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箭在弦上
当欧洲各列强逐渐公开自己在去年的财政数据,哪怕是一个普通的欧洲平民也知道,超级大战马上就要来了。
原因也很简单,没有任何一个列强国家能在如此巨额的军费开支下坚持数年时间,在各列强国家坚持不住的时候,他们就只能通过战争这唯一一种方式,来阻止军备竞赛的继续。
在西班牙太阳报对西班牙两座大型城市,马德里和巴塞罗那市民进行采访的报道当中可以看到,一共随机采访了上千名市民,其中超过60%的西班牙人都认为超级大战会在1912年内发生,超过30%的西班牙人认为超级大战会在1913年发生,只有10%的人认为超级大战可能会拖延到1914年。
并不只是西班牙民众,欧洲大部分民众都是这样的想法,甚至欧洲各国政府也普遍认为,法国和德国的和平状态最多只能维持两年的时间。
在德国和法国政府内部,也都在进行着关于战争计划的讨论。
各国的战争计划不是战争爆发后才制定的,而是早在战争爆发之前,就有着非常精细并且缜密的进攻计划。
德国的进攻计划由原来的总参谋长施里芬伯爵制定,号称能用八周的时间攻克巴黎。
计划的内容也很简单,施里芬伯爵大胆猜测法国会将主要兵力用在阿尔萨斯和洛林方向,这两个地区曾经在普法战争后被德国夺取,法国与德国的主要仇恨也集中在这两个地区。
在法国主要进攻阿尔萨斯和洛林方向的前提下,德国只需要动用两三个集团军在此方向上进行防守,将剩余的大部分兵力全部集中在右翼,借道低地国家,达到快速攻克巴黎的目的。
如此一来,德国军队不仅能够绕过法国军队的主要进攻方向,还能反过来威胁法国军队的侧翼。
一旦巴黎被攻克的消息传到法国军队内部,法国军队必定会如同曾经的普法战争那样,瞬间土崩瓦解。
因为这份进攻计划是施里芬伯爵制定的原因,因此进攻计划也被称为施里芬计划。虽然施里芬伯爵已经去世,但因为接管德国总参谋长的是他曾经的助手小毛奇,因此施里芬计划也被德国总参谋部继续启用,为进攻法国的一号计划。
不过毕竟新任德国总参谋长已经变成了小毛奇,肯定不可能原封不动地留用施里芬制定的计划,这岂不显得新任总参谋长小毛奇很无能?
在小毛奇的力主之下,德国总参谋部修改了一部分进攻计划的细节,将原本拥有西部战线85%兵力的右翼削减到了60%兵力,将这削减的25%的兵力全部集中到了左翼。
相较于原本略显疯狂的施里芬计划,经过修改后的进攻计划就显得保守多了。施里芬伯爵将德国的绝大多数兵力集中在西线战场,又将西线战场的绝大多数兵力集中在右翼,阿尔萨斯-洛林和东部与俄国的战场兵力是极度空虚的。
经过小毛奇的修改之后,虽然削弱了西部战场右翼的兵力,但也加强了左翼的兵力,确保了西线战场仍然集结德国大多数军队。
如果以后世的目光来看,这样的调整让德国葬送了先机。但对于此时的德国来说,作为总参谋长的小毛奇进行略微的进攻计划调整,这实在是再正常不过。
德国上下对进攻计划的调整都没有任何异议,他们始终坚信强大的德意志帝国军队会在短时间内攻克巴黎,战争会如同曾经的普法战争那样,以极快的速度结束。
德国政府内部,德皇威廉二世与现任德意志帝国首相特奥巴尔德·冯·贝特曼-霍尔维格正在进行的对话也与进攻计划的修改无关,两人正在讨论的,实际上是战争爆发的时间。
“皇帝陛下,法国政府那边已经在加快军队的扩张了。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战争很有可能会在今年爆发。”德国首相特奥巴尔德·冯·贝特曼-霍尔维格一脸严肃的对着德皇威廉二世说道。
眼下的局势对于德国和法国来说,都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局面。
德国这边不打算开启战争,就要面临被法国主动宣战的风险。与其说是德国和法国想要引爆一场战争,倒不如说是双方已经走到了悬崖边,无论如何也需要一决生死了,否则就只能双双殒命。
“参谋部那边已经将进攻计划修改完毕,如果非要和法国人打上一场,那么我认为现在就是时候。”德皇威廉二世微微倾斜着身体,将先天萎缩的左臂隐藏,右手轻点桌面,一脸自信地说道。
先天的身体缺陷让威廉二世敏感又自卑,可在年纪轻轻又登上皇位的前提下,威廉二世难免又有些自傲和骄横。
这也让威廉二世变成了一个极度矛盾的人。他一边通过两次参与英国葬礼(维多利亚女王、爱德华七世)来表达与英国交好的意图,另一边则又鲁莽地通过自己的言语得罪英国政府和民众。
好在英国王室并不会因为威廉二世的些许言语就与他计较,此时的英国王室和德国皇室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良好的。
一方面,如今的英国王室姓氏仍然是萨克森·科堡·哥达,这可是根正苗红的德意志姓氏。
另一方面,威廉二世的母亲维多利亚公主正是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女,英国王室和德国皇室之间是有密切的联姻关系的。
正是这些因素造就了英德关系的良好,如果不是历史上的德国在一战前疯狂建造海军让英国感受到威胁,恐怕英国真不一定会选择帮助法国这个充满仇恨的世仇国家。
“皇帝陛下,我们是否应当考虑英国和西班牙的态度?如果英国和西班牙在战争爆发后选择干涉,局势很有可能对我们而言,会走向更不利的方向。”看着自信满满的德皇威廉二世,德国首相奥巴尔德·冯·贝特曼-霍尔维格有些担忧的说道。
别管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实力是怎样对比的,作为德意志帝国的首相,奥巴尔德·冯·贝特曼-霍尔维格清楚,战争爆发后德国绝对是压力最大的那个国家。
虽然德国和奥匈帝国都需要两线作战,但德国面对的是法俄这两个超级列强。奥匈帝国只需要面对一部分俄军的主力外加塞尔维亚这个小国,还有着保加利亚和奥斯曼帝国的帮助,实际的压力并不大。
特别是在西线,德国需要单独面对法国军队的进攻。虽然法国此时已经衰落,德意志帝国才是最强大的那个国家。
但问题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法国仍然是公认的欧洲第二陆军强国,德国面对法国也需要付出百分百的谨慎。
更让奥巴尔德·冯·贝特曼-霍尔维格感到担忧的是,在两大军事集团之外,还有两个超级列强正在对欧洲局势虎视眈眈。
只要英国和西班牙其中一个干涉欧洲战争,对德国来说都有可能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也正因为如此,在战争正式爆发之前,必须要确保英国和西班牙同时中立,或者确保德国能够获得其中一方的支持,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听到首相奥巴尔德·冯·贝特曼-霍尔维格的询问,德皇威廉二世点了点头,但却没有丝毫的担忧,微笑着回复道:“我们应该感谢西班牙政府,如果不是他们提出了中立国家条约,恐怕我们还没有十足的信心来应对英国和西班牙有可能的干涉。
现在,在英国和西班牙同时签署了中立国家条约的情况下,他们干涉欧洲战争的可能已经降到了最低。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放松警惕。西班牙或许拉拢不到,但英国我们还是可以争取一下的。
外交部可以与英国政府进行联系,确保英国在西班牙不介入的情况下保持中立,在西班牙介入的情况下偏向于我们。
必要时候可以在海军方面进行退让,只要确保我们的战争不会有外界因素干涉,德意志的陆军会在短时间内攻克巴黎,我们或许能在凡尔赛宫殿外举行阅兵,向欧洲宣告我们的强大。”
德国内部对于和法国的战争还是很有信心的,他们唯一担忧的,或许就是英国的干涉了。
历史上的德国政府曾经试图调解过和英国政府的关系,不过最终收效甚微。但他们错误的预估了英国的选择,本来以为英国会在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没想到英国直接站到了法国那边。
此时的局势有些不太一样,因为西班牙提出的中立国家条约的原因,英国和西班牙都早早的宣布了中立。
虽然也有撕毁条约的可能,但就目前英国王室和德国皇室的良好关系来看,英国也不可能为了法国撕毁这条条约,并且还站在德国的对立面吧?
西班牙固然有可能支持法国,但要是西班牙支持了法国,英国为了自己的地区平衡政策,也大概率会支持德国。
也正因为如此,德皇威廉二世对目前的欧洲局势还是非常乐观的,他甚至相信德意志军队会如同普法战争那样,用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来宣告德国的强大。
听到德皇威廉二世的回复,奥巴尔德·冯·贝特曼-霍尔维格点了点头,对参谋部的战争计划不再有异议。
实际上,就算他有异议也没有任何作用。
别看他是德国首相,但他对这种军事行动没有太大的话语权。德国军事行动一切都要听从统帅部的命令,德国政府也要为统帅部服务。
在德国内部商讨战争发动时间的同时,法国政府内部也在进行着有关的讨论。
现任法国总统阿尔芒·法利埃和法国总理约瑟夫·卡约以及总参谋长约瑟夫·雅克·塞泽尔·霞飞同样也进行了一场长时间的谈话。
和德国不同,法国政府高层是没有那么强烈的主战态度的。不管是总统阿尔芒·法利埃还是总理约瑟夫·卡约,实际上都是比较温和的鸽派。
但问题是,此时不管是法国军方还是民间,对这场与德国之间的战争都是非常期待的。
法国民众永远也忘不了40多年前的仇恨,忘不了踩在所有法国人头顶才建立起的德意志帝国。
军方更是迫不及待,不管是刚刚成为总参谋长的霞飞还是其他稀缺功劳的中青派军官,都渴望这场战争来积攒自己的功劳簿。
法国政府被夹在其中已经无法选择,他们只能顺势而为,否则就会被民意所推翻。
值得安慰的是,虽然霞飞刚刚成为法国总参谋长不久,但他已经根据法国总参谋部此前关于进攻德国的各项计划进行了整合和修改,向法国政府提交了一份看起来还算合理的全新计划。
这份计划在法国内部被称为17号计划,被视为法国在战争爆发后快速打败德国的希望。
也正因为如此,法国总统和总理两位高官,总体上对于这场战争还是抱有很高的希望的。
说来也巧,霞飞所制定的17号进攻计划正如德国人所预料的那般,选择集中兵力进攻阿尔萨斯-洛林方向,通过占领阿尔萨斯-洛林来迫使德国进入战略防守。
这也算是比较巧合的一点,实际上德国政府和法国政府都不清楚对方的进攻意图和方向,而施里芬所制定的进攻计划确实猜测到了法国人的想法,可惜最重要的兵力部署已经被小毛奇修改。
“总统阁下,总理阁下。”总参谋长霞飞看着眼前两位法国政治权力的最高统帅,信誓旦旦的说道:“法兰西的军队已经完全做好了战争准备,我们的士兵期待着战争的到来,德意志军队只会成为法国士兵功劳簿上的几行文字。
如果战争在今年中旬爆发,我有信心让士兵们在圣诞节回家,他们能够没有影响的度过一个欢快的节日。”
法国总统阿尔芒·法利埃和总理约瑟夫·卡约都不是军方出身,他们对于军事也没有自己的判断,只能根据总参谋长霞飞的态度来判断法国军队的优劣。
看到自信满满的霞飞,两人也相信法国军队会取得战争的胜利,不由得也放松了许多。
既然这场战争已经变成不得不打的战争,那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也很简单了,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去支持军方,拿到这场战争的胜利,仅此而已。
“军方还需要什么支持吗?”法国总统阿尔芒·法利埃看向了霞飞,面带笑容的询问道。
如果能在他的任期内带领法国打赢与德国的战争,这不仅能为他积攒莫大的个人声望,同样也能让他的政治履历变得更加辉煌。
对于一名合格的政客来说,他当然不能放过提高自己政治履历的机会,特别是在政治生涯的最后时刻。
1841年出生的法国总统阿尔芒·法利埃,截至今年已经70岁的高龄。一旦错过了这次机会,他可就没有下一次的法国总统任期了。
也正因为如此,阿尔芒·法利埃决定抓住这次机会,也算是给自己漫长的政治生涯一个完美的答卷。
听到总统的询问,霞飞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回答道:“当然需要,总统阁下。
虽然军队上下都坚信法国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但只靠这样的信心是完全不够的。我们需要更加精良的武器装备,更多的士兵以及更加充分的后勤补给。
为了迫使德国从进攻转变为防守,我们需要在阿尔萨斯-洛林一线投入大量的军队。如此一来,我们现有的军队数量将不足以防守其他地区。
我建议,在今年之内,将军队总人数扩张到一百万人以上,并且确保我们的预备役随时可以被动员,这样才能在战争中拥有更大的胜算。”
法国也算是吃一堑长一智,对于军队也不会盲目自信。
普法战争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法国军队太过自信,忽略了武器装备已经和普鲁士有了差距。
现在的法国军队不会重蹈覆辙,作为法国的总参谋长,霞飞也希望法国军队能够全面换装新的武器,并且提高军队内部火炮和机枪的装备数量,来提高法国军队的火力。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法国军队整体的战斗力,才能和以战斗力著称的德意志军队相媲美。
听到霞飞的诉求,法国总统阿尔芒·法利埃点了点头,将目光看向了总理约瑟夫·卡约。
约瑟夫·卡约当然明白总统看向自己的目光是什么意思,他随即看向了总参谋长霞飞,点了点头说道:“没问题,总参谋长阁下。政府会尽快拨出一部分额外的军费预算,帮助我们的陆军更换武器装备,扩大武器装备的仓储。
关于预备役问题,我们也会督促各地区的预备役做好准备,随时应对有可能爆发的战争。”
在得到政府的支持之后,总参谋长霞飞可谓是信心满满,相当自信地向总统和总理表示道:“我向您保证,这场战争法兰西会取得最终的胜利,我们的军队将踏平柏林,届时欢迎两位阁下前往柏林参加阅兵。”
5000字第一更,求支持!
稍后还有一更,今天开始连续5天日万,求支持!
大家有月票的可以等到28号,月底三天有月票翻倍,投票更划算!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6_5036982/1111065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