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初到楼兰得玉坠(一)
越野车的轮胎碾过碎石遍布的戈壁,扬起的尘土在正午的烈日下连成一道昏黄的屏障。林妍将车窗降下一条缝,干燥的风裹挟着细沙扑面而来,带着一股陈旧的土腥味 —— 那是属于岁月沉淀的味道,让她这个历史系研究生瞬间精神一振。
“还有多久啊?我屁股都快颠成八瓣了。” 副驾驶座上的陈婷揉着腰,精致的脸上带着几分不耐。她是摄影爱好者,这次跟着林妍来楼兰,本是冲着 “沙漠庞贝” 的绝美光影,可连续三天的戈壁颠簸,早已磨掉了最初的兴奋。
驾驶座上的魏东亭笑了笑,他握着方向盘的手稳如磐石,目光扫过前方起伏的沙丘:“快了,再走二十公里,就能看到佛塔遗址的轮廓了。” 作为经验丰富的考古队向导,魏东亭常年穿梭在西域的古城遗址间,皮肤被晒成了健康的古铜色,眼角的细纹里似乎都藏着故事。
后座的张彦冰推了推眼镜,手指在平板电脑上滑动着楼兰遗址的卫星地图:“根据史料记载,楼兰古城始建于公元前 176 年,公元 630 年突然神秘消失,目前留存的主要遗迹包括佛塔、官署、民居和佛寺……” 他是地理信息专业的博士,话不多,却总能在关键时刻给出精准的信息。
林妍侧头看向窗外,远处的沙丘如同沉睡的巨龙,在阳光下泛着金色的光泽。她从小就对楼兰充满向往,那些关于丝绸之路、异域古国的传说,曾无数次出现在她的梦里。这次能有机会亲自踏上这片土地,还要归功于导师争取到的考古调查名额,她特意邀请了好友陈婷和同校的张彦冰,又通过导师联系到了魏东亭当向导。
“看!那是不是佛塔?” 陈婷突然指着前方,语气里的不耐被惊喜取代。
众人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只见远处的沙丘顶端,一座残破的土黄色建筑轮廓隐约可见,那是楼兰古城最具标志性的佛塔遗址。魏东亭加快了车速,越野车穿过一片低矮的红柳丛,古城遗址的全貌渐渐展现在眼前。
眼前的景象比林妍想象中更显苍凉。残破的土墙在风沙中矗立,露出里面的芦苇和红柳枝 —— 那是古楼兰人建造房屋的主要材料。官署遗址的夯土台基上,还能看到当年立柱留下的孔洞,仿佛在诉说着昔日的繁华。陈婷兴奋地举起相机,不停地按下快门,想要将这震撼的景象定格下来。
魏东亭带着三人沿着遗址边缘的小路行走,一边走一边介绍:“楼兰古城地处塔里木盆地东缘,孔雀河下游,曾经是丝绸之路南北两道的交汇点,商贸往来十分频繁。可惜后来因为气候变迁、河流改道,这里逐渐变成了荒漠,古城也被风沙掩埋。”
张彦冰蹲下身,用手指轻轻拂过地上的陶片,陶片上模糊的绳纹还清晰可见:“从这些遗物来看,当时楼兰的手工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而且根据土壤样本分析,这里曾经有过茂密的植被和广阔的水域,和现在的荒漠景象截然不同。”
林妍的目光被不远处一处民居遗址吸引,她快步走过去,蹲在残破的土墙边仔细观察。突然,她的手指触到了一个冰凉的东西,她以为是普通的石块,可当她将那东西从沙土里挖出来时,却愣住了。
那是一枚小巧的玉坠,通体呈淡绿色,表面有一层淡淡的包浆,显然已经埋藏了很久。玉坠的形状是一只展翅的飞鸟,雕刻得栩栩如生,翅膀上的纹路细腻流畅,即使经过千年风沙的侵蚀,依然能看出当年工匠的精湛技艺。
“你们快来看!” 林妍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她小心翼翼地捧着玉坠,生怕不小心损坏了这件宝物。
陈婷、魏东亭和张彦冰听到喊声,立刻围了过来。当看到林妍手中的玉坠时,三人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魏东亭接过玉坠,放在手心仔细端详,眉头微微皱起:“这玉坠的材质像是和田玉,雕刻风格看起来像是汉代的。楼兰古城虽然在汉代十分繁荣,但能保存得这么完好的玉坠,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陈婷凑上前,用相机对着玉坠拍了几张特写:“这玉坠也太精致了吧!说不定是当年楼兰贵族佩戴的饰品。林妍,你运气也太好了吧,刚到这里就发现了这么宝贝的东西。”
张彦冰推了推眼镜,若有所思地说:“从玉坠的埋藏位置来看,应该是从民居遗址的墙体里掉出来的。或许这处民居当年的主人身份不一般,这玉坠可能是他们留下的遗物。”
林妍看着玉坠,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觉。她仿佛能透过这枚小小的玉坠,看到千年前的楼兰:商队在古城里穿梭,市集上热闹非凡,穿着异域服饰的人们来来往往,而佩戴这枚玉坠的人,或许曾在这座古城里留下过无数的故事。
“这枚玉坠太重要了,我们得尽快做好记录,然后交给相关部门保存。” 魏东亭将玉坠还给林妍,语气严肃地说,“楼兰遗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任何文物都不能私自占有。”
林妍点点头,小心翼翼地将玉坠放进随身携带的密封袋里:“我知道,我只是太激动了。没想到第一次来楼兰,就能有这么大的发现。”
陈婷拍了拍林妍的肩膀:“看来我们这次的楼兰之行,一定会有更多惊喜。说不定还能解开楼兰消失的秘密呢!”
张彦冰站起身,看向远处的沙丘:“现在只是个开始。接下来我们可以对发现玉坠的区域进行详细勘察,说不定还能找到更多的遗物,为研究楼兰的历史提供更多的线索。”
魏东亭看了看天色,太阳已经开始西斜,戈壁上的风也渐渐大了起来:“今天时间不早了,我们先搭建营地,明天再开始正式的勘察工作。楼兰的风沙变幻莫测,晚上一定要注意安全。”
四人齐心协力,很快就在遗址附近的一片相对平坦的地方搭建好了两顶帐篷。陈婷负责准备晚餐,她从后备箱里拿出便携燃气灶和食材,开始煮方便面。魏东亭则在帐篷周围检查,防止夜间有野生动物靠近。张彦冰继续整理白天采集的土壤样本和陶片,而林妍则坐在帐篷门口,手里拿着那枚玉坠,借着夕阳的余晖仔细观察。
玉坠在夕阳的映照下,泛着柔和的绿光,飞鸟的造型仿佛活了过来,正要展翅飞向远方。林妍不禁想起了那些关于楼兰的传说,传说中楼兰有一位美丽的公主,她爱上了一位来自中原的使者,可最终却因为家国大义而被迫分离。不知道这枚玉坠,会不会和那位公主有关呢?
“林妍,吃饭了!” 陈婷的声音打断了林妍的思绪。
林妍将玉坠收好,站起身走向陈婷。晚餐虽然简单,只是方便面和一些罐头,但在荒凉的戈壁上,却显得格外香甜。四人围坐在燃气灶旁,一边吃饭一边讨论着明天的勘察计划。
“明天我们先对发现玉坠的民居遗址进行详细清理,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多的遗物。” 魏东亭喝了一口热汤,说道,“张彦冰可以对遗址周围的地理环境进行勘察,分析当年的河流走向和植被分布。陈婷负责拍摄记录,林妍你就负责文物的登记和初步鉴定。”
“没问题!” 三人异口同声地回答。
吃完晚餐,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戈壁的夜晚格外宁静,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风声和偶尔传来的虫鸣。四人坐在帐篷外,抬头仰望星空,星星格外明亮,仿佛触手可及。
“你们说,千年前的楼兰人,会不会也像我们一样,在这里仰望星空呢?” 陈婷看着星空,轻声说道。
林妍点点头:“肯定会的。或许他们还会对着星星许愿,希望家人平安,希望商贸顺利。”
张彦冰推了推眼镜:“从天文角度来看,楼兰地处北纬 40 度左右,这里的星空和千年前变化不大。说不定我们现在看到的星星,就是千年前楼兰人看到的那些。”
魏东亭笑了笑:“别光顾着感慨了,明天还要早起工作呢。早点休息吧,明天才有精神。”
四人回到各自的帐篷,林妍躺在睡袋里,却没有丝毫睡意。她拿出那枚玉坠,放在手心,玉坠的冰凉透过手心传到心里,让她的思绪再次飘向了千年前的楼兰。她不知道这枚玉坠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也不知道这次楼兰之行还会有怎样的发现,但她能感觉到,一场奇妙的冒险,才刚刚开始。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四人就起床了。简单的早餐过后,他们带着工具来到了发现玉坠的民居遗址。魏东亭拿出铲子和刷子,小心翼翼地清理着遗址表面的沙土,林妍则拿着笔记本和相机,随时准备记录发现的遗物。陈婷在一旁拍摄,张彦冰则拿着测量仪,对遗址的尺寸进行测量。
随着沙土被一点点清理,更多的遗物逐渐显露出来。有破碎的陶罐、残缺的木梳、还有一些青铜饰品的碎片。林妍将这些遗物一一登记编号,心中越来越激动。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都是千年前楼兰人生活的见证,每一件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
突然,魏东亭的动作停了下来,他用刷子轻轻拂去一块沙土,露出了一块带有文字的木牍。木牍已经有些腐朽,但上面的文字依然隐约可见。
“这是…… 汉简?” 林妍凑上前,惊讶地说道。汉简是汉代的主要书写材料,在楼兰遗址中虽然有发现,但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却不多见。
张彦冰也走了过来,仔细观察着木牍上的文字:“从字体来看,应该是隶书,和汉代中原地区的文字风格一致。这说明当时楼兰和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十分频繁。”
魏东亭小心翼翼地将木牍放进密封袋里:“这可是重大发现!等回去之后,我们可以请专家对木牍上的文字进行解读,说不定能了解到当年楼兰的一些具体情况。”
陈婷兴奋地拍着照片:“太好了!没想到我们第二天就有这么大的收获。照这样下去,我们说不定能解开楼兰消失的秘密呢!”
林妍看着手中的登记本,又看了看那枚玉坠,心中充满了期待。她知道,这枚玉坠和这些遗物,只是楼兰神秘历史的冰山一角。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还有更多的秘密等待着他们去发现,去探寻。
接下来的几天,四人在楼兰古城遗址进行了细致的勘察。他们清理了多处民居遗址,发现了大量的陶片、铜器、木器等遗物,还找到了几处疑似当年的粮仓和水井遗址。张彦冰通过对遗址周围地理环境的勘察,结合史料记载,还原出了当年孔雀河的走向,为研究楼兰气候变迁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陈婷则拍摄了数千张照片,记录下了楼兰遗址的每一个细节。
在勘察过程中,林妍对那枚玉坠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她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这枚玉坠的雕刻风格与汉代中原地区的 “玉飞凤” 十分相似,但又融入了西域的特色,翅膀上的纹路带有明显的楼兰文化印记。这说明这枚玉坠可能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进一步证明了楼兰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
一天傍晚,四人在清理一处官署遗址时,林妍又有了新的发现。在一处残破的墙角下,她发现了一枚小小的铜印,铜印上刻着一个 “尉” 字。
“这是一枚官印!” 魏东亭接过铜印,激动地说,“‘尉’是汉代的官职,这说明这处官署遗址当年可能是楼兰国的军事机构所在地。”
张彦冰看着铜印,若有所思地说:“结合之前发现的汉简和玉坠,我们可以推断,当年的楼兰不仅是商贸重镇,还是军事要地,受到中原王朝的直接管辖。”
陈婷兴奋地说:“这真是太有意义了!我们的发现说不定能改写对楼兰历史的认知。”
林妍看着手中的铜印,又看了看那枚玉坠,心中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你们说,这枚玉坠会不会是当年驻守楼兰的汉朝官员的物品?而这枚铜印,会不会就是那位官员的官印?”
魏东亭点点头:“有这种可能。不过要证实这个猜测,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我们可以对官署遗址进行进一步的清理,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多与这位官员相关的遗物。”
接下来的几天,四人集中精力清理官署遗址。在清理过程中,他们又发现了多枚汉简,上面记载了当年楼兰的军事部署、粮草运输等情况。通过对汉简的解读,他们了解到,当年确实有一位姓王的汉朝官员驻守楼兰,担任 “西域都护府尉” 一职,负责楼兰的军事防御。
这个发现让林妍兴奋不已,她更加坚信,那枚玉坠就是这位王姓官员的物品。或许是他的家人从长安送来的礼物,或许是他在西域与楼兰贵族交往时得到的信物。无论如何,这枚玉坠都承载着千年前的一段历史,见证了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
随着勘察工作的深入,四人对楼兰的了解也越来越深。他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千年前楼兰的繁华景象:商队络绎不绝,市集热闹非凡,中原的丝绸、瓷器,西域的香料、珠宝在这里交汇融合;看到了楼兰人民的生活:他们种植庄稼、饲养牲畜,制作精美的手工艺品,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也看到了楼兰的衰落:气候逐渐干旱,河流改道,植被枯萎,人们不得不离开家园,去寻找新的生存之地,只留下一座空城,在风沙中沉睡千年。
在楼兰古城遗址的最后一天,四人站在佛塔遗址顶端,俯瞰着这座千年古城。夕阳的余晖洒在残破的土墙上,给古城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林妍拿出那枚玉坠,举过头顶,玉坠在夕阳的映照下,泛着耀眼的光芒。
“真舍不得离开这里。” 陈婷轻声说道,语气里带着一丝不舍。
张彦冰点点头:“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每一件遗物都承载着古老的故事。离开这里,就像告别了一个千年的梦境。”
魏东亭看着远方的沙丘,感慨地说:“楼兰虽然消失了,但它的历史和文化却永远不会被遗忘。我们的发现,不仅为研究楼兰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楼兰的辉煌与沧桑。”
林妍握紧手中的玉坠,心中充满了感激:“能有机会参与这次勘察,我感到非常幸运。这枚玉坠,不仅是我这次楼兰之行的珍贵纪念,更是我研究楼兰历史的重要动力。我一定会继续努力,深入研究楼兰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这座千年古城的秘密。”
夕阳渐渐落下,夜幕开始降临。四人收拾好行李,登上越野车,缓缓驶离了楼兰古城遗址。车窗外,古城的轮廓渐渐消失在风沙中,仿佛又回到了千年的沉睡之中。但林妍知道,这次楼兰之行,将会成为她一生中最珍贵的回忆,而那枚小小的玉坠,将会带着她继续探寻楼兰的神秘历史,开启一段新的旅程。
(https://www.02ssw.cc/5036_5036501/5035313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