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190章 贪我的侨汇券?

第190章 贪我的侨汇券?


见刘一民抬腿就准备走,秘书赶紧拉住刘一民,不让他离开。原来夏言说过,要是刘一民从川省回来到文化部,一定请他去见一面。

    刘一民见状,准备到候客室里面等着。

    “我去看一看,上一位什么时候结束,等结束了我叫你!”

    刘一民打趣道:“我这不算插队走后门吧!”

    “不算不算,夏言同志正头疼呢,一个个不是谈经费就是谈审核的事情,刚上班就被堵在了办公室,昨天已经谈了一天了。跟你聊天,正好当作放松了。”

    “哦?”

    秘书亲切地拍了拍刘一民的胳膊:“你又不来要经费,谈起话来当然是放松了。”

    过了一会儿,秘书回来带刘一民走进了夏言的办公室。一进门,就看到夏言放松地坐在沙发上,而不是坐在办公桌后,桌子上摆着茶杯,一脸悠闲。

    看到刘一民进来,半起了一下身子,伸手邀请刘一民坐到对面,笑着称刘一民辛苦了。

    “您这里够热闹的!”

    “没办法,电影方面的工作很多,现在中影和下面的各个电影厂又在闹,这样一来,事情当然就多了。”夏言靠在沙发的靠背上,摆了摆手说道。

    “听说了,利润分配的问题。”

    中影集团和各个电影厂的关系,是统购统销的关系。电影厂觉得自己拿钱少了,利润都被中影吃了,自己辛辛苦苦拍的电影,成了中影集团的血包。

    这样一来,各个电影厂靠着国家拨款只能勉强过活,可不得有怨气嘛!

    “是啊,这也是各个行业都在遇到的问题,改革嘛,摸着石头过河。不说这个了,说起来我脑子都嗡嗡叫。你在川省怎么样?别有压力,就算是真写不出来也没什么!”

    终于谈到正题了,刘一民知道,夏言找刘一民,肯定是为了这个。文化部掏了钱做的项目,可不得时时刻刻掌握进度嘛!

    说是写不出来也没什么,可真写不出来闲言碎语肯定就出来了。

    “在阿坝这么长时间,了解到了藏地人民以前的生活,对此非常有感触。我有两个思路,准备写成上下两部话剧,我给您讲一讲!”

    刘一民简单的将主线给夏言讲了讲,夏言听的很认真,时不时的还用笔记在了自己的笔记本上,认真地做着思考。

    等刘一民讲完,夏言笑着说道:“你这算是超额完成任务了,我看呀,这五百块的经费花的值,花出了一千块钱的效果。整体的故事性不错,都很感人。

    金川瓦寺藏族支援浙省抗英的事情,我也知道,我给你讲一讲我知道细节。”

    讲完后,夏言又提起了《庐山恋》的事情:“《庐山恋》引起的巨大反响,说明我们的文艺政策走的是正确的路线,希望你接下来再接再厉!”

    像是想到了什么,夏言拉着刘一民来到了候客室,对着里面的人笑着说道:“你们呀,各大电影厂,多多向一民学一学,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剧本出来。”

    候客室里又来了几个人,看向刘一民说道:“刘一民同志,终于认识你了。我们对你的其他小说也非常感兴趣,希望有合作的机会。”

    这里面各个电影厂的人都有,对方没有具体说是哪本小说,保密意识确实在线。

    夏言笑着跟刘一民摆了摆手,看到他走下楼梯口后,脸立马恢复了严肃,看着围在自己旁边的一群人说道:“别吵,吵的我脑袋疼!”

    “你们呀学学一民,花小钱办大事!”

    刘一民没去统战部门,毕竟这个是没出钱的甲方。不过统战部门的人主动找到了刘一民,没有提创作的事情,而是对刘一民表示了感谢。

    这些莫名奇妙的话,搞得刘一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细问才知道,阿坝那边发了一份表扬信,表扬刘一民在阿坝草原上勇救牧民和索泽郎的事情。这边知道了,自然也要对刘一民感谢一番。

    刘一民哭笑不得,赶紧对着他们说道:“索泽郎同志才是救人民财产和集体财产的英雄,我只是放了几枪而已!”

    “一民同志,这几枪可是不简单啊,救了两个人,按理说立功受奖都不过分。可是,你毕竟不是部里面的,所以啊,我们就把这封表扬信交给你了,表彰你在阿坝的壮举。另外,我们准备把这件事登到报纸上,当做好人好事,你看怎么样?”

    “我看就没有这个必要了吧?”刘一民试探着说道。

    “怎么没有这个必要?我们看呀是很有必要,而且得好好宣传。而且你跟牧民同志相处的很好,这是两族人民友好交流的典型嘛!”

    看样子,他们是已经准备见报了。所谓的你看怎么样,只是走一个过场,刘一民摊了摊手表示:“那部里面看着办吧,只是一定要符合事实,不能夸大。”

    “这我们肯定明白,宣传也是新闻,真实性还是第一位的。你跟我们讲一讲,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当时来不及想,就想着要把狼赶走!”刘一民说道。

    “这是临危不惧、奋不顾身!”

    “我不知道那是狼王,我枪法不太准,生怕打着人,所以就打离人远的狼,后来才知道这是狼王!“

    “这是急中生智,擒贼先擒王!”

    “当时救了索泽郎同志后,看他流血很多,简单的就给他包扎了一下!”

    “这叫心细如发!”

    “想到卓玛同志没枪,我就立马赶了过去。”

    “简直是赵子龙七进七出,浑身是胆!”

    “.”

    刘一民看着他们在笔记本上记着什么“力挽狂澜,心中装着人民”之类的词语,试探着问道:“要不,别发了,我觉得就是一件普通的到再普通不过的事情。”

    笔记本上刷刷几笔:“刘一民同志对这次救人的事情闭口不提,他只是觉得他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如此方无愧于做一名人民作家。当我们的记者问他时,他再三表示这是一件小事,甚至要求我们不要发表。

    他的沉默恰如雷F同志一般,做好事不留名。他的话语简单质朴,却如同阿坝的草原一般,平静的草原下蕴含着蓬勃的力量,这正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所需要的,也是他最让人动容的地方。”

    刘一民不想说话了,生怕下一句又会引发旁边的这位年轻同志无尽的遐想。

    送他们出去的时候,刘一民忍不住说道:“同志,还是不要发了,我觉得有夸大的地方。其余的牧民同志还有卓玛同志、索泽郎同志都很勇敢嘛!”

    写新闻的年轻同志将目光看向旁边的统战部门的老同志,老同志想了想说道:“那就把刘一民同志的这些话也反映到稿子里面。”

    等他们远远走后,刘一民重重地关上了门。

    两个人走在胡同里面,老同志看向年轻的同志问道:“想好怎么写了吗?”

    “刘一民同志再三肯定人民的力量,不敢贪功自傲,表示卓玛同志和索泽郎同志”

    四合院里,刘一民从箱底里面取出取款单,经过一阵子的雪藏,取款单的纸有点发黄,散发出一丝老年陈纸的味道。

    正反面翻了翻,好在箱子挺结实,没有被老鼠咬。想到这里,刘一民还真有点后怕,别的不说,院子里面的老鼠是真多,晚上时不时地会听到吱扭吱扭的声音。

    要是取款单被老鼠给咬了,他真是哭死都没地方说理去了。

    看来改天得去夏言那里一趟,看有没有小猫抓回来一只帮忙逮老鼠。

    骑上自行车,刘一民将取款单放进贴身的挎包里面,朝着附近的银行骑去。也不是所有的银行,都能取。

    到了银行,里面排队的人不少,柜台里,几名银行的柜员正在快速地忙碌着。排了好久的队,才轮到刘一民。

    “同志,取钱!”

    里面的柜员冲刘一民笑了一下后,接过取款单看了起来,看了好几遍后,忍不住问道:“同志,这是你亲戚寄来的?”

    “不是,上面有寄款的单位,是出版社!”

    “出版社?”

    对方仔细地看了起来,本以为是一次简单的取款,可看到上面的七千多法郎的时候,心里面不由得打起了嘀咕。

    “同志,你等一下!这数额太大,我得请示一下。这么多,光钱我们也得好好的准备一下。”柜员让刘一民坐在旁边等,自己去找经理去了。

    没过多久,经理就急忙跑了过来。经理的样子也不像是后世的金融人,反而看起来十分朴实,更像是一名基层干部。

    看到刘一民后,伸出手问道:“同志,你哪个单位的?”

    “我燕大的!”

    “哦?是哪个系的老师?”

    “不不不,是学生!”

    “学生?”

    “不好意思,我们得核实一下你的身份。”

    刘一民点了点头,从挎包里面掏出两份介绍信,一份是燕大的身份户籍介绍信,另一份是统战部门给刘一民开的介绍信,也是工作协调函。

    “刘一民?”经理问道。

    “对!”

    经理拿着两份介绍信,统战部的没什么用,刘一民拿出来只是为了证明一下他的身份。

    沉思了几十秒,试探着:“《狼烟北平》的作者?”

    “对,是我。”

    经理脸上凝重的表情立马没了,化作笑脸冲着刘一民再次握了握手:

    “难怪哦,刘作家,年纪轻轻,这七千多法郎把我吓了一跳,要是你就没什么稀奇了。我看过你的散文,你的书在法国出版了,这是那笔稿费吧!”

    “对,很早寄来的,一直没时间取!”

    “即使如此,我还得给打个电话核实一下,你看跟谁打比较好。”

    刘一民想了想,燕大放假了,统战部嘛,肯定也不好打,毕竟跟统战部不熟。人艺曹禹和几个导演都不在,重量级的人物都走了。

    “文化部吧,夏言!”

    “夏老啊,行,我打一个。刘作家,你别介意,这是流程。主要这笔钱数额太大了,慎重一点好。要不是你,我还以为是哪个境外组织给特务的活动经费。”

    经理开了个玩笑,转身到办公室给夏言打了一个电话,核实了一下刘一民的身份。

    等再次出来的时候,经理的笑容就更亲切了:“刘一民同志,这么多钱,我们得准备一下!”

    一法郎大约等于1.2人民币,全部兑换,得有九千块钱人民币,十元的面额,算下来九百张!

    刘一民笑着说道:“这样,全部取出来,一部分还存在银行里,我只取走两千块钱!”

    “好!”经理高兴地说道。

    一沓钱放进了刘一民的挎包里面,还有一张存折,里面的剩余七千块钱都是手写的,等到下次来取,工作人员还会写上几分几毛的利息。

    见刘一民还没动,经理请刘一民给书上签个名字,刘一民皮笑肉不笑地说道:“经理同志,没侨汇券吗?”

    “侨汇券?”

    “是啊,我们辛辛苦苦的为国家赚外汇,外汇券就不奢望了,怎么侨汇券也没有?”

    经理说了一声对不起,赶紧把人喊过来,问侨汇券哪里去了?柜员支支吾吾地跑回去取了。

    等将侨汇券拿到手上,刘一民看了看,上面有工业票等各种稀缺的票后才笑道:“经理同志,55年就颁发了保护侨汇的政策,你可不能让我们这些辛辛苦苦挣外汇的人心寒啊!”

    经理手一勾,又递过来了几张工业票,换下去了另外的票:“不好意思啊,刘一民同志,我回去批评他们,干活太粗心了,肯定是忘了。”

    经理再也没有找刘一民签名的心情了,低头哈腰的把刘一民给送走了。

    “下次可别忘了,太粗心可是要犯法的!”刘一民讽刺道。

    走出银行刘一民冷哼了一声,什么忘了,有这么忘的吗?欺负自己不懂,想把侨汇券给吞了,怎么可能,今天他就是为了侨汇券来的。

    回过头,经理就把刚才经手的人给骂了一顿,打主意都打到这位同志身上来了,他的笔那么重,写一个字都能压死咱们啊!

    看着手里面花花绿绿的侨汇券,刘一民找准了方向,冲着专门用侨汇券的商店骑去。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6_5036057/1111096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