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266章 心悦诚服

第266章 心悦诚服


刘一民和陈老师两个人讲的更像是召开了一次学术论坛,而不是单独的一节课,时间自然比普通的大课时间更长。

    刘一民从中国现代文学思想到西方现代文学思想,中间不断地穿插着学生的提问,甚至还有一些教授对一些不太明白的理论,进行了提问。

    刘一民一一的给大家做着讲解,胖大海茶的在喉咙里产生的清凉感,不断地安抚着火热的喉咙。

    【文学思想塑造文学作家,文学作家塑造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影响作品受众!】

    目前著名的公知杂志《读着》已经成立,不过目前的《读着》还没有刊登一些编造的公知文章。

    刘一民以前就是那个被糊弄的人,可得提前向大家打几针预防针,可能不一定会有用,但总比没有好!

    造成的影响是未来的事情,对于这群学生来说,他们从不缺乏对未来的想象。

    他们通过刘一民的讲述,脑海里模糊的概念,慢慢地开始变得清晰。

    我们在打开国门的时候,西方的文化也会开始慢慢地朝着我们走来,然后开始渗透侵蚀。

    课堂上的气氛越来越热烈,时不时爆发出来的喝彩声甚至将隔壁教室里讲课的声音给压制了下去。

    有一些学生按耐不住,开始从后门溜走,跑到了刘一民的讲课的教室里面,找了个地方或坐或站的就开始了听讲。

    刚开始陈老师在台上还自若泰然,但是随着人走的越来越多,内心也开始焦灼了起来。

    开始有意的听对面的声音,但是听不太清,等到掌声再次热烈响起的时候,陈老师站不住了。

    吸了一口气,笑着放下了手中的讲义和粉笔,对着下面寥寥无几的学生和一动不动的青年老师说道:“诸君,我们也去听听一民讲的是什么吧!”

    说着在一众老师和几个学生愕然不解的目光中,直着身子走出了课堂。

    身形萧瑟,但挺的笔直。

    从后门进入,遇到学生不解的目光,陈老师微笑以对。

    “严教授,您在这儿啊!”陈老师在人群中看到了严家炎,走到他的身边,淡淡地说道。

    严家炎初始有点尴尬,但随即淡然一笑:“既然来了,那就一起听听吧!这小子讲的不错,讲课有激情,还带着点风趣幽默。讲文学思想,又不简单的限于文学思想。

    尤其是他对未来的预测,不知道准不准,但总觉得差不离儿!”

    “我这冷灶也来烧一烧热灶!”陈老师说完,看向了讲台上的刘一民。

    第一次讲课,就讲的那么流畅,关键是没有很多年轻老师的不自信。

    大部分年轻老师第一次甚至是前几个月上台讲课,心里面都是信心不足,总是觉得要出问题。

    遇到学生提问,心里面就“咯噔”一下。

    心里面叹了一口气,要不然人家能当副教授呢!

    严家炎因为送两人上课,自己原先给自己留的位置被人给占了,又是老教授,迫不得已,只能坐在后面的台阶上跟学生一起听课。

    脑袋频频点头,留校留对了!

    朱霖一直坐在下面,笑着看着刘一民,耳朵里听不到旁人的议论,只有刘教授的声音。

    看到茶杯里面的水没了,立马上去加上,后勤做的特别到位。

    讲台上的刘一民继续说道:“未来在座的诸位同学一部分会选择出国,一部分会选择留在国内。

    不管国内还是国外,我都希望大家能够时刻记住,自己是中华文化孕育出来的中国人,中国人的精神不能丢!

    没有文化、没有精神,那除了肤色改变不了之外,你整个人已经变了。

    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代代相传,足够大家挺直脊梁。面对外国的糟粕文化,希望大家能够像我们前辈面对西方的军事威胁时一样,说一句!”

    【NO!去你妈的!】

    “面对所谓的文化产品入侵,我们也要时刻警醒。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稳健前行!”

    最后,刘一民笑着问道:“现在把课堂交给大家,大家有没有想过,未来之中国是什么样子?大家都可以讲一讲嘛!”

    台下的学生和教授面面相觑,纷纷议论了起来,眼里闪烁着期望和向往,不过在如此的场合,却没有人轻易地举手。

    见状,朱霖环视了一下黑压压的课堂,一股莫名地使命感让她站了起来:

    “未来肯定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房子宽敞,生活方便。物质丰富,交通发达.”

    朱霖讲了一段,刘一民能从朱霖的话里面,能听出来她讲的生活就是华侨公寓。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口号,喊了多少年,绝大部分人和地区都还没实现。

    “这位同学讲的不错,下课后来老师这里领个小礼物!”刘一民冲着朱霖笑着说道。

    见过朱霖的刘振云、张曼凌等人,撇着嘴互相对视了一眼,这俩人真是台上台下,一唱一和的。

    有了朱霖的带头,大家讲的就多了。燕大的学生视野宽,讲的就多。

    什么以后国内的路都跟燕京的大马路一样,各大地方的城市也有像燕京一样高的楼。

    理工科的学生说未来火车的速度越来越快,国内的摩托越来越多等等。

    刘一民给他们描述了一下想的中国,高楼林立,物质丰盈,科技发达、交通便利.

    在大家的畅想中,这堂课终于结束,连着讲了一上午,刘一民走下讲台的那一刻,腿差点就软了下来。

    这要是搁老教授身上,膀胱早就受不了了。

    杨诲对着大家说道:“留下这小子没错吧!”

    “刘一民,刘一民,留一民,这姓都在说让咱们留下一民哈哈哈,能不留下嘛!”朱光遣调侃道。

    一群学生依依不舍地走出教室,不少人临走的时候,还特意走到刘一民面前,喊一句“刘教授再见!”

    等人走的差不多了,刘一民看向意外出现在旁边的陈老师,陈国安对着刘一民鼓了鼓掌说道:“讲的很好!”

    严家炎笑着道:“一民,我都想从今天开始给你排课了。”

    终于将人送走了,刘一民坐在教室里喘着气,疲惫地对朱霖说道:“你怎么来了?”

    “刘教授今天第一次讲课,我不得来给你捧个场!”朱霖笑着说道。

    刘振云几个识趣的没凑热闹,离开了教室。

    “不单单是我,我爸妈也来了,师娘也来了,只不过他们三个在后面,现在应该走了,他们三个要聊天,不让咱们打扰。”

    刘一民跟朱霖走出教室,果然没有见到朱父朱母和师娘,也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此时他们正悠闲的转着燕大的校园,朱父感叹刘一民天生就属于课堂,风轻云淡的样子,哪像个第一次上讲台的老师!

    讲课讲起来,也极具“煽动性”,学生的情绪一次次被点燃。

    “我要是讲一次课,能来这么多学生,也算是没白当老师!”朱父对着朱母和李玉如说道。

    李玉如高兴地称赞着刘一民,一边游览燕大。

    中文系的教授和老师再次齐聚一堂,严家炎环视了一圈说道:“课也讲了,大家也听了。刘一民同学毕业后升任副教授的事情,谁赞成?谁反对?”

    看大家都没有再说话,严家炎笑道:“那就这样定了,系里面上报学校,学校将正式批准!”

    会议散去,杨诲向几个老教授炫耀着自己手里面的《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

    他最喜欢的是《百年孤独》,这种叙事方式真是稀奇。

    “书里讲雨下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听起来如此荒诞,可是跟现实比,似乎也没有了那么荒诞!”

    刘一民也带着朱霖逛着燕大,一些刚听完课的学生看到这一幕,羡慕的想,这就是课堂上刘一民同志所说的“礼物”吧,早知道自己也早早举手回答问题了。

    “这就是我们外研社的屋子了,咦?怎么里面还有人呢?”

    刘一民带着朱霖走了过去,里面不只是有人,还有不少人。

    “好啊,你们背着我这个社长偷偷的在这里聚会?”刘一民笑着对他们说道。

    李聪仁几个人意外地看了几眼刘一民,笑着将他邀请了进去,朱霖跟着走在一边,看着这群长得各有千秋的外国人。

    “刘,你整天不来,我们只能自己上了,我们刚才正在讲自己身边的中国故事。你旁边这位美丽的姑娘是?”

    “我对象!”

    “欢迎欢迎!”几十个人鼓起了掌,邀请朱霖做了一个自我介绍。

    这些留学生都在讲自己身边遇到的事情,刘一民听的还是比较有趣,一些尴尬的趣事,能让大家乐的前俯后仰的。

    “刘,你也给大家讲一个!”马耳他的克俚福说道。

    这些留学生也快回国了,大家都十分珍惜这最后的时光,刘一民不在的时候,他们经常过来聚一聚。

    “那我就讲一个我遇到的事情,去年我到海边看海,潮起潮落。等到傍晚的时候,潮水彻退去,天边只剩下了一丝光亮,我走在沙滩上,嘿,你们猜怎么着?”

    “怎么着?”

    “我遇到了一个小男孩儿!”

    “嗐—”

    “这小男孩在不断地捡东西,你们猜捡什么?”

    “捡什么?”

    “捡鱼啊!”

    “嗐—”

    “关键是捡鱼干什么,你们不知道?”

    “干什么?肯定是带回去吃!”

    “嗐,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小男孩正在把快渴死的鱼往海里面扔呢,你们想想,一个小男孩儿能往海里扔多少啊,我就说啊。这么多鱼,你一个人怎么救不过来的!”

    “是啊,这怎么救的过来!”

    “你们猜小男孩儿怎么说?”

    “怎么说?快讲啊!”

    “男孩儿说我知道,但是这条鱼在乎,接着又抱起另外一条鱼说,这条鱼也在乎!”

    讲完之后,还有人问到底有没有把鱼全部救了。也有人在为小男孩儿鼓掌,觉得这小男孩儿太棒了。

    “我们中国人啊,对生命是很重视的,我们不仅重视人类的生命,也重视自然万物的生命。”

    旁边的朱霖纳闷,刘一民什么时候去见的小男孩儿?难不成背着自己偷偷的又去北戴河了?

    “刘,你讲的太好了!”李聪仁说道。

    “我讲的不是故事,我讲的是事实啊。诸如此类的例子,在我们国家是数不胜数。”

    在几个留学生的挑头要继续讲的请求下,刘一民又讲了几个。

    比如,几十年前麻雀落到了电线上,当时的县领导下令全县断电救麻雀的故事。

    还有皇帝春天练弓箭的时候,无意中射中了一只怀孕的鹿,鹿受伤跑到了森林里面。

    皇帝感到愧疚,于是命令手下都进到山里面寻找,终于找到了受伤的鹿,皇帝遍请名医,将鹿给治好才放归山林。

    一群人感叹对中国人对生命的重视,认为自己的文明的国家都应该如此,李聪仁还准备回国后将这故事讲给美国人听。

    “李聪仁,你可以在美国的杂志上投稿嘛!”刘一民笑着说道。

    又在外研社待了一个小时,刘一民的嗓子真的受不了了,才走出了燕大。

    朱霖问刘一民什么时候去的海边,去见的小男孩儿,救鱼这么伟大的事情为什么不叫上他。

    “我晚上睡不着,到海边瞎溜达碰到的!”刘一民胡诌道。

    又过了几日,严家炎找到刘一民,告诉他未来建设中西方现代文学思想教研室的事情,让他上点心。

    等毕业之后,挑起这个教研室的大梁。

    “你的毕业留校,学校已经正式批准了,而且季副校长和校长对于我们中文系的大胆之举,给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就应该不拘一格!”

    送走严家炎,刘一民前往人艺,观看《纽扣》的排练,蓝天野和朱霖两人坐在排练场下面。

    “怎么样?”刘一民悄悄的坐到两人旁边。

    “排的不错,三幕剧,一次冲突一幕,小朱是下了大功夫的。”蓝天野侧脸低声冲刘一民说道。

    朱霖冲刘一民微微颔首,副导演排练场不苟言笑。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6_5036057/1111088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