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波斯帝国1845 > 第585章 前夜

第585章 前夜


下议院选举尘埃落定,上议院的成员也先后来到巴格达。内阁也已经改组,立宪总算是平稳的落定了。

    下议院350名议员,上议院120名议员共同在议会所在地前合影。共同庆祝这一历史性时刻。

    上午九点,上下议员全部坐落在议会大厅。沙阿身着黑色礼服,在王储的陪同下登上主讲台,目光扫过台下座无虚席的议员们,缓缓开口:“今天,是我们国家历史上的重要时刻。这不是权力的削弱,而是国家治理的进步。我承诺,将严格遵守宪法,尊重议会决议,与各位共同建设一个繁荣、稳定的国家。

    话音刚落,大厅内再次响起热烈掌声。下议院议长卡里姆起身回应:“尊敬的沙阿,感谢您对宪法的尊重与支持。议会将不负人民所托,履行立法职责,监督政府工作,与王室携手推动国家发展。”随后,上议院议长阿卜杜勒·拉赫曼呈上《立宪宣言》,沙阿接过文件,在上面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

    按照英国惯例,新任政府需要得到议会的信任投票才能正常工作。但伊朗还需要沙阿的任命,并且任命要大于议会认可。

    最终议会投票中穆沙拉夫政府获得下议院200票和上议院全体成员的支持,第一届政府内阁启航。

    成为建设大臣的萨迪格更是兴奋了好几天,自己已经执掌了一个部门,那么未来会不会向更高的地方发起冲锋。

    当然,自己也需要拿得出手的政绩才行。建设部,自然是要负责建设方面的情况。

    目前伊朗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是不够,比如城市建筑的翻新、水利工程的发展、港口的扩建,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建设。对于这些地方,萨迪格已经有了想法,不过需要和财政部讨论,没钱可是寸步难行的。

    财政部仍然是在忙碌中度过每一天,去年财政收入已经达到1.9亿里亚尔,但是支出却有2.1亿,赤字2000万,只能发行国债来弥补。

    最近国际经济是不好,贸易疲软,股市也是萎靡不振,虽说还没有暴跌,但总归是感觉不太对劲。

    在德黑兰的证券交易所内,以往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景象已不复存在。交易员们无精打采地坐在交易台前,偶尔有几笔交易,也都是些小额的股票抛售。

    之前沙阿批准的经济方案开始进行,短时间内是看不到效果的。而且还需要不断往里投入,而且新部门肯定也需要预算,特别是建设部,那个萨迪格肯定会说什么宏伟计划,然后让财政部掏钱。

    “叩!叩!叩!”

    “进!”

    财政大臣的房门敲响。一看到对方自己就感觉说的成真了。建设部的次官亲自到来,“稀客啊。”财政大臣沙赫里亚里抬头笑了笑,指了指对面的椅子,“是为了部门的拨款来吧?”

    对方将纸摊在桌子上:“沙赫里亚里大人,您看。众多城市老城区的房屋大多是百年前的土坯房,雨季一到就漏雨,部门计划用三年时间翻新六千间民居;

    胡齐斯坦省的水利渠已经淤塞多年,去年小麦减产三成,若能疏浚河道、新建水闸,明年收成至少能提两成;还有布什尔港,现在只能停靠小型商船,要是能扩建码头、加深航道,英国和印度的商船就能直接停靠,贸易额至少能涨四成。”

    “停停停停停!”,沙赫里亚里阻止对方继续说下去。“你就说需要多少吧?”

    “根据估算,总共需要1285万里亚尔,然后每年也需要投入至少400万里亚尔。”

    沙赫里亚里从抽屉里抽出一份红色封皮的账本,翻到标注“1869年财政总结”的那一页:“恐怕不能答应现在的要求,今年国际经济又不景气,在欧洲的棉纺织品卖不动,我们出口的商品数量下降,国库实在拿不出。”

    两人沉默了片刻,窗外传来街面上的吆喝声——小贩在售卖刚烤好的馕饼,骆驼商队的铃铛声由远及近。缓和了一些尴尬气氛。

    “要不这样,分阶段来?先从水利工程开始,胡齐斯坦是粮食主产区,只要收成提上去,农民的税赋能增加,国库也能慢慢充实。至于房屋翻新和港口扩建,先做规划,等明年财政好转再动工。”

    沙赫里亚里点头,“恐怕只能这样了,可以先批给600万,至于其他的……看看银行能不能帮你们吧。”

    只能是这样了,目前的经济情况的确是不乐观,不知道政府能拿出什么样的政策才能提振信心。

    此时伊朗的经济情况又开始严重了,为了出口,许多地主将种植重心转向棉花等经济作物,减少了小麦等粮食作物的种植,短期内提高了农业收入,但粮价易受国际市场和国内收成影响而波动。农林部多次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但仍然挡不住地主想要赚钱的心思。

    虽然工业品出口保持增长,但在伊朗的主要出口市场欧洲,在已显露出经济过热的迹象,投机活动猖獗。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国际需求的萎缩,从而直接切断伊朗的经济命脉,出口。

    庞大的基础设施投资、行政改革开销以及王室开支,远超过了财政收入增长的速度。为了应对财政赤字而增发的货币已经开始推高国内物价,民众生活成本上升。而正如财政大臣所担忧的,股市和贸易的“萎靡不振”是一个危险信号。

    奥地利作为伊朗最大的贸易伙伴,其国内工业生产过剩问题日益严重,大量商品积压,工厂纷纷减产、裁员。法国、德国等国家也未能幸免,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萎缩。这一情况迅速波及伊朗,欧洲对伊朗商品的订单大幅减少,原本供不应求的地毯、丝绸在仓库中堆积如山,价格暴跌。

    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政府第二次发行国债,但由于经济前景不明朗,投资者信心不足,国债销售遇冷。银行信贷也陷入困境,企业贷款难度加大,资金链紧张。经济危机的阴云在这上面游荡。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6_5036438/1111056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