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第90章 ,JHSX特训班
第90章 ,JHSX特训班
“呼~”
夜已经黑了,房间里的汪廷政在读完最后一篇论文后,仰着头,舒出了胸膛里积压的一口浊气。
摆在汪廷政面前的是三篇数学论文:《基于混沌原理的地炼石化产业未来研判报告》、《无穷小的极限向下光滑性研究》、《无穷小的极限向下和无穷大的极限向上光滑性研究》。
读完了这三篇论文,汪廷政有点怀疑人生了,他很想骂一句:这他妈的都写的什么乱七八糟的,但是他始终开不了口。
这三篇论文每一篇都跟一本书一样厚。
而其实论文的原文是很薄的,但是这篇论文却像是一篇语文课本里的晦涩难懂的文言文一样,基本每一句话后面都有标识的注解和批注。
虽然这论文里的注解和批注都是院士写的,但是一开始汪廷政对此是很疑惑的:一篇八十页的论文,写了一百二十页的注解,这不是妥妥的搞笑吗?看什么注解啊!直接看原文不就行了吗?
但是当汪廷政开始阅读了起来,他发现他就像是一个小学生阅读《岳阳楼记》原文一样,每一句话都读不懂,但是当阅读完了注解,却总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震撼美感。
三篇论文读完后,汪廷政觉得自己像是玄幻小说里的男主得到了秘籍一样,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但这三篇论文读完后,汪廷政也有点怀疑人生了。
而在此之前,天才的汪廷政一直都是很高傲的,他总是坚信没人比他更有数学天赋了,他汪廷政缺少的只是资历和积累,未来他的成就绝对是很高的。
但是看着面前这三篇论文,汪廷政打了一个冷颤,不知道为何,他感觉到了一种惊心动魄的恐惧,他的脑海中不由的浮现出了老师姜浩那年轻的面容:
年轻帅气的他,笑起来很阳光、很亲切,但是汪廷政却在他的背后看到了通往地狱的大门。
尤其是那篇《基于混沌原理的地炼石化产业未来研判报告》最让汪廷政感到震惊。
这篇研判文章是老师姜浩在2013年写的,他竟然如此精准的研判预测出了当下很多石化产业的发展。
汪廷政惊出了一身冷汗:“他竟然能通过天马行空的创造力,如此畅快淋漓的把数学应用到如此的高度!厉害啊!”
“嘻嘻!”接着汪廷政得意地一笑,美滋滋地开口道:“我是他的开山大弟子!”
“昨晚没睡好啊?”
一辆从博鳌秘密前往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别克商务车里,看着汪廷政浓浓的黑眼圈,姜浩很担心的询问了一句。
面对这位年轻的学生,姜浩总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他竟然当老师了。
在博鳌的这几天,姜浩除了开会,就是百度“怎么当好一个导师”。
尤其是这几天姜浩忙着开会,给汪廷政扔了三篇论文后,就没时间搭理他了,更是让姜浩觉得很不好意思。
“哈哈哈。”汪廷政客气的笑了笑,开口道:“最近几天趁老师您开会的空隙,我忙着读您的论文了。”
被叫了“老师”,姜浩有点不好意思。
这感觉对姜浩来说,有点像是一相亲,然后立马就结婚了一样,姜浩根本就没有适应这个新身份。
姜浩急忙开口道:“你也不用叫我老师,我们年龄相仿,就当朋友就行!别弄得那么严肃、拘谨,弄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哈哈哈!”汪廷政笑了笑,从今天开始,这是他“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老师了。
当汪廷政告诉女友他放弃了普林斯顿大学,选择了中石化研究院后,他女友骂他神经病,然后毅然决然的分手离开了;
不过当他跟他的父母说了,他的父母一开始也是很震惊的,但是当他透露出了他的导师是姜浩后。
他那从政的父亲一下子抓住了重点:“你去石化院?然后导师是姜浩主任?不合理啊!”
“我知道姜浩主任,虽然年轻,但是很厉害,前途无量,咱们省里的领导想要见他都见不到,而且他还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呢,你跟着他不比出国差。”
“但是姜浩主任不是搞经济学吗?你也不是石化专业的啊?这什么跟什么啊?”
汪廷政的母亲是哈工大的教授、长江学者,关于“姜浩”她好像知道些什么,在确定了儿子是跟着姜浩学习,而且对一些具体的细节还不敢说的时候,她很是兴奋、很是激动,甚至很夸张的说他们老汪家的祖坟喷火了。
“.
式中指数λi可正可负,当其为正时表示沿该方向扩展,为负数时表示沿该方向收缩。在经过一段时间(数次迭代)以后,两个不同李雅普诺夫指数将使相空间中原来的圆演变为椭圆
”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在海南待了小半个月后,在东海市举办的环太平洋石化经济论坛开始了,姜浩又来东海了。
白天的时候,作为《姜浩曲线分析下世界石化产业变革研究》的课题主持人,姜浩在重点宣讲石化产业变革课题。
在各方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下,这个课题已经在快速推进了,姜浩在世界经济界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
而到晚上,姜浩站在了东海某间秘密的教研室讲台上。
这已经是JHSX的二期特训班了,姜浩也多了几丝轻车熟路,而且当认真投入进去后,姜浩也忘记了台下都是什么人,他指着一个图像认真讲着:
“稳定体系的相轨线相应于趋向某个平衡点,如果出现越来越远离平衡点,则系统是不稳定的。系统只要有一个正值就会出现混沌运动。”
全神贯注的姜浩大脑在急速运行着,每一次的专注思考都会给他带来新的感悟。
相比那《姜浩曲线分析下世界石化产业变革研究》课题带来的万众瞩目的荣耀,姜浩真的是更喜欢这种知识的创造和满足。
姜浩的课程还没讲到一半,台下已经有一大半的听众跟不上姜浩的思路。
而这些签了保密协议的听众,要么是某研究所的研究员,要么是某高校的教授,他们并不是普通的学生的。
即使跟不上姜浩的思路,他们也在认真、努力的听着。
普通的学生可能不清楚姜浩这场特训班的意义,但是他们这些专家学者真的太懂这场培训班的意义了。
数学,最大的魅力是它是一门工具科学,它适用于所有学科,能解决所有问题。
所以,站在台上的姜浩在传播的是一种数学思维,一种新全新的、有用的数学思维。
姜浩可能不懂物理学、不懂华夏、不懂生物学但是台下的听众懂啊,他们将会带着这种新的思维,去解决他们面对的各式各样的不同问题。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6_5036831/1111106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