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读书会上,锋芒毕露
第三十三章 读书会上,锋芒毕露
周五下午,姜知夏踩着点,敲响了刘嫂子家的门。
门一开,一股混杂着雪花膏、旧书本和密不透风的闷热气味扑面而来。
客厅里,刘嫂子正和三四个军嫂围坐在一张八仙桌旁,人手捧着一本封面泛黄的书,神情专注。
“知夏来了,快坐。”
刘嫂子热情地招呼着,眼神却在她身上一扫而过,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其他人只是淡淡地抬了下眼皮,算是打过招呼,随即又将目光投回书本上,仿佛在进行什么神圣的仪式。
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无形的隔阂。
那是一种属于知识分子的,心照不宣的优越感。
姜知夏不动声色地落座,给自己倒了杯凉白开。
桌上摆着一本摊开的书,书名是《论集体意识的演进》,内容晦涩,充满了大段的理论引述。
“……所以,我认为作者在这里提出的‘精神内耗’,主要是指个体在融入集体过程中,因旧有观念与新思想的碰撞而产生的自我矛盾。”
一个戴着眼镜、看起来颇有学问的嫂子扶了扶镜框,慢条斯理地总结道。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王姐说得对,这种矛盾是必然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和克服。”
刘嫂子接过了话头,目光却悠悠地转向了始终沉默的姜知夏。
她的嘴角挂着和煦的笑,眼底却藏着针尖。
“姜妹子,你刚从大城市来,见识肯定跟我们这些乡下婆子不一样。”
“不如,你也说说对书中‘马赫诺运动的偶然性与必然性’这个观点的看法?”
话音一落,客厅里瞬间安静下来。
其他几个嫂子的目光齐刷刷地投了过来,带着看好戏的玩味。
这个问题,偏僻到了极致。
它并非书中的主要论点,而是夹杂在某个章节注释里的一句引申,极容易被忽略,更别说深入探讨。
这根本不是请教,而是明晃晃的下马威。
想让她在所有人面前,当众出丑。
姜知夏端起搪瓷杯,轻轻吹了吹水面的浮尘。
杯壁的温度透过指尖传来,温温的。
她抬起眼,迎上刘嫂子志在必得的目光,微微一笑。
“刘嫂子太看得起我了。”
“不过关于这个问题,我确实有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她放下杯子,清脆的磕碰声在寂静的客厅里格外清晰。
“首先,要谈必然性,就不能脱离其产生的土壤。书里只提到了思想根源,却忽略了当时最关键的一点——粮食征集制。”
“在生存都成为问题的背景下,任何思想的产生都必然带有现实的烙血。这是它出现的必然。”
话音刚落,那个戴眼镜的王姐就愣住了,扶着镜框的手停在了半空中。
姜知夏没有停顿,声音不疾不徐,逻辑清晰得可怕。
“其次,关于偶然性。我认为最大的偶然,在于其领导者本身的思想局限。他们试图建立一个无政府的乌托邦,却又无法摆脱暴力和集权的手段。这种内在的撕裂,决定了它只能是昙花一现的‘运动’,而无法成为真正的‘变革’。这就像一个人想飞,却拼命往自己脚上绑石头,结局早已注定。”
她的话语平实,却像一把锋利的刀,瞬间剖开了那个被理论层层包裹的坚硬外壳,露出了最简单、最核心的本质。
满室死寂。
所有人都被震住了。
她们平日里讨论的,不过是把书里的观点拿出来,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谁背得熟、说得好听,谁就算有水平。
可姜知夏这番话,完全跳出了书本的框架。
她站在一个她们无法企及的高度,用一种更宏大、更透彻的视角,将这个复杂的问题碾得粉碎。
“最后一点……”
姜知夏的目光扫过众人呆滞的脸,最后落在脸色已经开始发白的刘嫂子身上,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
“书里将它的失败归结于外部势力的绞杀,我认为这不全面。一个组织真正的力量,在于它能否建立一个稳定、可复制的社会结构。而马赫诺运动,恰恰败在了这一点上。它破坏了旧秩序,却没有能力建立新秩序,所以,无论有没有外力,它的消亡都只是时间问题。”
“我的话说完了,一点浅见,让大家见笑了。”
客厅里,落针可闻。
原先那种若有若无的轻视和排外,此刻已经变成了彻头彻尾的震惊。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从乡下来的军嫂能说出的话。
这份见识,这份逻辑,这份气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她们死记硬背的水平。
这是一场不动声色的知识碾压。
是一次降维打击。
刘嫂子精心布置的“文化”陷阱,不仅没能让姜知夏出丑,反而成了她大放异彩的舞台。
刘嫂子的脸,青一阵,白一阵,端着茶杯的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她感觉脸上火辣辣的,像是被人当众甩了几个耳光。
“咳……”
戴眼镜的王姐最先反应过来,她推了推眼镜,看向姜知夏的眼神里充满了惊艳和敬佩。
“姜、姜妹子……你这番话真是……真是让我茅塞顿开啊!我读了好几遍,都没你看得这么透彻!”
“是啊是啊!知夏姐,你太厉害了!”
一个坐在角落里,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年轻军嫂也忍不住开了口,她的脸因为激动而有些发红,“那个粮食征集制,我怎么就没想到呢!你这么一说,我全明白了!”
这个年轻军嫂叫张玲,性格直爽,因为不爱奉承刘嫂子,一直被排挤在圈子边缘。
此刻,她看向姜知夏的眼神,简直像是在看自己的偶像。
读书会的气氛,因为姜知夏的发言,瞬间变得热烈起来。
话题的核心,也悄然从那本晦涩的书,转移到了姜知夏身上。
“知夏姐,那你觉得我们现在搞生产,最应该注意什么?”
“嫂子,你对孩子的教育有什么看法吗?”
众人七嘴八舌地向她请教,将她围在了中心。
刘嫂子被晾在了一边,成了最尴尬的背景板。
她精心组织的“主场”,转眼间就成了姜知夏的个人秀。
这份羞辱和挫败,让她几乎要咬碎一口银牙。
读书会结束后,张玲特意跟姜知夏一道走。
“知夏姐,你今天可太给我解气了!”
她压低了声音,脸上是藏不住的兴奋,“你是没看见刘嫂子那张脸,跟吃了苍蝇一样难看!活该!她平时就爱拿这些东西显摆,打压我们这些学历没她高的人!”
“以后她再敢找你麻烦,姐你告诉我,我帮你骂她!”
看着张玲义愤填膺的样子,姜知夏笑了笑。
看来,今天的战斗,不仅立了威,还收获了一个盟友。
回到家,屋里亮着灯。
陆砚舟还没睡,正坐在桌边,借着昏黄的灯光擦拭他的配枪。
听到开门声,他立刻抬起头,眼神里带着一丝紧张。
“回来了?怎么样?”
姜知夏换了鞋,走到他身边,将今天发生的事情轻描淡写地说了一遍。
陆砚舟擦拭的动作停了下来。
他静静地听着,深邃的眼眸里,担忧缓缓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光芒。
有惊讶,有欣赏,但更多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骄傲。
他一直都知道,他的妻子不是普通的乡下女人。
她坚韧,聪明,总能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可他从不知道,她身体里蕴藏着如此璀璨的光芒。
那光芒,足以让所有试图蒙蔽她的尘埃,都自惭形秽。
“我只担心你受委屈。”
他放下手里的枪和擦枪布,伸手将她揽进怀里,下巴轻轻抵着她的发顶。
他的声音有些低沉,带着一丝后怕。
姜知夏靠在他结实的胸膛上,听着他沉稳有力的心跳,心头一片安宁。
然而,刘嫂子那边,却远没有这么平静。
她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客厅里,满脑子都是姜知夏那张云淡风轻的脸。
文化打压失败了。
不但失败,还让她颜面扫地,成了整个家属院的笑话。
她不甘心!
一个泥腿子出身的女人,凭什么?
她的目光落在墙上挂着的全家福上,照片里,她儿子正咧着嘴傻笑。
孩子……
对,孩子是每个母亲最柔软的软肋。
姜知夏不是有一个宝贝疙瘩吗?
一个阴毒的念头,在她心底疯狂滋生。
就在此时,院子里突然传来一阵凄厉的哭喊,划破了宁静的夜空。
“救命啊!来人啊!安安!我的安安——!”
是梁晓慧的声音!
姜知夏和陆砚舟脸色同时一变,猛地推开门冲了出去。
只见梁晓慧家门口围了一圈人,她正抱着小儿子安安,哭得撕心裂肺。
孩子小脸发紫,嘴唇紧闭,身体不停地抽搐,已经失去了意识。
(https://www.02ssw.cc/5036_5036064/1111111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