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175章 爱国不是政治

第175章 爱国不是政治


江和听刘一民这么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过了一会儿又说道:“北島同志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人也很好。《今天》杂志团结了很多年轻诗人,例如舒亭和顾城等。”

    刘一民问道:“江和同志,你想说什么?”

    “我想说,你应该跟北島同志一起,带着咱们年轻诗人一起将诗坛建设的更好。最近很多人将我们的诗歌,称为朦胧,甚至不断地攻击.你在改革文学上勇敢的发声,扛起了改革文学的大旗,很多作者都受到了鼓舞.”

    搞了半天,这哥们儿是想让刘一民跟人战斗啊。

    刘一民默默地翻了一个白眼:“江和同志,首先说实话,我不认为我的是朦胧诗歌。另外,诗歌争论也不是什么政治斗争,我不觉得诗歌要跟政治之类的挂钩,还要说什么新老斗争。”

    “刘一民同志,不跟政治挂钩,你的那《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刘一民立即严厉地打断了他:“江和同志,爱国不是政治!”

    听到刘一民的话,江和不再说话了。过了一会儿,讪讪离开了刘一民这里,刘一民继续躺下闭目养神,耳边的海鸟和海浪的声音更加清晰。

    江和这个人想让刘一民当刀,可惜还嫩了点。

    从今年开始,老诗人开始对所谓的“朦胧诗”发起猛烈地抨击,晦涩难懂即为朦胧。

    尤其是北島的诗歌《生活》:网。这一首一字诗歌,更是被炮轰的体无完肤。诗坛的讨论,开始迅速的两极分化,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

    刘一民对诗坛的关注很少,毕竟他的主要创作领域是小说和话剧。

    晚上的时候,艾清也跟刘一民谈论了一下朦胧诗的问题,并将他要在诗会上讲课的稿子让刘一民看了看,文章里面以北島的诗歌为例进行了批判。

    “这些人写的诗,别人都不懂,只有他们自己懂,也就是说只是写给他们自己的。什么是网?生活是网,那爱情可不可以也说是网,什么都是网,那他写这个有什么意思?读者能不能懂?”

    艾清生气地说道。

    刘一民将稿子递给了艾清:“艾清同志,虽然是诗会内部讲话,但你这个一谈,过不了多久整个诗坛都会知道,接下来有的口水仗打喽!”

    “口水仗不怕打!”

    翌日醒来,打开招待所的窗户,海风从外面吹了进来,吃过当地的特色饭。《诗刊》召集诗会的年轻人,一起坐在沙滩上,畅谈自己的诗歌创作思想。

    严晨说完,邹获凡开始讲了起来,目前诗歌的几大创作思想,抛砖引玉加上鼓励之后,讨论的气氛才热烈了起来。

    邹获凡坐在刘一民身边,笑着说道:“这场景熟悉吗?”

    “熟悉,围成一团,像上学的时候会玩的丢手绢。”

    邹获凡看了他一眼:“你多少也说两句嘛!”

    旁边的徐静亚也说道:“刘一民同志,你是年轻作家诗人代表,你谈一谈,这次我来到燕京,最想见到的人就是你,你写的文学评论都很好,说明你的理论功底特别强。咱们在座的这些人,哪个不是二把刀,舒亭灯泡厂的工人,我呢也是,江和胶丸厂的,只有你是燕大中文系的学生。”

    他这么一说,刘一民一想还真是:“这就体现了咱们工人阶级的力量嘛!”

    “哈哈哈哈”

    “刘一民同志,你不要谦虚。以前年轻男女交往都是用《致橡树》表明心意,现在都是用你的《刚刚好》,你不讲话,我们都不敢发言哩!”对面,一名女同志冲着刘一民说道。

    刘一民将以前讲过的诗歌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的话讲了一遍,接下来大家讨论起来,如何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刘一民同志,果然还是你们这些中文系的诗人,理论水平高。我们就不行了,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刘一民说道:“我们中文系不培养作家的,培养的文学评论家。我们要是文学评论再做不好,干脆中文系解散算了!”

    “哈哈哈”海滩上一群人笑了出来,也有人问“为什么中文系不培养作家?不培养作家,读什么中文系!”

    “这是我们前中文系主任杨诲提出来的,因为好的作家没办法培养,但是文学评论家和评论分析角度,是可以培养出来的。所以啊,当作家和诗人,读不读中文系不重要!”

    讲完之后,邹获凡将刘一民还没发表的《世界》提前给大家念出来听了听,一群人拿出自己的笔记本上,快速地记到了自己的本子上,

    “哎呀,刘一民同志,我们的目光还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时候,你的目光可都到世界上了,了不起了不起!”

    “要不然刘一民同志怎么比咱们走的更远,他的话剧,我都看了,特别的精彩。要不是剧组都去香江演出了,我一定带你们去看一看。”

    艾清在旁边走过来,看了一眼邹获凡的本子,说道:“我觉得这才是诗歌,言之有物。大家写诗歌,一定要让读者能看懂,知道你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看看,这首诗歌讲的就是精彩的世界和年轻人的未来。”

    艾清说完,将本来想要在课堂上讲的,一股脑全部给说了出来。江和等朦胧派诗人脸色有点不好,但是在艾清面前也不好说些什么。

    刘一民在艾清大谈特谈的时候,拍了拍邹获凡的肩膀说道:“你们呀,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一民,真理不经过讨论怎么行?”邹获凡无所谓地说道。

    下午,一群人又从北戴河往家里面赶,等到了燕京,天色已经擦黑。《诗刊》编辑部吃过饭后,刘一民回到了自己的四合院。

    《青春》诗会的这些诗人除了燕京的外,全部挤在《诗刊》编辑部的宿舍,里面的条件比较差。但要是《诗刊》让这些人都住在招待所,一个多月的时间,这笔钱对于他们就是一种负担。

    空空荡荡的四合院,刘一民躺下后,顿觉孤寂。看着月光,暗道,女主人什么时候能搬进来呢!

    离京之前,刘一民去看望了一下李玉如,万方知道刘一民要前往川省,也赶到木樨地给刘一民送行,还做了自己拿手的酱牛肉。

    李玉如关心地问道:“一民,所有的事情都准备妥了吧!”

    “准备妥了,明天再去一趟文化部和统战部就行。”刘一民笑着道。

    万方给刘一民夹了一块酱牛肉:“剧本写好后,还是老规矩,放到我们《剧本月刊》上,怎么样?”

    “师姐,你这是怀疑我对你忠诚啊!”刘一民笑着说道。

    万方瞥了他一眼,笑道:“我这是给你打个预防针,你以为这酱牛肉是白吃的啊,都是换的。”

    “我知道,真心换真心嘛!”

    万方笑着拍了一下刘一民的脑袋:“油嘴滑舌!”

    “你老师现在到法国了,也不知道他身体吃不吃得消。都多大的人了,哪能跟年轻人一样,从英国到法国,都不停。”李玉如担心地说道。

    刘一民吃了一口酱牛肉:“师姐,你应该跟老师一块去的。”

    万方无奈地说道:“我也想啊,但是走不开,等过几天会回国一趟,回来了再去美国,到时候说不定能一起去。”

    李玉如也说万方跟着去会省不少心。

    “一民,听说你谈朋友了?什么时候带回来让师娘看一看,听你老师说,人家姑娘很不错的。”李玉如忽然想起来,八卦地问道。

    “我见过,李姨,我给你讲讲。这女孩儿啊,个子高,长得好看,眼睛大。你要是去人艺看了话剧,就能见到她。”万方像是向上级汇报情况一样,全部给交代了出来。

    刘一民大大方方地说道:“等她从香江回来了,我带着她来见一见您!”

    “那你要提前说,我得做点好吃的。”

    “普通家常菜就行,她是老师手下的兵,您不用客气!”

    “那不行!”李玉如嘿嘿一笑。

    第二天,刘一民早早的来到文化部,到文化部的财务室领取了五百块钱的采风经费,补贴的话回来的时候再领取。

    “刘一民同志,夏言同志找你,你稍等一下再走。”夏言的秘书跑了过来,喊住了刘一民。

    跟秘书走了上去,夏言变了副样子,不再是四合院里面那个抱着猫的老人,指了指沙发说道:“坐,一民。你这次去川省采风,我跟那边的一些同志打过招呼了,要是有什么事情,他们会帮你的。你老师不在,你有事也可以联系我。”

    夏言的话,让刘一民心里暖呼呼的。

    “这一路很远,我让人给你买一张软卧票。”

    夏言没提创作的事情,关心地说了一大堆后,让秘书将刘一民送了出去。统战部门的同志送来了介绍信,还有到了川省的联系人。

    “刘一民同志,这是当地统战部门的负责人,他们会给你找一个向导,还有配车和司机!”

    “配车?”

    “山高路远的,总不能一直用腿走。我们统战部门的领导表态了,该给的支持全部给。有专门的车和司机,就算是车到不了的地方,也安排有马。”

    经过上次曹禹发火,统战部们的态度尤其的好,没有再跟刘一民聊什么创作思路了。

    第二天,刘一民带着几套换洗衣服和相机,简简单单地踏上了前往川省的路。

    车厢里人声鼎沸,因为没有空调又十分闷热,刘一民打开窗户后才好了许多。此时软卧包厢内,只有刘一民一个人,双手撑在车窗上,看着外面的燕京离自己越来越远。

    可是开着车窗也不是好方法,有时候偶尔会有沙子飞进来,搞得人灰头土脸的。刘一民拿着相机,到硬座车厢,拍了几组照片。

    硬座车厢热闹之极,大人们天南海北的谈论着,也有一些人旁若无人地读着书,听到一些粗俗的话语时,皱了皱眉头忍住心头的怒火。

    小孩子光着屁股在地上爬来爬去,也都的被家长抱着站在腿上。

    站在旁边,跟大家闲扯了一阵,乘警走过来检查了一下刘一民的车票:“软卧的怎么跑这儿来了,你介绍信呢?”

    统战部门的红戳亮了出来,笑着说:“同志,我跟大家聊聊天,这不违反火车管理条例吧?”

    “不违反,不违反。”乘警说完,又说道:“刘同志,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财物。”

    这趟车是直接到川省的,上面坐了不少的川省人,听刘一民对川省感兴趣,有的地方还说的很到位,加上一两句马屁话,谈兴马上就起来了。

    刘一民认真地听着,并在心里面分辨哪个是吹牛的,哪句是真话。

    困了之后,就跑到自己的包厢里面睡觉。无聊了,再跑到硬座车厢里跟大家聊天,几天的时间,刘一民的坐车生活都是这样度过的。

    “老子的老汉儿打过小日子,扛着大刀出川,打了好几年,后来当了解放军,跟着打到了桂省,负了伤才回来的。”

    男人讲起自己的父亲,一脸的骄傲。

    男人跟说书的似的,讲起故事来涂抹横飞,偏偏这时候,大家也没事情,也就听得认真。刘一民更是一名好观众,脸上的表情证明他听的极为认真。

    “不说了!”

    “再说点嘛!”

    “不说喽,老子讲求一天喽,肚皮还是饿的,饿的不是你们哦,你们倒是大方。”男人捂着肚子,不满地说道。

    “你还想收钱嘛!”

    “啷个说嘞,老子可没说。”男人这个表情,看起来特别像王迅。

    刘一民看了看手表上的时间,离到成都还有一阵子,于是说道:“我请你吃饭,你再讲一讲!”

    男人乐了,吃了一顿饭后,又生龙活虎的讲了起来。

    讲完后,对着刘一民问道:“同志,你是干啥的?来我们川省?”

    “采风!”

    “格老子嘞,老子只听说过蜜蜂会采蜂,还没听说过人会采风嘞哈哈哈,你个小同志,挺会说笑的。”

    刘一民没有再解释,而是摆了摆手,回到自己的车厢,拿上东西,准备下车了。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6_5036057/1111097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