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皇帝不过世家的长工罢了
「三十九年的人生,像一颗燃烧的流星划过东汉的夜空,坠落在广宗的荒草间。」
「秋雨萧瑟的十月,他的棺椁被皇甫嵩剖开,头颅高悬雒阳城头。」
「弟弟张梁战死。
三十万信徒化作史书中的“贼寇”。」
「他用一生燃烧成火把,终究没能照亮照亮东汉的永夜。」
「张角的失败,是时代对赤子的嘲讽。
他的伟大,是凡人向天命发起的冲锋。」
「他没有庙宇,没有香火,甚至没有一篇完整的传记。」
「今夜,当我们在万家灯火中望向窗外,那霓虹深处跃动的是张角洒落的符水,是王二劈开的粮仓,是烈士胃里的棉絮,是夔州防空洞里传递的蜡烛,是汶川地震时托举婴儿的断臂......」
「薪火相传,薪尽火传。」
「历史或许不会记住每一粒尘埃,但正因他们以身为烛,才让后世的人们不必在史书的字里行间,寻找生路。」
「他们点燃的长夜,便是我们头顶的山河。」
天幕画面里。
广宗城的夜空上一颗璀璨的流星划破夜幕,陨落。
声势浩大的黄巾军终究是难挡大汉这座战争机器的兵刃,他们轰轰烈烈的起义被铁血镇压。
倒下的贼们,衣衫褴褛,瘦骨嶙峋,身上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手里更没有一件真正的兵器。
流星的陨落并没有让永夜持续,昏暗的天际上依然有几明星闪烁。
镜头晃头,随着天幕的解说声,一个个后来者们的身影浮现。
他们不是张角,每个人都不是张角,每个人却都是这片土地上应该有活着权利的百姓。
那一个个渺小的人们,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也不过是一粒粒的尘埃。
张角告诉世人们:微渺之蛾可以熄离火。
这群不起眼的尘埃们便汇聚成了火炬,照亮了无数后来人的道路。
张角,一个原本可以成为真正在史书上歌颂永传“大贤良师”的人。
却因为低头看了脚下匍匐苟活的苍生......
他走下了本属于他的神坛,用手托举了大汉的百姓。
“诸君唤我为贼,然我所窃何物?”
......
天幕上,后人的弹幕密密麻麻的飘过,有恭送大贤良师的,有称赞当世伟大的,也有在思考古代问题的。
【“东汉时期是世家豪强的黄金大世,由于刘秀的妥协,豪强失去了中央皇权的打压后,在地方上直接做大做强,从普通地主阶段直接进化到了究极庄园大领主。”
“清河崔、博陵崔、弘农杨、汝南袁、颍川陈......一个个世家名望,将上升通道锁死,将皇权黜落,百姓只知豪强而不知皇帝,皇权之政只及京畿而不顾天下,东汉在实际上被豪强们瓜分了,汉末之乱就是豪强带来的。”】
【“大官们满嘴流油尚觉不饱,升斗小民食不果腹家破人亡!”
“黄巾之乱?这哪是史书里的窃贼叛乱,这就是百姓们忍无可忍下的求生!”
“大贤良师是万万千千朴素的人民的英雄,不是史书里的贼寇!”
“大贤良师,这四个字分开来那个字都不简单,组合在一起又怎么可能是贼!”】
【“你是个读过书的人,你为何也信那符水能救人?”
追评:“这符水我能不知道是什么吗?我们只是想活下去,有什么错!”
追评1:“我当然知道符水是假的,但是里面有没有米味,我一个农民尝不出来吗?”】
【“活人符水,只不过是把草药磨成粉做成黄符融在了米汤里。撒豆成兵?是你在活不下去的时候,张角往你的碗里丢了一把黄豆,然后你就成了他的兵。”
追评:“高高在上的豪强们,终究因傲慢之罪付出代价!”】
【“黄巾起义的背后就是世家大族在导演,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权力。居然还有人歌颂,笑死了。”
追评:“你又懂了,聪明人。”
追评1:“我们歌颂的是张角的精神,他又怎能不知道除了冀州黄巾外,其他都是趁乱捞油的?”】
【“诸夏古代的四大起义,每一个都有自己的历史使命,但我最欣赏的就是张角的大公无私!”
追评:“独汉以强亡,汉朝是因为制度灭亡的,而不是自己菜死的。若是明末那种剧本,张角真能成啊!”
追评1:“没事,四大起义每一个后来者都弥补了上一家没干完的事,黄巢帮张角打了补丁/.狗头.emj!”】
就在这群后世人的评论即将消失时,一条不起眼的弹幕悠悠飘过:
“太好了,樱岛做出了三国杀这样的游戏,我们做出了真三国无双:起源!太感人了,张角刻画的太好了!”
......
南郡
公事堂里的众人纹丝不动的沉默了许久。
刘备怔怔的注视着早已黯淡的画面,仿佛里面的张角故事还没有完结。
这一刻他的心乱如麻。
天幕上呈现的是他们的大汉,他们身处的这个大汉,一个赤裸裸的乱世!
如今的大汉但凡是个读过书的人,都曾扪心自问过这样的问题:
这天下怎么就成了这个鸟样!?
是啊,大汉怎么变成了这样......
皇帝们以为只要一直的推行新政,对外御敌就能好了。
于是皇帝为了各自的春秋大计、为了自己的青史传名,为了独揽乾坤的大权连年鞭笞天下。
公卿们以为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必须我来才行,党争伐异,勾心斗角的争权夺利更是连绵不休。
读书人们也都以为,忍一忍就好了,熬一熬就过去了。
经书里的盛世等一等就到了。
公事堂里的众人幡然醒悟,这世道......仿佛从世祖.....不不不,从成帝始就已经这样了。
如此反复了两百多年,大汉子民的嚎哭有谁人在意?
秦末的大泽乡起义,天下人被蹂躏的麻木,变成了没有感情的机器,陈胜的口号带领小民扛起犁耙朝着王侯将相挥斩。
大汉认为,这是秦法的错误,这是秦晋法家的苛刻,这是肉食者不知休养的原因......
对于黄巾之乱的起因,中平年间以来已经有大多的大儒名士的看法了。
可是,众人观看了天幕里后世人的视角下的黄巾起义后,他们发现了盲点。
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持续在这片土地上几百年了!
“哎!”刘备想张口说上几句话,情绪压抑下还是难言开口。
堂中如诸葛亮、庞统等文士,这会沉默不语,心底却都在不约而同的进行思考。
这样的问题依然存在,到时候他们面临问题诞生的困境时,该如何去解决呢?
到了天幕视频的最后,刘备居然在上面看到了自己的形象。
青年刘备向兴汉这个小娃娃行礼的时候,他居然没有感到不适。
“将百姓当成人看?原来救天下的道理这么简单吗?”
刘备喃喃自语,他向来是意志坚定之人,这番感叹让他受益良多。
其实,老刘之前是想学世祖皇帝的,取得世家豪强的帮扶。
奈何他有意去依赖世族,人家颍川、山东等等世族压根看不上他......
“这么看来,我再兴汉室比司马晋之立强多了吧?”
......
唐朝
甘露殿上的群臣默然不语,软榻上的李世民若有所思的摸着下巴。
房玄龄的眼睛落在了群臣的身上,又落在了皇帝的身上,最后瞅了眼魏征后内心叹了一口气。
黄巾之祸,说白了不也是豪强之祸吗?
当年的世家大族,现在依旧在大唐如日中天。
清河崔、博陵崔、颍川陈......从那时候就传承至今的家族,经历四五百年的乱世而不倒,其中土地财富几千年怕是都花不完。
“哈哈哈哈,有意思,有意思!”
就在群臣束手无言时,殿中突然响起了李世民的笑声。
他本就是出身陇西豪门,自然知晓豪强的利害,也更知晓这群人对官府的态度,对百姓的利弊。
当初打天下时,只觉四方豪强不过尔尔,如今治天下后,盘踞地方的豪族竟然也成了他的头等大难。
黄巾之祸,在史书上看来就是民乱,是贼祸。
他登上了皇帝座后,对某些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虽然依旧会把黄巾定义为史书的那样,可导致黄巾祸的根源,李世民同样恨得牙痒痒。
前不久交代高士廉那家伙办的事,更是让他动了肝火!
他气的饭都吃不下去。
好家伙!
你崔氏居然排我李氏前面,这大唐到底是姓崔还是姓李?
密码的世家!
俺李二与张角同恨!
群臣在殿中畏首畏尾的默然不语,李二可不管他们的态度,自语的说道:
“皇权,地方权......中央强则国强,地方强则国乱。”
“哎!张角倒是个.......嗯,民如水,君如舟啊!”
“倒是那些豪族,口口声声的耕读传家,居然连百姓的口粮都不余下,岂不是太可恶了?”
咎由自取,该!
被小民打大逼兜,爽!
李世民心里盘算着大唐的那些世家大族,不由得一惊,其中长者居然比他李氏还要悠久。
呵!
更像眼中刺了!
“你们说,这群豪族是不是比王朝还要悠久啊?”
“朕这个皇帝当的,好像是人家家里的长工一般!”
李二的话太诛心了,房玄龄杜如晦这俩人其实是很想开口的,他们身为二凤的亲臣,可身份上却是一个清河房氏,一个京兆杜氏,怎么讲话?
陛下连带着把他们也骂了。
房杜只觉得委屈。
至于说头铁的魏征,这老小儿虽然名望不高,算是个寒门庶士,可人家一门心思往高门攀附,儿子娶得都是一等一名望家的嫡女,他更不会开口了。
到了最后,只有长孙无忌朗笑一声,道:
“大家,您贵为天子,富有四海。”
“何必以长工自贬?”
“您是至尊的天可汗,什么世家豪强在大唐也只能匍匐在您的脚下啊!”
李世民脸色好了些,心底依旧哼唧唧的。
到头来,能说宽心话的,也就辅机这个大舅哥了。
哎!
不过,看着满朝的这群世家子吃瘪,看到他们的祖宗被黄巾吊起来抽,朕的心底咋就这么爽呢?!
(https://www.02ssw.cc/5036_5036420/4369665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