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272章 给补大发了

第272章 给补大发了


西北风凛冽,冰面上没什么阻挡,更是寒冷。刘一民觉得脸被冰刀子划来划去,这群人却没一个觉得冷。

    时不时地从冰场中央,传来一阵阵叫好声。

    过了一会儿,几个楚红的朋友也过来了,穿着看起来比普通人要好很多。

    据说燕京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我们老燕京爷们儿,一种是我们老燕京孩子。

    滑冰这项运动,则是爷们儿孩子都爱。

    刘一民不会滑冰,朱霖在旁边小心翼翼地教着,刘一民站起来的时候,楚红和她的几个朋友,都张开了胳膊,生怕刘一民摔倒。

    “刘作家,你放心,不会让你摔倒的。”旁边楚红的朋友笑嘻嘻地说道。

    刘一民微微一笑,便开始了学滑冰,过了好久,才堪堪能在冰面上缓慢滑行,冰刀让脚有点难受。

    一群女孩子围绕着刘一民教他滑冰,时不时还传来嘻嘻哈哈的笑声,这一幕让旁边不少人羡慕的眼圈都是红的,

    红色的围巾在冰场上飘扬,朱霖的笑声一直就没有断过。

    刘一民在滑冰场上见到了几个什刹海体校的学生,在体校待了二十多天,多少也认识了点离女排之外的人。

    除了中国人喜欢在这里滑冰之外,外国人也喜欢,刘一民还见到了几个燕大的留学生。

    简单的打了几个招呼之后,刘一民就让他们一边玩儿去了。

    中午的时候,刘一民疲惫地走出冰场,朱霖热情地请大家去吃饭。

    “刘作家,这滑冰多滑滑就好了,我们燕京孩子从小就开始滑,所以滑一上午都不觉得累。”穿着黄格子棉袄的姑娘说道。

    刘一民道:“老燕京孩子就是地道!”

    笑着走进饭店,朱霖轻轻地帮刘一民敲了敲背部的肌肉,引得楚红酸溜溜的“AUV”了一声。

    接着楚红给几个朋友讲起来当初第一次去燕大找刘一民的事情,楚红讲完之后笑着道:“我们都没想到,没过多久,霖霖到了人艺当演员了,而且还成了刘一民同志的对象。”

    朱霖红着脸,让楚红不再讲了。

    楚红握着朱霖的手说道:“刘一民同志,最近有没有写什么诗歌?上次在你院里,你写下了《世界》,我们都很喜欢!”

    “我喜欢《从前慢》,说得对好,一生只能爱一人,想一想就浪漫!”

    “我喜《刚刚好》,羞涩甜蜜!”

    刘一民摇了摇头,几个人顿时露出失望的眼神。

    等吃到中间的时候,楚红一个朋友对着刘一民说道:“刘作家,我有个对象在部队,我想给他写封信,能不能替我想几句比较好听的句子。”

    “表达思念?”

    “嗯!”

    旁边的人顿时笑了起来,刘一民笑着给她写了几句。

    下午,楚红跟她的朋友还要去滑冰,刘一民跟朱霖骑着自行车回去了。

    华侨公寓里,温暖如春,朱霖感受着温度说道:“冰场上好玩儿是好玩儿,就是太受罪了!”

    刘一民笑着从暖壶里面倒了一杯热茶说道:“喝点茶,别感冒了!”

    暖气房不住,跑到外面滑冰,那不是活受罪嘛!

    没多久,身上的凉气就被暖气给驱散了。

    刘一民给浴盆里面放了一盆热水,感受了一下电视剧里面的鸳鸯戏水。

    浴盆并不舒服,战场转移到了卧室里面。

    事毕,沉沉睡去,午休之后,朱霖率先醒来,将刘一民的手给挪开,又生气地踢了一脚后,笑着起身穿上衣服,跑到卧室里面看起了小说。

    报告文学才写了一半还不到,朱霖看的意犹未尽,心里面犹如火锅上的蚂蚁一般。

    跑到卧室里面,把刘一民给叫了起来,见他还迷迷糊糊的,又跑到洗手间用是水湿了湿毛巾,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给他擦着脸。

    “刘老师,大白天怎么能睡呢?赶紧起来写啊!一年三百六十天,这是一年之中的第一天,不写个一万字,你怎么能够睡得着的!”

    刘一民被强制开机,佯装生气地拍了朱霖几巴掌,坐到书房里开始写了起来。

    袁伟民和陈亚琼在聊天的时候都谈起了场馆问题,不过场馆要想改善谈何容易,刘一民在作品里面着重的提了提,希望能够帮助到他们。

    郴州当地和省里建造的场馆,是当地拿的经费,竹棚馆已经是当地能建出来最好的场地了。

    要想改善,得体委拨一笔专项资金才行。

    傍晚的时候,朱霖走进书房,笑着说道:“刘老师,吃饭了!”

    “做的什么?”刘一民合上稿子,问道。

    “红绕肉、回锅肉,还有白菜豆腐!”朱霖说道:“炒了好多的肉,好好给你补一补!”

    “别给我补大发了!”

    朱霖咯咯一笑,走出了书房。

    “马上就要放寒假了,准备好去我家了吗?”刘一民一边吃饭,一边笑着问道。

    朱霖夹菜的手微微停顿了一下,算了算日子,还真是。今年1月下旬就要过年了,心里面暗叹了一句时间怎么过的这么快!

    忐忑地说道:“几号?”

    “15号左右?还得留足你回燕京的时间!”

    “那就15号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朱霖硬着脖子说道。

    “搞得跟打仗似的,我爸妈人好着呢!”

    朱霖抿了抿嘴,没有说话,心里面盘算起来到底买什么东西比较好了。

    等吃完饭,朱霖正准备走,被刘一民给拉住了,朱霖疑惑地看向刘一民。

    “等会儿,补大发了!”

    大四上半学期课程少,期末的时候考试也少,三天时间,考试就全部考完,到了燕大放假的时候了。

    “一民,兰勇,你们两个什么时候回去?”刘振云将挎包甩到床上,兴奋地问道。

    刘一民道:“你又不跟我们一起!”

    李兰勇问道:“为什么?”

    “嗐,他有师妹要同路,询问咱们就是为了表达一下他那虚假的热情!”刘一民笑着说道。

    刘振云嘿嘿一笑,促狭地说道:“也不能这样说,更多的是热情!法律系今年放假晚,我想早点回家,以后上班了,过年就三天时间,不够陪家人的。”

    “所以你想到我们了?”刘一民问道。

    “那当然!”

    “兰勇你跟我一起还是什么时候?我要到15号了!”

    “为啥啊?一民!”刘振云问道。

    刘一民笑着说道:“朱霖同志要去我家,人艺请不了那么长的假!”

    “大学四年还没毕业,回去就带了一个对象。我爹要是知道羡慕死了,我爹觉得上大学就不愁有对象,我到现在还没有!”刘振云酸溜溜地说道。

    “郭见梅师妹呢!”

    “八字还没一撇呢!”

    “哈哈哈!”

    李兰勇对刘一民说道:“我跟振云一块回家吧,就不跟你们一起了。我先回去,跟我爹娘还有二姐见见面,他们来信说想我了。”

    “那行!兰勇,回家好好的!”刘一民说道。

    “嗯,放心吧,我跟我爹娘好好的沟通!”

    1月8号,刘振云和李兰勇两个人一起登上火车,回到了豫省。

    刘一民离开学校之前,去拜访了一下严家炎、杨诲等几个老教授。

    杨诲和严家炎两人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百年孤独》虽然没有翻译出来,但是两个人都已经读懂了。

    当然是杨诲先懂,然后教给的严家炎。

    两本小说,燕大的其余教授,也都借着阅读了起来。

    杨诲拉着刘一民坐下问道:“一民,你说这魔幻现实主义是现实吗?《百年孤独》里面讲的是真事儿吗?”

    “根据我看到的一些资料,这个叫做马尔克斯的作家,写下来的就是现实,是拉美国家发生的真实事情,只不过用魔幻的手法表达了出来!”刘一民说道。

    “我倒是觉得不像是现实,这些里面发生的事情,听起来似乎让人匪夷所思!”严家炎说道。

    “严教授,实际上还有什么比现实更魔幻的事情呢!”刘一民笑着说道。

    杨诲仔细品了品这句话,觉得有几分道理。

    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到底是不是现实主义,是一大争议的点。

    很多人乍一看,都觉得这不是现实,实际上连马尔克斯本人都说是现实。

    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随着在燕大文学教授之间流传,慢慢地已经形成了争议的土壤。

    ……

    刘一民从燕大出来,骑着自行车没有回华侨公寓,而是一直骑着来到了六部口夏言的家里面。

    让他帮自己看一看写的报告文学可不可以,夏言也是报告文学方面的专家。

    他写的《包身工》就是一篇报告主义文学作品,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从此,国内开始了报告文学。

    徐驰则是将报告文学推到了新的高度,两人还都是浙省人。

    四合院的门是沈云打开的,沈云看到刘一民后,惊喜地喊了一句:“一民哥哥!你怎么来了?”

    “你爷爷在吗?”

    “在,正在看电视呢!”

    沈云拉着刘一民的手走了进去,夏言看到是刘一民,笑着问刘一民怎么来了。

    “向您请教一下报告文学的写法!”刘一民说道。

    “走,去书房!”

    夏言的抱着猫坐在书桌旁,将刘一民的稿子接了过去,开始读了起来。

    “女排?”

    “对,12月份的时候跟着她们待了二十多天!”刘一民说道。

    夏言点了点头:“报告文学的第一步,那就是要深入现场,先不说内容,就这一点你就做的很好。”

    “跟徐驰同志一起前往阿坝的时候,他教过我不少的报告文学写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深入现场。”

    “徐驰?他写的报告文学不错!”

    夏言说完,拿着认真地看了起来,等看完后,笑着说道:“想起当年写《包身工》了。我27年就听说了这件事,江浙一代的农村女孩儿被骗到或者卖到工厂干活,直到35年才有机会进入工厂,将这一切都给记录了下来。

    唉,看着那群面黄肌瘦,身上带着腐烂和发霉味道的孩子们,我当时心如刀绞。”

    夏言思绪回到了三十年代,感慨了好一会儿,才开始谈论起刘一民的这篇报告文学。

    “徐驰对于报告文学的领悟,在国内几乎是一枝独秀。你写的已经很不错了,时间顺序的叙事方式和女排制度及精神的探讨相互交织,两条主线共同推进,新闻性和文学性都很强。

    这篇文章发表出来,有助于大家对女排的姑娘们有更多的理解、支持还有爱护。她们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奋战,真不容易。”

    “您别光夸呀,肯定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刘一民笑着说道。

    “那是自然,有改进的地方,还有不少。开头写的不错,从欢呼的场景代入,读者的阅读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打开门先把客人给迎了进来。

    之后的几个过渡,转折的并不是很顺畅,尤其是其中升华的部分,切忌太过生硬,直接转到精神的拔高上来。”

    夏言用自己的笔,将需要改的地方都给刘一民圈了下来,刘一民一一记下,回去就准备改。

    “怎么?这就要走?”夏言敲了敲桌子,似笑非笑地说道。

    “您的意思是?”

    “文化部交给你的任务呢!”夏言说道。

    “文化部交给我的任务,我肯定是保质保量的完成!”

    夏言笑着说道:“就是不能保证时间是吧!”

    “主要是两千块钱的经费,我得好好的写一写!”刘一民笑呵呵地说道。

    “有那么多需要写的吗?”夏言认真地问道。

    “有啊,夏老,这些事情我们真得重视起来。虽然我不知道这份论文,最终会被哪些人看到,但我会好好写。”

    “你给我讲讲这个问题。”

    刘一民拿了《追捕》这部电影作对比,《追捕》放映之后,高仓健十分受国人欢迎。

    “一部两部,并没有什么问题,有也造成不了什么太大的问题。可如果我们的国人消费的电影、音乐等文化产品都是由外国提供的时候,他们的思想就会慢慢的渗透入我们的脑海里面。我们喜欢外国的影星,我们喜欢外国人的生活方式,我们外国制造出的文化产品,既能挣钱,又能引得我们的追捧。

    人家钱也有了,名声也有了”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6_5036057/1111087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