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始皇别闹!我就吹个牛你当真了? > 第一百三十三章 就是秦法的残酷性。

第一百三十三章 就是秦法的残酷性。


扶苏和章邯都被这个视角震撼了。

将六国定义为“分裂割据政权”,而将秦的统一定义为“结束分裂、回归一统”,这在政治上占据了绝对的道德和法理高地!

“那……该如何阐述这‘天下本一家’之理?”扶苏急切地追问,他感觉一扇全新的大门正在打开。

“从历史讲起。”赵天成毫不犹豫地说,“就从商周开始讲。周天子分封诸侯,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周鼎盛之时,诸侯虽各有封地,但共尊周室,天下是一个整体。只是后来周室衰微,诸侯不再尊奉共主,才相互征伐,裂土自立,形成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几百年的战乱,就是分裂带来的恶果。”

“而大秦,结束的就是这个不正常的分裂时代,是顺应天命人心,让天下重归于一统!这不是灭亡了六个国家,而是消除了六个导致天下动荡战乱的分裂割据势力,重建了完整的、统一的天下国家!”

“所有的子民,无论原来生活在齐地、楚地还是秦地,现在都是这个新生的、统一的‘大秦’国的国民!我们不再是齐人、楚人、秦人,我们都是‘秦人’,或者说,都是‘华夏之人’,是共同生活在这片华夏土地上的同一国人!”

赵天成的话语在牢房中回荡,带着一种重构历史的强大力量。

扶苏听得心潮澎湃,呼吸急促。

他从未想过,宣传教化竟可以如此操作!

这完全是从根源上重新定义过去的几百年历史,为秦的统一赋予无可辩驳的正当性和必然性!

一旦这种叙事被广泛接受,六国遗民的心理隔阂将被极大削弱,对秦的抵触情绪也能找到宣泄和转化的渠道——他们不是亡国奴,而是分裂乱世的终结者、新统一国家的共建者!

“先生!此论……此论真是……”扶苏激动得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

“但是,”赵天成忽然又给热血上头的扶苏泼了点冷水。

“光靠嘴说说是没用的。故事要讲,但也要有实际行动配合。你们的法律要尽可能地体现公平——至少是程序上的公平,不能明显偏袒老秦人。你们的官吏对待六国百姓,不能一味欺压盘剥。”

“统一的便利,比如驰道交通、度量衡统一带来的商业好处,要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减轻徭役赋税暂时可能难,但在执法和行政上,尽量做到‘一体同仁’的感觉,减少歧视。否则,你们故事讲得再好,他们实际感受到的却是压迫和歧视,那这‘认同感’永远也建立不起来,反而会觉得你们虚伪。”

“讲故事,是为了赢得人心。而实际的政策和行为,则是巩固人心。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缺了任何一样,这‘国家认同感’都是空中楼阁。”

赵天成看着眼中重新燃起炽热光芒的扶苏和章邯,嘴角却撇了一下,话锋陡然一转。

“但是,想法很美好,现实很骨感。苏公子,老章,我得给你们泼盆冷水。你们大秦,想讲好这个‘天下归一’的故事,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扶苏脸上的兴奋之色微微一凝:“先生何出此言?方才先生所论,逻辑清晰,直指根本,何以……”

“因为你们大秦自身的历史,有很多‘硬伤’。”

赵天成打断他,语气平淡却直接。

“跟六国那些老牌诸侯比起来,在很多他们看重的地方,你们是处于劣势的。如果只是空泛地喊口号,很容易被对方抓住这些弱点进行反击,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起反作用。”

章邯眉头紧锁:“我大秦横扫六合,席卷八荒,国力军力冠绝天下,何来劣势之说?”

“不是指军力和国力,是指‘历史地位’和‘文化认同’这类软性的东西。”

赵天成解释道,“这些东西,在争夺人心、构建认同的时候,有时候比刀剑更重要。你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短板,然后才能想办法去弥补,或者绕过,甚至把水搅浑,让大家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扶苏神色变得凝重:“请先生详加指教,我大秦……有何短板?”

“好,那我就给你们数数。”赵天成掰着手指,“第一,出身问题,或者说‘血统’和‘法理’问题。山东六国,尤其是韩、赵、魏三晋,齐、燕,他们大部分最初的诸侯,要么是周王室的宗亲子弟,比如晋国、燕国。要么是周朝开国的功勋元老,比如姜子牙的齐国。他们的立国,是周天子正式分封的,在周朝的那套体系里,他们是‘自己人’,是正统的诸侯。你们秦国呢?”

赵天成看向扶苏和章邯:“秦人最早的祖先,给周天子干什么的?养马的。非子因为养马养得好,被周孝王封在秦地,号曰‘秦嬴’,‘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注意,最开始可能只是个‘附庸’,连正式的诸侯都不是。直到周平王东迁,秦襄公派兵护送有功,才被正式封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而且说的是‘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看见没?是让你们自己去从戎狄手里打,打下来才算你们的。”

“在周朝体系的最初设计里,秦的起点和地位,是无法和那些老牌姬姓或功勋诸侯相比的。六国遗民完全可以拿这个说事,讥讽秦是‘暴发户’,是‘边陲养马的’,得位不正,血统不高贵,不配领导华夏。这是你们需要面对的第一个历史叙事上的弱点。”

扶苏和章邯的脸色微微有些难看,但他们无法反驳,因为赵天成说的确是史实。

秦的崛起史,确实充满了边陲的艰辛和与戎狄的搏杀,与中原诸侯那种“高贵”的出身不同。

“第二,文化认同问题。”赵天成继续道。

“关中之地,长期与戎狄杂处,风俗习惯上不可避免地带有戎狄的色彩。在山东六国,尤其是坚持周礼的鲁国、文化繁荣的齐国看来,秦国是‘蛮夷’,是‘虎狼之国’,‘不识礼义’。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制度更是与六国推崇的‘礼乐’‘仁政’格格不入,被认为是‘苛法’‘虐政’。这种文化上的歧视和隔阂,是真实存在的。你们统一之后,在原来六国的人看来,可能不是‘文明的华夏统一了蛮夷’,反而有点像‘野蛮的秦人用武力征服了文明的华夏’。这种观感,对构建认同极其不利。”

“第三,就是秦法的残酷性。”赵天成的语气依旧平淡,但话语内容却尖锐无比。


  (https://www.02ssw.cc/5037_5037045/4399213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