内史之言!”掌管外交邦交的典客顿弱出列,他对嬴政行礼后,目光锐利地扫过全场。
陇西顿氏,庶支众多,常因争夺有限家产而内斗不休,去年还有两人因械斗下狱,家族颜面尽失,还耗费巨资打点。
若能使这些不安分的庶子赴河西垦荒,既免家族内斗,年省赎罪金恐达数百金!
更能借朝廷律法弹压其不法之行。此策简直是为我顿氏解困!
冯去疾嫡系势大,此刻正是表态支持新法,向陛下示好的良机!
“臣观山东六国旧地,宗室庶孽作乱者,十之八九起于嫡庶之争,坐困愁城而心生怨望!李相新法,予庶子光明正道,使其才有所用,力有所归,实乃釜底抽薪,消弭内患之绝妙法门!更可借此,将勋贵之力导向为国开拓,强我大秦根基!臣,亦全力附议新法!”
紧接着,一位须发皆白、资历极老的重臣也站了出来,他的举动更是引人瞩目。
“陛下!臣,附议!”掌管舆马车驾的太仆公孙贺手持笏板,声音略显苍老却中气十足。
他环视殿内,目光尤其在几位脸色难看的勋贵脸上停留了一下,竟当众抖落家丑:“老臣家中,便有庶子三人,皆已成年,整日无所事事,斗鸡走狗,空耗米粮,老臣亦常感忧虑,恐其惹下祸端。李相新法,予其出路,或入少府为国效力,或赴边地开疆拓土,不仅能安身立命,甚至可能光大门楣!老臣感激涕零!岂有反对之理?此新法,保我勋贵家族世代绵长,实乃善法!臣,恳请陛下圣裁,速行新法!”
老脸暂且不要了!
那三个孽子年耗粟米近千石,还屡屡闯祸,再这样下去,公孙家迟早被拖垮。
若能送去垦荒,不但岁省巨大,还能换些赋税抵扣,简直是天赐良机!
冯去疾次子比我那几个更不堪,他此刻怕是自身难保,哪还顾得上同盟之谊!
他最后那句话,如同重锤砸在冯去疾心上。
冯去疾眼前一黑,身形微晃,他嫡次子正因与庶子争抢歌姬而殴人致残被关押,此事若被捅出…他猛地看向赢傒,却见赢傒目光躲闪,显然也在急速盘算自家那几十个庶子的“价值”。
“陛下!臣,少府丞周仁,附议!少府百工坊正亟需通晓算学、匠作之才!”
“陛下!臣,郎中令属官司马欣,附议!新法利于国家安定!”
“陛下!臣,内史属官董翳,附议!垦荒之策实乃富民强国之本!”
如同堤坝彻底决口,一个接一个之前未曾发声、甚至有些职位并不显赫,但背后皆代表一方势力或自身家族利益的大臣,纷纷出列,言辞恳切,理由各异,但核心无一例外,都落在了那两条“庶子出路”所能带来的巨大现实利益上!
他们的矛头虽未明指冯去疾,但每一句附议都在无形中驳斥着他之前“动摇国本”的指控。
(https://www.02ssw.cc/5037_5037045/4399216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