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214章 一肚子坏水

第214章 一肚子坏水


在办公室,刘一民拿的三十本,曹禹和他都以为是绰绰有余,没想到人艺的这些导演还有一些像于是之这样的老演员一来,嘿,马上快完了。

    刘一民签上自己的名字,还盖上了印章。欧阳山尊还让曹禹签了上了名字,师徒两人,完完整整地出现在了扉页。

    于是之拿着书本笑道:“这下子书架上又要多一本藏书喽!”

    “于老师,以后谈稿费的时候不能叹气了吧!”刘一民将样书交到于是之的手里面,又握着手笑眯眯地说道。

    欧阳山尊说道:“我去找他要经费的时候,他也是这个样子,老毛病了,一民,你想一本书就给他治好喽?我觉得难哦!”

    于是之“唉”了一声,瞬间整个屋子里面都笑了起来。

    “你们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人艺这么大,每天花销海了去了,我要是不叹口气,等到了发工资的时候,大家都得喝西北风喽!”

    旁边的蓝天野在笑,于是之拿着书本轻轻地敲了他一下。

    “一民,你这个书印的是真不错,这封面设计的很讲究,既有山水画的韵味还有西方画的特点,整个一个中西结合,跟人艺的大楼一样。”

    苏民举起手里面的书,将封面的特点一一指给了众人。

    “美协的人画嘛,当然好看。我其实最喜欢的还是沈雁冰同志的手稿,要是我手里有几张原稿就好了!一民的书房里挂的《七律.到韶山》写的真好,辨识度和美感俱在!”

    欧阳山尊的目光,一直停留在茅盾写的序的照片上。茅盾先生送给刘一民的字,也被他拿到琉璃厂给裱了起来。

    “茅盾同志的字写出来,能让人一看就看出来那是他写的,有自己的特点。”曹禹点评道。

    “大家就是冲着这两张照片也会买的,咱们拭目以待,看看一民的第一篇长篇小说的销量会怎么样!”

    蓝天野说完,办公室热闹了一阵子后开始散去。

    曹禹指着没剩几本的样书:“还以为够了,这下子你一会儿再送来点!”

    刘一民无奈地说道:“我一会儿再过来送点!”说完又拿了两本样书,让曹禹签完名盖上章后就准备出办公室。

    “这两本你往哪儿拿?”曹禹问道。

    “老师,有用,我送给朱霖同志!”

    “哦!好,是得送!”

    朱霖排练完,刘一民递给她两本书:“你一本,叔叔一本,怎么样?够不够?”

    朱霖拿着书走到窗前认真地看了起来,将序看完后合上了书本:“够了够了,谢了刘老师,难为你了,那么多人还记得我!”

    “忘了谁也不能忘了你!”

    刘一民回到四合院,又给曹禹送了一批。好在距离近,要不然折腾几圈,他还真吃不消。

    最后手里面只剩下二十多本了,刘一民在书房里面接到了黄春雨打来的电话,询问给刘一民的样书够不够送人。

    刘一民看了看:“是不多了?”

    “不多了?”黄春雨有点惊讶。其实他打这个电话的目的只是为了问一问,也没有真觉得刘一民会送完。

    当听到不多的时候,心里面的惊讶压制不住:“一民,你是送了多少人啊?”

    刘一民低声数了数,还没说完,话就被黄春雨的懊悔声给打断了:“你给茅盾先生、夏言先生送书的时候怎么不喊上我,我给你当个搬运工也行啊!”

    要是跟着去了,自己可就长了大见识了。

    懊恼过后,黄春雨决定再给刘一民送一百本,让他在家里面等着,自己马上就过去。

    刘一民道:“这一百本,就当我买的吧!”

    “不用,从我们出版社的经费里面出了!”黄春雨豪爽地说道。

    黄春雨将书搬进书房里面,把稿费递给了刘一民:“首印了二十万册,几本稿酬加上印数稿酬,总共有五千四百六十块钱。现在已经开始交税了,税后是四千五百二十八块钱!”

    刘一民打开鼓鼓的信封,信封里面还附带上了一张商务印书馆出具的稿费证明,还带着财务的签字。

    “数数吧一民,别不好意思,当面数!”黄春雨又说道。

    刘一民快速地数着钱,一张张崭新带着墨香的大团结在黄春雨的眼前刷刷的掠过,看的他喉咙发干。

    再到后来索性喝起了茶,眼睛也离开了钱。

    刘一民快速地数了一遍,数到手有点疼,数完之后,刘一民将钱装进了信封,甩了甩胳膊。

    黄春雨调侃道:“呦呵,数钱数到手疼,真希望啥时候有你的福气!”

    “下次再发稿费的话,直接用汇款单吧,这样也省的数了!”

    “你这个烦恼我倒是想有,可惜没什么机会!那行,我以后直接让财务给你寄过来。”

    商务印书馆到刘一民这里很近,再到邮电局寄的话,无疑他们的财务要麻烦一点。

    不过,刘一民就省了大劲儿了。

    《追风筝的人》还没有开售,文坛一些跟刘一民关系比较好的人就拿到了样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内,出版社的社长韦君怡手里面拿到了一本不知道从哪儿得来的《追风筝的人》扔到了李书的桌子上。

    “来吧,李书同志,欣赏一下咱们商务印书馆的同志们的印刷水平!”

    韦君怡怒气腾腾的样子,让李书赶紧站了起来,陪笑道:“韦大姐,这是个意外!唉,不怪我们不努力,都怪商务印书馆的人太狡猾啊!

    你是不知道,他们派人打听好了一民同志的回京时间和路线,直接蹲在了家门口!一民同志人好,肯定是抹不开面子才答应的。”

    韦君怡笑骂道:“老李啊,重要的是结果,不是过程。《追风筝的人》是一篇读者反响极为热烈的小说,要是反响的不热烈,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杂志转载,就连咱们的《当代》本来也是准备转载的,可是考虑到长篇小说所占篇幅太长才作罢!

    这样的一本小说,出版权搞丢了。丢了就丢了吧,还偏偏是商务印书馆!上次你们敲了商务印书馆一次竹杠,这次好了,人家来报仇来了。

    陈元平时看着蔫不拉几的,干起事儿来闷不吭声!”

    韦君怡穿着蓝色的薄棉衣,围着灰色的毛线围巾。头发黑白相间往后一梳极为干练,有点胖胖的,戴着眼镜,说起话来声如洪钟。

    旁边的其他编辑听到后,都忙着自己手头的工作不敢抬头。不管忙什么,现在得忙,要不然火力很可能就到你的身上了。

    李书心里叫苦,敲竹杠不也是在您的指示下敲的吗?

    韦君怡和陈元两个人是出版行业里面的老人了,五十年代开始就干,是老朋友,老朋友就避免不了相互比试和暗地里较劲。

    韦君怡继续说道:“好的小说出版权,咱们要争取拿到书里面。不光是李书,其余人也听好了。改革开放了,各行各业都要竞争起来,要敢立潮头。出版行业的潮头是什么?那就是出版一部部好作品,李书,接下来你可要跟作者们建立好的合作关系。

    听说一民同志,又要有新的小说了,你多往一民同志那里跑一跑嘛!”

    等韦君怡走后,李书看着《追风筝的人》的样书,嘀咕了一句印的确实不错。

    翻开封面后,上面写着几个字“友陈元敬赠”。看着这五个字,李书才知道韦君怡为什么发那么大的脾气。

    要是自己,肯定也发火。

    无奈地摇了摇头:“这个商务印书馆的陈经理,搞什么名堂嘛!”

    “嘿,这不是跑来耀武扬威来了?”一名编辑说道。

    “两人都六十多岁的人了,还这么小孩子脾气!闹的是他们,苦是我啊!”李书不断地翻看着《追风筝的人》。

    “你?老李,你才不是。我们才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吓得大气不敢出,大姐往这儿一站,我头皮都发麻!”

    李书又跟他们聊了几句后,装上东西朝着《人民文艺》走去。看到崔道逸的桌子上也放着《追风筝的人》,直接找东西盖了上去,眼不见心不烦。

    “老李,你怎么了?”崔道逸纳闷地问道。

    “还不是出版权的事儿闹的,大姐把我骂了一顿.”李书给崔道逸讲了讲事情的前因后果,崔道逸听得乐不可支。

    李书鼻孔冒火:“我是找你帮忙的,你倒好看我的笑话来了!”

    “你找我帮什么忙?我看看《人民文艺》最近有没有适合出版的作品推荐给你!”崔道逸装模做样地找了起来。

    “得了吧,你以后再找。听韦大姐说,一民同志最近有小说发表?是不是真的?”李书眯着眼问道。

    “这个啊!”崔道逸右手的食指和中指一分,李书立马掏了一根烟递了上去,顺便点着火。

    抽了一口,崔道逸自在地说道:“是有这么个事儿,不过呀老李,你不要那么的急。你看看,一民在《收获》发表,我都不急!”

    “你是知道急了没什么用,巴老在《收获》,李晓林同志又跟一民同志关系不错!”

    “唉,你怎么说话的,老李,你这话我就不爱听,我跟一民的关系不好?我们是师兄弟,亲师兄弟!”

    “行行行,你们关系好,你是急了没什么用,我是不急也不行,陈元同志此举把韦大姐气的不轻!”

    崔道逸拍了拍李书的肩膀:“平常心,平常心!这种事儿常有,我盯了半年的作者,不还被《十月》给抢走了,《十月》的张守任,手可真快。

    我辛辛苦苦的凑彩礼,找戏班子抬花轿,娶到家了要洞房了,嘿,有人给说,你出去吧,剩下的事儿你不用管了!你说有这道理吗?”

    经过崔道逸的开导,李书的心情才好了不少。

    李书拉着崔道逸去找刘一民,崔道逸说道:“你还惦记着啊!保不齐出版权已经被商务印书馆谈了!”

    “还没发表啊,他们手就这么快?”李书不可置信!

    崔道逸哼了一声:“从《追风筝的人》就能看出来,商务印书馆的同志手多快了,你想要,人家也想要,真要是等发表了,再争的话,那竞争不就大了!”

    “还不知道稿子怎么样,就敢发?”

    “一民写的几篇小说,有哪篇质量差的?不看稿子也没风险,就算是有风险,收益也远远大于风险。老李啊,你还是太保守了,改革开放了,你也得改革!”

    崔道逸的分析让李书的一颗心沉入到了谷底,李书无奈地说道:“照你这样说,下次还得挨一顿骂!”

    “请我吃顿饭,我给你出个主意!”

    “你先说!”

    “你先请!”

    “好好好,我请,你说!”

    “你先把一民的散文出版权拿到手!”

    “散文不才发了七篇吗?远远不够出版的标准!”

    “我就说你脑子不行,一民去了趟阿坝,我还给他提了几个小建议,还会有几篇。实在不行,加上诗歌。出版一个散文和诗歌集,我这建议怎么样?值不值一顿饭?”崔道逸得意地说道。

    说完,旁边几个杂志社的编辑也凑过来说这是好主意。

    李书眼神亮了一下:“还得是你啊,老崔,从认识你开始就是一肚子坏水!”

    “.”

    崔道逸打了一个电话给刘一民,问清楚他在家的后,两人骑着自行车就赶了过来。

    刘一民跟崔道逸打了招呼后,握了握李书的手。

    走进书房,李书就迫不及待地问了起来。

    刘一民老实地说道:“接下来的两篇小说,基本上确定在商务印书馆出版。”

    李书看了崔道逸一眼,暗道还真是被崔道逸的乌鸦嘴给猜中了。

    “一民,我想跟你谈一谈你的散文和诗歌出版怎么样?”李书问道。

    崔道逸在旁边很神在地看起了书,没有插话。

    听完李书的话后,刘一民将目光看向崔道逸:“师兄,这损招是你出的吧!”

    崔道逸讪讪一笑,没有否认:“一民,你不知道,李书同志急的都快上树了,我这不是怕他上火,给他出了一个主意!”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6_5036057/1111093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