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波斯帝国1845 > 第176章 新知识分子

第176章 新知识分子


伊朗外交部在战争结束后成为最繁忙的部门,各个国家都想和伊朗进行贸易谈判,而伊朗政府也需要制定外交政策保障自己的利益。

    “最近我国地位的提升不仅影响世界,也让邻国对我国的态度发生转变,奥斯曼对于我国领土的增加已经感受到不满,恐怕一场战争会再次来临。”

    佩泽什基安看着像是预言的报告,有些疑惑的向对方询问:“萨迪格,你确定未来奥斯曼会进攻我们?”

    “是的大人,我敢肯定。奥斯曼一直以正统自居,那他就不能容忍我国的崛起,这会让他们认为我国和他们争夺领导权。

    而且,他们也对我国收复大片土地产生嫉妒。加上其他历史因素,奥斯曼肯定会向我国发动进攻。”

    萨迪格写这个绝不是妄加揣测,奥斯曼内部已经有不少声音对伊朗不满,他们不仅是嫉妒,更是担心他们国内那些什叶派教徒会被伊朗煽动,从而推翻政府。

    “现在我们才一起打败俄国,如果两国又发动战争不是给俄国钻空子吗?”

    “恐怕比起俄国,伊朗已经是他们的第一目标了。”

    异端比异教更可怕适用于任何一个宗教,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本来就水火不容,萨法维王朝和奥斯曼帝国只不过是具体的体现。

    “这么看,我国的处境很危险。我会将这个禀报沙阿。”

    佩泽什基安决定让沙阿决断,同时也对这个英国留学而来的年轻人刮目相看。他未来说不定能接管外交部,只要多工作几年。

    在留学回来后,萨迪格被安排在了阿塞拜疆工商局工作,后来因为外交部缺人被调往德黑兰担任外交部官员。

    此时的外交部进行了更细致的权力划分,分成远东司、印度司、欧亚司、欧洲司、美洲司和非洲司。其中萨迪格在欧亚司工作,自然对奥斯曼这个邻国有较多的关心。

    伊朗德黑兰大学的第一批学生已经毕业,经历过各种知识的洗礼后有的被政府选中去欧洲留学,有的则进入政府内部或者在其他领域发挥自己学到的知识。

    教育和医疗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地方,伊朗开始推进小学和中学教育,不仅要将义务教育普及,还要彻底改善医疗情况。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萨迪格在下班后前往德黑兰的阿拉克区,这是这几年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拥有不少商业设施和咖啡厅,同时也是他们这些留学生的聚集地。

    “萨迪格,你来晚了!”

    “抱歉,因为有些事情,来一杯葡萄汁。”

    在自罚一杯后,他们开始聊聊最近发生的事情,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战争胜利。这可是几十年没有遇到的大胜,作为伊朗人,他们可以自豪的向别人称赞自己的国家。

    “让我们为沙阿干杯!”

    “干杯!”

    他们感谢沙阿和大维齐尔送他们去欧洲留学,因此他们也要回馈沙阿和伊朗,贡献自己学到的知识。

    “现在伊朗还是需要进行一次大的变革,眼下我们赢得了对俄国的胜利,但还需要全方位的变动。”

    说这句话的是在工商部工作的萨菲丁,“现在我国各个行业都已经建立起来,但和英国的差距还是很大,必须要提高关税,将他们的货物挡在国门之外才行。”

    他们都没有想到,在英国这个自由贸易大行其道的国家竟然能让他支持高关税。

    其实萨菲丁在大学图书馆找到一本拿破仑战争时期的书,里面提到为了遏制英国,拿破仑颁布大陆封锁令。刚开始的时候的确给英国造成巨大影响,但很快这个体系就分崩离析了。

    很简单,因为此时的法国还没有完成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农业收入,而且欧洲其他国家的工业化水平更差,大陆封锁导致了各国的农产品市场的丧失,同时还导致了部分需要依赖进口的原材料工业萎缩,如棉纺织工业由迅速扩张又变成迅速衰落。而且发展工业需要机器设备,需要生产技术,只有英国有。你搞大陆封锁的结果就是欧洲工业停滞,百业凋敝,一片哀鸿。拿破仑这么干的结果就是断绝了贸易,没有贸易就没有税收,封建王朝是靠剥削农民,土里刨食,没有贸易没有税收,没有税收就没有财路,等于把财路都给断了。

    而且由于法国工业产品不论在价格上还是产品的品质上,它的竞争力都比不上英国产品,大陆封锁后的法国产品并非英国产品的理想替代品,因此,各个国家很难真心实意地抵制英国产品,走私现象十分严重。

    从这本书里,萨菲丁总结出几条要点:第一,在工业发展的初期必须要用高关税保护稚嫩的工业萌芽。第二,就是要扩大市场,让工厂生产的商品有销路。

    “虽然和俄国的条约已经废除,但还有英国,必须要修订好条约,恢复关税自主。”

    听萨菲丁的话,他们都对经济有了新的认识。原本以为经济就是普通的发展工厂就行,没想到这后面有这么多道道。

    “我们要像英国那样获得更多的出口,这样才能让企业有钱赚,然后他们就会扩大生产,改良机器,推动更多新的产品出现。

    苏莱曼,你是开纺织厂的,你说是不是这样?”

    看萨菲丁提了自己,苏莱曼说出自己的见解。

    “的确,目前英国生产的布匹在质量上比工厂里生产的要好,虽然也有一部分在国内销售,但大多还是出售到远东。在交趾和清国最多,然后是亚齐。

    另外我听几个同行说,法国和墨西哥的商人购买增长很快。大多是地毯和丝绸,他们对精美的图案赞不绝口。”

    苏莱曼的纺织厂在战争的时候通过出售棉纱赚了一笔,在结束后,虽然利润暴跌,但还是有的赚。在柬埔寨、亚齐等远东地区,伊朗商品凭借优惠政策在这里打下基础。并且不断扩大。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6_5036438/1111097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