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左眼见飘心中喜伍 > 第十四章正定村阴兵借道(二)

第十四章正定村阴兵借道(二)


巨大的石棺静静矗立在墓室中央,棺身雕刻着繁复的云纹,边角处镶嵌着早已失去光泽的铜钉,岁月在石棺表面留下了深浅不一的刻痕,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孤寂。魏东亭举起手电筒,光束沿着棺身缓缓移动,当照到棺盖前端时,他突然停住了脚步  ——  那里刻着一个模糊的将领头像,眉眼间透着一股凛然正气,却又带着几分难以言说的悲凉。

“这棺椁的规格,看起来像是宋代中级将领的墓葬。”  林妍凑上前,手指轻轻拂过棺身的纹路,“你们看这些云纹雕刻,线条流畅,刀法精湛,符合北宋中后期的工艺风格。而且棺椁用整块青石打造,在当时也只有品级较高的官员或将领才能享用。”

张彦冰拿出相机,小心翼翼地拍摄着石棺和墓室的墙壁,生怕遗漏任何一处细节。“墓室墙壁上好像还有壁画。”  他突然说道,将手电筒的光束对准了左侧的墙壁。

众人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墙壁上果然有残留的壁画痕迹。虽然大部分颜料已经脱落,画面模糊不清,但依稀能辨认出一些场景:有士兵列队行军的画面,有战马嘶鸣的场景,还有一位将领站在高台上,似乎在指挥军队。

“这些壁画……  好像在讲述一场战争。”  陈婷小声说道,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之前的恐惧也消散了不少。

林妍仔细观察着壁画,眉头微微皱起:“你们看这位将领的服饰,和我们昨天看到的‘阴兵’盔甲很像。而且壁画上的士兵队列,和‘阴兵借道’时的队形几乎一模一样。”

魏东亭走到壁画前,用手轻轻触摸着墙面:“如果壁画讲述的是一场真实的战争,那这场战争很可能就发生在正定村附近。结合之前在墙壁上发现的‘靖康’字样,说不定和靖康之变有关。”

张彦冰推了推眼镜,若有所思地说:“靖康年间,金兵南下,北宋朝廷节节败退,河北地区成为了抗金的主战场。如果墓主人是当时的一名抗金将领,那他很可能是在保卫正定村附近的城池时战死的。而‘阴兵借道’的传说,或许就是当地百姓对这场战争的记忆传承。”

就在这时,陈婷突然  “啊”  了一声,指着石棺的一侧:“你们看,这里有个缝隙!”

众人连忙围过去,只见石棺的棺盖和棺身之间确实有一道细微的缝隙,似乎有人曾经打开过棺椁。

“要不要打开看看?”  魏东亭看着林妍,征求她的意见。作为考古人员,打开古墓棺椁是获取文物和历史信息的重要方式,但同时也需要格外谨慎,避免对文物造成破坏。

林妍犹豫了片刻,最终点了点头:“小心一点,尽量不要破坏棺椁。我们先看看里面有没有文物,或许能找到墓主人的身份信息,解开‘阴兵借道’的谜团。”

魏东亭和张彦冰找来几根粗壮的木棍,小心翼翼地插入棺盖和棺身之间的缝隙,然后用力撬动。随着  “嘎吱嘎吱”  的声响,棺盖缓缓向上抬起,一股腐朽的气息从棺内散发出来,让人忍不住皱起眉头。

棺盖被彻底打开后,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棺内。棺内铺着一层早已褪色的丝绸,丝绸上摆放着一具骸骨,骸骨的身上还残留着一些盔甲的碎片,手中似乎还握着什么东西。

林妍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将骸骨手中的东西取了出来。那是一把锈迹斑斑的短剑,剑柄上刻着几个小字,虽然锈迹严重,但依稀能辨认出  “李”“忠”  两个字。

“李忠?难道这就是墓主人的名字?”  林妍喃喃自语,将短剑递给张彦冰拍摄。

张彦冰仔细拍摄着短剑,突然注意到剑柄的末端还有一个小小的凹槽,凹槽里似乎镶嵌着什么东西。他用手电筒照了照凹槽,发现里面是一块小小的玉牌,玉牌上刻着一些复杂的图案。

“这块玉牌看起来不简单。”  张彦冰将玉牌取了出来,递给林妍,“上面的图案像是某种符咒,或许和道教有关。”

林妍接过玉牌,仔细观察着上面的图案。玉牌质地温润,图案线条细腻,虽然历经千年,却依然清晰可见。“这确实像是道教的符咒,而且图案的风格和北宋时期道教流行的符咒风格一致。”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如果墓主人李忠是一名将领,又随身携带道教符咒,那他很可能信仰道教,甚至可能请道士为自己举行过某种仪式。”

陈婷看着棺内的骸骨,心里有些发怵:“你们说,‘阴兵借道’会不会和这位李忠将军有关?比如他战死之后,魂魄不甘,带着手下的士兵在夜间行军,想要继续抗击金兵?”

魏东亭摇了摇头:“这只是民间传说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不过从目前发现的线索来看,‘阴兵借道’的传说确实和这位李忠将军以及他所处的时代有着密切的联系。”

张彦冰收起相机,说道:“我们已经获取了不少线索,不如先离开墓室,把这些发现整理一下,再结合村志和历史资料,或许能找到更多答案。”

众人点头同意,小心翼翼地将棺盖恢复原位,然后沿着通道退出了墓室。当他们走出洞口时,发现天已经快黑了,夕阳的余晖洒在小山丘上,给这座神秘的古墓增添了几分诡异的色彩。

“我们得赶紧回村里,不然天黑了路上不安全。”  林妍说道,带头朝着村子的方向走去。

四人加快脚步,沿着来时的小路返回村子。一路上,大家都沉默不语,各自思考着今天的发现。陈婷时不时地回头看向小山丘的方向,总觉得背后有人在盯着他们,心里充满了不安。

当他们回到民宿时,老板和老板娘正在门口焦急地等待着。看到他们回来,老板娘连忙迎上前:“你们可算回来了,天都快黑了,我们还以为你们出什么事了呢。”

“让你们担心了,我们在山上考察耽误了一点时间。”  林妍笑着说道。

老板叹了口气:“我早就跟你们说过,村西头的那片地方邪乎得很,尤其是那座小山丘,你们以后可别再去了。”

林妍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和众人一起走进了民宿。回到房间后,四人围坐在桌子旁,开始整理今天的发现。

林妍将从墓室中取出的玉牌和短剑放在桌子上,说道:“根据墓室的规格、壁画内容以及出土的文物,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墓主人是北宋靖康年间的一名抗金将领,名叫李忠。他很可能是在保卫正定村附近的城池时战死的,被部下埋葬在了那座小山丘下。”

张彦冰拿出平板电脑,调出了今天拍摄的照片和视频:“壁画上的士兵队列和‘阴兵借道’时的队形一致,而且墓主人李忠的盔甲碎片也和‘阴兵’的盔甲相似。这说明‘阴兵借道’的传说很可能就是以李忠将军和他手下的士兵为原型的。”

魏东亭皱了皱眉:“可为什么会出现‘阴兵借道’的现象呢?难道真的是鬼魂作祟?”

陈婷接过话茬:“会不会和那块玉牌有关?那块玉牌上不是刻着道教符咒吗?说不定是当时的道士为了镇压李忠将军的魂魄,才在他的墓中放置了这块符咒玉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符咒的力量减弱,李忠将军的魂魄就带着手下的士兵出来了。”

林妍摇了摇头:“这种说法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不过我们可以从历史资料入手,查找一下关于李忠将军和北宋末年正定村附近抗金战争的记载,或许能找到更多线索。”

张彦冰点了点头:“我明天就去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村志,看看能不能找到关于李忠将军的记载。林妍,你和魏东亭可以再去村里走访一下,问问村里的老人,看看他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阴兵借道’的传说和李忠将军的故事。陈婷,你可以负责整理今天的考古资料,做好记录。”

众人都同意张彦冰的安排,然后各自回房休息。陈婷因为白天在墓室里受到了惊吓,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总觉得房间里有奇怪的声音。她拿出老板娘给的平安符,紧紧握在手中,心里才稍微安定了一些。

而林妍则坐在桌子前,看着手中的玉牌,陷入了沉思。她总觉得这块玉牌不简单,上面的符咒或许不仅仅是用来镇压魂魄的,可能还隐藏着其他的秘密。她决定明天再仔细研究一下这块玉牌,看看能不能发现新的线索。

第二天一早,天刚亮,张彦冰就起床了,他背着电脑,来到了民宿的客厅,开始查阅关于北宋末年正定村附近抗金战争的历史资料和村志。民宿老板看到他这么早起来,有些惊讶:“小伙子,这么早就起来忙啊?”

张彦冰笑了笑:“是啊,还有很多资料要查阅,争取早点解开‘阴兵借道’的谜团。”

老板叹了口气:“唉,我看你们也是执着,不过那‘阴兵借道’的事情太邪乎了,你们还是别太较真了,免得惹祸上身。”

张彦冰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笑了笑,继续专注于电脑屏幕。他打开了多个历史数据库,输入了  “北宋靖康年间”“正定村”“抗金将领李忠”  等关键词,开始仔细查找相关的记载。

然而,查找的过程并不顺利。关于北宋末年正定村附近的抗金战争,历史资料中只有零星的记载,并没有提到  “李忠”  这个名字。张彦冰又查阅了正定村的村志,村志中虽然提到了  “阴兵借道”  的传说,但对于传说的起源和李忠将军,却没有任何记载。

“难道李忠将军只是一个普通的将领,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字?”  张彦冰皱了皱眉,有些失望。他不甘心,又扩大了搜索范围,查阅了河北省乃至全国的历史资料和地方志,依然没有找到关于李忠将军的任何记载。

就在张彦冰感到沮丧的时候,民宿老板娘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粥走了过来:“小伙子,别光顾着忙,先喝点粥吧,早饭都做好了。”

张彦冰接过粥,说了声谢谢,然后一边喝粥,一边继续看着电脑屏幕。老板娘看到他如此专注,忍不住好奇地问道:“小伙子,你在查什么呢?是不是关于‘阴兵借道’的事情?”

张彦冰点了点头:“是啊,我们昨天在村西头的小山丘下发现了一座宋代古墓,墓主人可能是一位名叫李忠的抗金将领,我们想查找一些关于他的历史资料,解开‘阴兵借道’的谜团。”

老板娘愣了一下,然后若有所思地说:“李忠?这个名字我好像在哪里听过。对了,我婆婆以前跟我说过,村里有一个老祠堂,祠堂里供奉着一位古代的将军,好像就叫李忠。不过那个老祠堂很多年前就荒废了,现在很少有人去。”

张彦冰眼前一亮:“真的吗?老祠堂在哪里?我们可以去看看吗?”

老板娘点了点头:“就在村子的东头,靠近村边的地方,你们沿着村口的大路一直往东走,就能看到了。不过那个祠堂很破旧,里面可能没什么东西了。”

张彦冰连忙放下碗,拿起电脑,朝着林妍和魏东亭的房间走去。他敲了敲房门,林妍和魏东亭很快就打开了门。

“有新发现!”  张彦冰兴奋地说道,“民宿老板娘说,村里东头有一个荒废的老祠堂,里面供奉着一位名叫李忠的古代将军,我们可以去那里看看,说不定能找到关于李忠将军的线索。”

林妍和魏东亭也很兴奋,连忙收拾好东西,然后叫醒了陈婷,四人一起朝着村子东头的老祠堂走去。

村子东头比西头更加冷清,路上几乎看不到人影。四人沿着大路走了大约半个小时,终于看到了一座破旧的祠堂。祠堂的大门早已腐朽,门板上的油漆已经脱落,露出了里面的木头。祠堂的屋顶上长满了杂草,墙壁上爬满了藤蔓,看起来已经荒废了很多年。

四人走进祠堂,里面弥漫着一股潮湿的霉味。祠堂的正中央供奉着一尊神像,神像的身上布满了灰尘,看不清面容。神像前的供桌也已经破旧不堪,上面散落着一些枯枝败叶。

“这就是供奉李忠将军的祠堂吗?”  陈婷小声问道,眼神中充满了好奇。

林妍走到神像前,用手轻轻拂去神像身上的灰尘。随着灰尘被拂去,神像的面容渐渐显露出来。神像身穿古代盔甲,手持一把长剑,眉眼间透着一股凛然正气,和墓室石棺上雕刻的将领头像一模一样。

“没错,这就是李忠将军的神像。”  林妍肯定地说道,“你们看神像的盔甲和手持的长剑,和我们在墓室中发现的盔甲碎片以及短剑的样式一致。”

张彦冰拿出相机,开始拍摄神像和祠堂内部的景象。魏东亭则在祠堂里四处查看,希望能找到一些文字记载或文物。

“你们看这里!”  魏东亭突然喊道,指着祠堂墙壁的一角。

众人连忙围过去,只见墙壁上有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一些文字。由于年代久远,石碑上的文字已经模糊不清,但依稀能辨认出一些内容。

林妍拿出随身携带的放大镜,仔细观察着石碑上的文字。经过一段时间的辨认,她终于读懂了石碑上的内容。

“石碑上记载的是李忠将军的生平事迹。”  林妍说道,“李忠将军是北宋末年正定村人,年轻时参军,抗击金兵。靖康元年,金兵南下攻打正定村附近的真定府,李忠将军率领部下奋勇抵抗,多次击退金兵的进攻。但由于兵力悬殊,真定府最终还是被金兵攻破,李忠将军在战斗中战死。他的部下将他的尸体运回正定村,埋葬在了村西头的小山丘下,并修建了这座祠堂,供奉他的神像,以纪念他的英勇事迹。”

“原来如此。”  张彦冰点了点头,“那‘阴兵借道’的传说,很可能就是当地百姓为了纪念李忠将军和他手下的士兵,而编造出来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事越传越神,就变成了现在的‘阴兵借道’传说。”

陈婷皱了皱眉:“可我们亲眼看到了‘阴兵借道’的景象,这怎么解释呢?总不能是我们集体幻觉吧?”

魏东亭也附和道:“是啊,而且相机拍不到‘阴兵’,这也太奇怪了。如果只是传说,怎么会出现这种无法解释的现象呢?”

林妍陷入了沉思,她看着手中的玉牌,突然想到了一个可能性:“会不会和这块玉牌有关?石碑上有没有提到玉牌的事情?”

众人再次看向石碑,仔细查找关于玉牌的记载。然而,石碑上除了记载李忠将军的生平事迹外,并没有提到任何关于玉牌的信息。

“看来玉牌的秘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林妍说道,“我们先把石碑上的文字全部记录下来,然后回民宿,再仔细研究玉牌和这些新发现的线索。”

众人点头同意,魏东亭拿出笔记本和笔,开始记录石碑上的文字。张彦冰则继续拍摄祠堂内部的景象,希望能找到更多有用的线索。陈婷则在祠堂里四处走动,突然注意到神像的底座上有一个小小的凹槽。

“你们看,神像底座上有个凹槽!”  陈婷喊道。

众人连忙围过去,只见神像底座上的凹槽大小和形状,竟然和林妍手中的玉牌一模一样。

“难道玉牌原本是放在这里的?”  张彦冰惊讶地说道。

林妍将玉牌放入凹槽中,玉牌正好完美地嵌入凹槽里。就在玉牌嵌入凹槽的瞬间,祠堂里突然发生了奇怪的变化。神像的眼睛似乎亮了一下,祠堂墙壁上的壁画也渐渐变得清晰起来。

众人都惊呆了,目不转睛地看着眼前的景象。墙壁上的壁画讲述了李忠将军从小到大的经历:他小时候勤奋好学,长大后参军报国,抗击金兵,最后战死沙场。壁画的最后一幅画面,是李忠将军的部下将他埋葬在小山丘下,并在祠堂里供奉他的神像,同时将玉牌放在神像底座的凹槽中,似乎在举行某种仪式。

“原来玉牌是祠堂的镇祠之宝,是用来守护李忠将军的神像和祠堂的。”  林妍恍然大悟,“我们之前从墓室中取出玉牌,可能破坏了祠堂的某种平衡,才导致‘阴兵借道’的现象出现。”

张彦冰皱了皱眉:“可为什么取出玉牌会导致‘阴兵借道’呢?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林妍思考了片刻,说道:“或许玉牌不仅仅是镇祠之宝,还和李忠将军的墓葬有关。墓室中的壁画和祠堂中的壁画内容相似,而且玉牌在墓室中也有发现,这说明玉牌可能同时守护着李忠将军的祠堂和墓葬。


  (https://www.02ssw.cc/5036_5036501/5036650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