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沉没……成本?
“陛下,此论甚至可应用于官吏考课。以往考课,多看重其完成赋税、征发役夫之总量。然若能引入‘边际’与‘机会成本’之思,则需考量其征发最后一成赋役时,对当地民生造成的额外影响,以及其是否在任内发现了更具潜力的发展途径而未采用。如此,或可引导官吏不再一味追求总量,而是更注重施政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蒙恬也顺着这个思路想到军事领域。
“对于将领的考核亦然。不能光看斩首多少,还需考量其为实现战果所付出的代价,以及其是否在战场上抓住了更具战略价值的目标。”
嬴政缓缓站起身,走到那幅巨大的牛皮地图前,目光深邃地扫过帝国的疆域。
他沉默了片刻,声音低沉而坚定地响起:
“今日所闻,尔等所论,皆切中要害。赵天成此人,虽言行狂悖,然其腹中所学,确有其独到之处,每每发人深省,直指根本。此‘经济’之论,看似无关刀兵律法,实则乃驾驭资源、权衡利害之无上妙法。若能善加利用,于我大秦而言,其利或不下于十万雄兵!”
他转过身,目光锐利地扫过李斯、蒙恬、蒙毅:“李斯!”
“臣在!”
“由你牵头,会同治粟内史及相关府署,细究此论。尝试将其精髓,融入赋役征发、工程营造、律令设定之考量之中。不必急于求成,可先择一二郡县,就徭役征发之‘边际成本’进行测算摸索,积累经验,探寻可行之法。”
“臣遵旨!”李斯肃然应道,深感责任重大。
“蒙恬、蒙毅!”
“臣在!”
“你二人亦需深研此道。军事布局、情报运作、乃至将领考课,皆可尝试引入此论之思维。务求使我大秦每一分国力,皆能用在刀刃之上,避免无谓损耗!”
“臣领旨!”蒙恬与蒙毅齐声应命,眼中充满了跃跃欲试的光芒。
“此论关乎国本,具体内容,暂限于尔等知晓,不得外泄。”嬴政最后叮嘱道,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如何将其化为切实可行之策,乃尔等当下之要务!”
“臣等明白!”
三人躬身退出章台宫时,夜色已深,但他们的心中却如同点燃了一团火,充满了对这套新奇理论的震撼以及对未来应用的思索。
阳狱。
牢房内,两个大木桶孤零零地立在角落。
扶苏眉宇间的思虑却比之前更加深沉。
他长长地吁出一口气,目光投向对面又恢复懒洋洋瘫姿的赵天成,语气充满了由衷的叹服。
“先生学究天人,学生……学生闻此‘边际’、‘机会成本’之论,如开茅塞,如拨云雾而见青天。这一日,学生脑中反复思量的,皆是先生所言之事。以往只觉治国维艰,千头万绪,如今方知,其中竟有如此精妙的权衡之道可循。”
赵天成掀开眼皮,瞅了他一眼,嘿嘿一笑,带着点戏谑,也带着点真实的赞赏。
“你小子脑子是真好使啊!很多问题一点就透,还能举一反三,联想到具体政务上去。很厉害啊!比很多死读书的强多了。”
扶苏连忙摆手,脸上并无得意之色,反而更加谦逊。
“学生岂敢!若非先生深入浅出,以吃饭、修长城等寻常事例剖析,学生愚钝,只怕终生难窥此中门径。学生只是……只是觉得,若能将先生所授的这两种权衡之术,运用得当,或可使施政少些盲目,多些精准,避免许多……无谓的损耗与民怨。”
他眼神中带着一种热切的期盼,仿佛看到了某种理想图景。
赵天成听到他这话,却只是嗤笑一声,换了个更歪斜的姿势,毫不留情地泼了盆冷水。
“运用得当?嘿,想得美!这才哪儿到哪儿?‘边际’和‘机会成本’,听起来好像挺厉害,说白了,只是经济学里最基础的两个概念,帮你把‘抉择’这事儿看得更清楚点而已。就像你学认字,刚学会了‘上’‘下’‘人’‘口’,就觉得自己能读懂律法条文了?”
扶苏被他说得一怔,脸上的热切稍敛,但求知欲却更盛。
“先生之意是……此二者,仅是入门?这经济学之海,竟如此深广?”
“废话!”赵天成打了个哈欠,又慢悠悠地坐起来。
“看你这么好学,脑子也还算灵光,反正离我‘上路’还有段日子,闲着也是闲着,就再给你讲点别的。光是会看‘边际’,会算‘机会成本’,还远远不够。现实中让人做决策犯糊涂、甚至明知是坑还往里跳的东西,多着呢。”
扶苏立刻正襟危坐,如同最虔诚的学子。
“学生洗耳恭听,请先生教诲。”
赵天成揉了揉脖子,似乎在组织语言,然后才慢悠悠地开口。
“先说个你们肯定经常掉的坑,叫‘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扶苏仔细品味着这个词。
“对。简单说,就是那些你已经花出去了、无论如何也收不回来的付出。比如时间,比如钱粮,比如精力。”赵天成解释道,“很多人啊,在做后续决定的时候,总会被这些已经沉没的成本牵着鼻子走,觉得‘我都投入这么多了,现在放弃太亏了’,于是乎,明明知道继续下去可能亏得更多,还是硬着头皮往下干。”
他看向扶苏,问道:“举个例子,你们修那个阿房宫,投进去的钱粮人力,是不是天文数字?现在如果发现,继续修下去,国库可能被拖垮,民怨会彻底爆发,但要是停下来,之前投进去的那些就全都白费了。你说,这时候,决策者是该考虑已经‘沉没’的成本,还是该只考虑继续修和停下来这两种选择,各自将来要付出的代价和可能带来的结果?”
扶苏心中一震,瞬间明白了这个词的厉害。
这不正是许多朝廷工程,包括父皇一些执念的写照吗?
因为前期投入巨大,即便看到了后续的巨大风险,也往往难以断然止损。
“先生之意是……理性的决策,不应受制于已无法收回的沉没成本,而应……向前看,只权衡未来的利弊?”
“对喽!”赵天成肯定道,“沉没成本不是成本!因为它已经沉没了,不影响你未来的选择了。纠结于沉没成本,是人类最常见的非理性行为之一。”
(https://www.02ssw.cc/5037_5037045/4399202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