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此皆为国谋长治久安之策。
蒙恬适时出列,声如洪钟。
“陛下,诸位大人。本将常年戍边,深知匈奴之患,非单靠长城与刀兵可彻底解决。若能以互市稍满足其部分需求,减少其南下劫掠之次数,便可为我边民赢得喘息之机,为我大军调整部署争取时间。且如丞相所言,严格控制,风险可控。末将愿立军令状,若行互市,必确保边境安稳,不出大乱!”
又有几位大臣提出各种质疑,涉及财政、治安、人心导向等方方面面。
李斯一一予以回应,虽非尽善尽美,但也条理清晰,显然对新法可能引发的各种问题都做过深思熟虑。
他引经据典,结合现实,极力说明新法乃是在维护秦朝统治根本的前提下,应对当前危机的必要调整。
辩论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朝堂之上,支持者与反对者皆有,但显然反对和疑虑的声音占了主流。
新法内容太过惊世骇俗,触及了许多根深蒂固的观念和利益。
最终,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御座之上,一直沉默聆听的秦始皇嬴政。
嬴政目光扫过全场,将众臣的反应尽收眼底。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和决断,瞬间压下了所有的议论声。
“众卿所议,朕已听闻。”他顿了顿,“李斯所言新法,其条款或有需斟酌完善之处,然其大方向,乃朕之意。”
这句话让所有心存侥幸以为陛下或许会被劝谏打动的大臣心头一沉。
嬴继续道:“天下初定,然隐患犹存。旧制虽功不可没,然非万世不移之良药。若固步自封,无视民瘼,则强干亦有枯朽之日。北筑长城,南戍五岭,耗费几何,民怨几何,朕非不知。然匈奴之患,非单凭征伐可解。尝试新途,或有一线生机。”
他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削减赋役,是为蓄养民力,稳固根基。鼓励百工,是为富国强兵,另辟蹊径。规范互市,是为以逸待劳,分化制衡。采听舆情,是为洞察秋毫,防微杜渐。此皆为国谋长治久安之策,非为一时应变之计。”
他看向李斯:“李斯。”
“臣在。”
“新法纲要,即日颁布天下。着丞相府、廷尉府、治粟内史等衙署,会同相关郡县,详定实施细则,务必周密严谨,减少纰漏。执行之中,若有阻碍,无论涉及何人,按律处置。”
“臣遵旨!”李斯深深躬身,心中一块巨石落地,却又感到更大的压力袭来。
嬴政又看向群臣,语气沉肃:“新政推行,关乎国运。朕意已决,众卿当戮力同心,共克时艰。毋得固守旧见,阳奉阴违。但有从中作梗、敷衍塞责者,勿谓言之不预。”
皇帝的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带着明确的警告意味。纵然心中仍有万般疑虑和不满,此刻也无一人再敢出言反驳。隗状、嬴傒、王绾等人互相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无奈与担忧,但最终也只能躬身应道:“臣等遵旨!”
“散朝。”嬴政说完,起身离去。
嬴政最终以不容置疑的姿态强行通过了新法纲要。
诏书加盖玉玺,由谒者疾驰传送各郡县。
如同巨石砸入死水,这道名为《大秦新政纲要》的诏令,在帝国庞大的躯体上引发了剧烈而迥异的震荡。
关中之地,老秦故土,反应相对平稳。
许多黔首在里正、亭长宣读完“削减徭役三成”、“新垦之地三年不纳赋”的条款后,脸上多是茫然与将信将疑。
他们窃窃私语:“当真?莫不是听错了?”“少服役自然是好……可这官家的话,能信几分?”
一些低层小吏也暗自皱眉,征发役夫向来是他们权力和油水的来源之一,如今这般削减,往后日子怕要紧巴许多。
但也有见识稍广者,如一些退伍的老卒、小地主,则暗自点头,觉得陛下或许真是要改弦更张,让百姓喘口气。
而关东诸郡,情形则复杂得多。
原韩、赵、魏、楚等地,郡守、县令接到诏书时,许多人都惊出一身冷汗。
他们比谁都清楚本地民力已近榨干,怨气暗涌,这道减赋役的诏令,从长远看或是维稳良策。
但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往年为了完成严苛的考课,赋税徭役多有虚报、预征,如今骤然要减,历年积欠的账目如何平?
那些早已被摊派下去、甚至已被贪墨的赋役份额,又该如何处置?
一间官廨内,几位郡吏围着诏书愁眉不展。
“大人,这……这可如何是好?去岁为修驰道预征的役夫口粮,早已折算他用,如今拿什么退补?”
郡守长叹一声,揉着额角:“还能如何?速速核计历年账目,能抹平的尽量抹平,实在不行……只能先从官仓借贷填补窟窿,盼着明年风调雨顺吧。切记,此时万不可再激起民变!”
旧齐、燕边地,民风彪悍,对新法的反应更为直接。
一些乡野村落,听到减赋消息,先是死寂般的沉默,随后爆发出不敢置信的欢呼,甚至有老者涕泪横流,朝着咸阳方向叩拜。
然而,也有地方豪强与旧贵族势力暗自冷笑,认为这是秦廷力弱、控制力下降的表现,开始蠢蠢欲动,盘算着如何在新政实施的混乱中攫取更多利益,甚至串联六国遗贵,密议“秦法自溃,吾等复国有望”。
边郡如北地、陇西,守将们对“互市”条款最为关注。
军中将校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与匈奴互市?这不是与虎谋皮吗!”
“朝廷此举,未免太过冒险……”
“但若真能换得良马,减少边衅,倒也是好事……”疑虑与期待交织。
蒙恬的军令很快抵达:各边塞严加戒备,提高巡防频率,同时开始甄选熟悉胡俗、机敏勇敢的低级军官和士卒,准备执行未来的护卫与监控任务。
军营中气氛悄然变化,少了些往日只知砍杀的肃杀,多了几分揣测与观望。
在这纷乱复杂的局面中,李由和蒙海肩负特殊使命,即将出发。
章台宫侧殿,嬴政并未举行盛大饯行仪式,只有李斯、蒙恬、蒙毅在旁。
气氛庄重而压抑。
嬴政看着眼前两位年轻的臣子,目光沉静却极具分量。
“李由,蒙海。”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
“此行非比寻常。尔等所携,非仅国书礼物,更关乎大秦北疆未来数十年之气运。朕,不要你们逞一时之勇,贸然与匈奴订立盟约。朕要你们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将草原山川之形胜、部落强弱之虚实、人心向背之微妙,一一牢记于心,绘于图,录于简。”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如刀。
(https://www.02ssw.cc/5037_5037045/4399204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